哈尔滨:牛肉干进超市一斤涨了46元
连日来,记者走访哈尔滨市南极国际食品交易中心等食品批发市场和部分大型超市看到,同样的食品批发市场价格普遍比超市便宜很多。一位“南极”管理人员说,“南极”6成以上的业主是我市商场、超市的直接供货商。仅仅一个流通环节,价格为何相差如此悬殊?
价格差:一斤牛肉干涨了46元
记者走访看到,同样的一袋60克袋装“牛头牌”牛肉干,在“南极”零售价为10元,在大润发、好又多、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售价为13.8元至14.5元。在世纪联华超市,记者没有找到“牛头牌”牛肉干。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该品牌以前有,散装500克售价129元,现在供货商撤出了。记者计算发现,500克牛肉干从批发市场到超市最高涨了46元。
记者看到,一袋300克的“阿胶枣”在“南极”零售价为3元,在各大超市售价为4.3元至4.8元;一袋“上好佳”薯片在“南极”售价为2.5元,在超市售价为3元至3.5元;一袋500克的“新疆和田枣”在“南极”售价为50元至60元,在超市售价为65元至88元。
供货商:百万销售额“零利润”
在“南极”经销糖果的李经理告诉记者,2009年他与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好又多四家大型超市签约入场,果冻、糖果、大枣等20余个单类食品进入这些超市旗下的20多家店销售,一年下来销售额达到100余万元。年终结算时,他的账本上净利润显示为“零”。“零利润”的主要原因是超市各项收费太多了,包括开户费、条码费、节庆费、扣点费等10多项。在超市存货收地堆费,使用结算系统收网络费,超市自己的促销员也由他开支,商品破损丢失都由自己承担。为了不赔钱,只能调高价格。
李经理说,最让他头疼的是人情费,每个超市的采购员和营业员都必须“打点”,如果不“打点”货就可能被摆在角落,卖完的也可能被拖着不结款。一般情况下,超市和供货商都是一年一签合同,而且必须“跟店”。比如该超市旗下有9家店,合同就要求必须9家店全部进入,每一项费用都要乘9。进一家超市,没等卖货先得出十几万元,第一年肯定赔钱,第二年基本持平,第三年各项费用又会涨价,卖得再多也不赚钱,他现在已经从超市全撤出来了。
采访中,先后有3位供货商向记者讲述了类似情况。
生产商:超市赚“大头”
据生产豆干食品的王经理讲,现在一提到涨价往往都会说“原材料涨价、人工涨价、运输成本增加”等。事实上这些成本虽然有所上涨,但平摊在每个商品的价格上影响微乎其微。最近3年来,他销售的小食品中有8成单品调高了出厂价,但每个单品的价格其实只涨了一二角钱。这些食品进入超市后,售价立刻大幅度上涨。
王经理说,一袋豆干出厂价为1.3元,卖给供货商为1.6元,供货商卖给超市为3元,超市售价基本为3.8元。表面上看超市的利润只有8角,供货商赚了“大头”。实际上,8角只是“前台毛利”,超市的真正收益是“后台毛利”,主要来自超市向供货商收取的各种费用。超市的“前台毛利”和“后台毛利”加起来可达商品售价的40%到50%。
“超市进场费”将被监管
近日,超市收取名目繁多的“进场费”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昨天,国家商务部负责人姚坚对媒体表示,“进场费”问题是中国零售行业、百货行业持续存在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它的合理性,商务部早在四五年前便已注意到这一现象。商务部已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调研,正在起草《规范零售商、供应商交易行为意见》和《零售商、供应商商品供销合同规范》,将通过商业联合会和连锁经营协会听取行业意见。
(哈尔滨日报 胡玥)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