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商·资讯中心

重庆馒头店一年卖千万元 只接受预订

  开栏语:两年前,一把小小的梳子让谭木匠成了上市公司,对于从来不缺传奇的商界,就在不少小本创业者难以走出困境的时候,有那么一群人,虽然就只是在街边卖馒头、小面,做着毫不起眼的事情,然而,就在不经意间,他们却悄然成了大器。从本周起,发现商机版面将专门挖掘这样的平凡创业者,听他们讲述各种不起眼的大生意。

  开家馒头铺能有多赚钱?答案是可以两年内在主城买套房。不管你信不信,但这是真事。

  在大坪就有这样一家馒头铺,它的知名度跟它的“长相”完全不成正比,没有当道的铺面,也没有华丽的店堂,然而因为好吃、难买、只接预订不单卖这些不走寻常路的销售方式,消费者几乎遍布全城,甚至还有团购网主动找上门为其做网上代理,一家单店一年的营业额居然能上千万,白手起家的老板也因此两年内就在主城买了一套房。

  打工仔回渝

  投资万元开家馒头铺

  今年40岁的邓世华就是这家馒头铺的老板。昨日下午,记者在大坪车站附近一处不起眼的居民楼里找到他时,他依然和其他伙计一样,在后厨间里忙碌着,而大门口一大堆馒头,足足码了近一人高,邓世华告诉记者,这些都已经订出去了,四点前会有人来取。

  “最开始做这个也没其他的原因。”邓世华告诉记者,他是荣昌人,2003年南下深圳打工,也开过餐馆,但结果都不理想。于是返回重庆后,一直在想如何小本创业。

  多方考察之后,2009年,他决定开家馒头店。“一是我之前有食品行业的经验,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初期投入不高。”他告诉记者,包括门面租金和机器设备,初期总共投入了1万元左右。

  项目确定后,如何经营却是一个问题。“之前虽然在餐饮行业干过,却没有做过馒头。”他回忆说,那时就天天搭公车,到重庆的大街小巷尝别人做的馒头,有时候一日三餐吃的都是馒头。另一方面,自己也在家勤练习,每天报废的馒头都有五六百个,渐渐也摸清了些门道。

  在深圳打拼的经历,让他比一般的同行看得更远。在摸索市场的时候,他发现有的馒头店为了降低成本,在馒头里面添加甜蜜素、色素等添加剂。“如果要生存,就必须走在前面。”邓世华说,在反复试验的过程中,他用南瓜取代色素,并且馒头定价比别人高一倍以上。那时其他店才卖0.4元/个,他的售价为0.8元/个。

  由于价格高于一般的馒头店,在经营初期,消费者并不买账,那时一天最多卖几十个馒头,一个月下来连交房租都不够。不过,他坚信自己的选择,慢慢地,由于口感越来越好,回头客也日益增多,终于在经营半年之后开始盈利。三年之后,他已在主城买了一套房。

  只接受预订

  另类营销创品牌

  凡到过这家名叫“丝丝馒头店”的顾客,印象深刻的不仅是其口感,还有它的销售方式 只接受预订,并且数量至少是10个。

  邓世华说,由于制作馒头的各项原料都是最好的,虽然价格比一般的馒头贵,但利润并不高。为了节省成本,最开始就是他们夫妻和从老家来的母亲三人从早上三四点就起来做馒头,但面对日益增多的顾客,每天还是供不应求。不少顾客从店一开张就过来排队买,排到后面没有买到馒头的顾客还常常为此扯皮。

  一天,一位老顾客来买馒头时,找邓世华要了电话号码,说家里人都爱吃,今后先打电话预订,等下班了再过来拿。邓世华就将电话号码告诉了包括这位顾客在内的三位顾客。没想到,之后电话号码一传十,十传百,许多顾客都打电话前来预订,后来,网友将电话号码共享到网上,慕名前来订馒头的顾客越来越多了。“这也是误打误撞的一种销售方式吧。”他笑着说。

  虽然在他看来,只是误打误撞,但是在消费者群体里,这个小小的馒头却有了很多传奇色彩。由于“难买”,一时间被网友冠以“最牛馒头”、“最吃皮馒头”等名号。家住石坪桥隆鑫国际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她第一次知道这个馒头店是去年在小区群里看到大家议论,大坪有家卖馒头的特别牛,想吃必须提前预订,10个起卖。这让刘女士很是好奇,当时她还不信邪,跑到了铺子里想要买两个,竟然被拒绝了,店主还要求她提供预订的手机号。无奈之下,她参加了小区邻居们自发组成的团购。“我记得那时候打算订100个馒头,心想可能等三五天就能提货,谁知道预订电话打过去一问,老板说生意太好了,搞不赢,要一个月之后再去拿。”这样的回复让刘女士哭笑不得。不过,正因为这样,这家馒头店愈发神秘了。还好,在几经周折后终于尝到馒头滋味的刘女士并没有失望,现在偶尔还会买几包送给朋友。

  如今,邓世华已经在大坪、新牌坊、回兴开了三家店。据了解,目前单是大坪一家店每天能卖出近5万个馒头,单店单日营业额达到6万元,按此推算,其一年的营业额轻松超千万。另外两家店面目前虽然没有大坪的营业额高,但是每日销量也不错。

  顾客成投资人

  和老板合伙开公司

  邓世华的生意做得顺风顺水,经常引来开奔驰宝马等豪车的消费者,黄诗琨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是一家机械公司的老总,经常开车过来买馒头,看到馒头店不光受到本地人青睐,还经常有外地人来购买,他和邓世华一合计,决定投资邓世华开公司。今年初,邓师傅食品有限公司正式开张,他们的目的是打算把馒头卖得更远。

  据介绍,“大坪丝丝馒头”已经注册成为商标,重庆邓师傅食品有限公司已投资200万元在九龙坡区九龙园B区建生产厂房,现设备、人员等都已具备规模化生产的条件,为此向质监局申请生产许可证,并已通过专家审查组的审查。

  经过市场调研,他们计划在1年内完善自己的销售渠道,届时每日供货将在20万~30万个之间,年产值将上亿元,解决就业人口300人。他们更远的计划是,三年内建立全国销售渠道,使其产值达20亿元以上。黄诗琨介绍,在今年底还将在上海、成都设立新的厂区,将馒头卖到外地。

  除此之外,在目前番茄、南瓜两种口味的基础上也将研发更多的新品种,但不变的是,依然保持中高端路线,今后价格最贵的馒头可能会卖到几十元/个。

  专家解剖

  不走寻常路 馒头也能变成金疙瘩

  做馒头,卖馒头,两年能买房,三年获得投资,这样的创业经历颇具传奇色彩,邓世华的成功到底有哪些值得大家借鉴的地方?为此,我们邀请专注于商业模式研究的重庆工商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冯仁德教授来为读者解读,让记者惊诧的是,冯教授对这家馒头铺早有耳闻,甚至一直关注,他的同事甚至打车从南坪到大坪买几大口袋馒头回家。

  冯仁德认为,这家馒头铺成功主要有三点:

  首先,是产品的细分。“人有三六九,馒头也有高中低。”冯仁德表示,邓世华的成功,首先在于对市场的把握。在大家眼里,面点往往应该是价廉物美的,但是他却要卖1.2元一个,在馒头行业里,做到了高端。

  第二,是差异化经营。“在消费者眼里,他的馒头是很特别的,无论从颜色,味道,甚至价格,都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冯仁德表示,邓世华做出来的东西看上去像馒头,但是又像花卷,吃上去香香甜甜又有点像是面包,如果不是他自己说是“丝丝馒头”,没人能定性到底是什么。不过这个典型“四不像”却是其他街边小贩所不具备的“创新”,做出了差异化。

  第三,也是最值得学习的一招,那便是心理营销。“无论他是有心还是无意,但是馒头也得预订的销售方式,无疑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冯仁德说。对于创业者来说,无论进入的行业门槛是高是低,都需要有创新的营销方式。当所有其他出售馒头的小贩,以传统的方式主动售卖馒头的时候,他却让人家慢慢等,吊足胃口。不过,冯仁德教授也表示,这种营销理念只能作为创新的个案来学习,如果简单复制的话,成功率不会太高。
  (重庆商报 陈柯 郭欣欣)

好文章
0
评论共0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