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万亿
联商网消息:5月13日,2012年(第七届)中国零售商大会暨展会在江苏昆山开幕。
在零售商大会上,商务部部长助理仇鸿女士公布了零售业五大现状,公布如下:
第一,零售业规模不断扩大。2005-2010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幅16.47%,高于GDP年均增幅5个百分点。2011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万亿元,实际增长11.6%。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1.6%,比2011年上升了14.3个百分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0年,全国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共计52.3万家,从业人员501.3万人,一批有规模、效益好、品牌响、具潜力的大型零售企业集团,不断得到发展壮大。
第二,新型业态和现代流通方式蓬勃发展。近十年来,以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流通方式发展进程明显加快,推动物流现代化水平快速提升,连锁经营方式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业态,电子商务、网上购物交易规模呈现跳跃式扩张,从2000年的1.4亿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5231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35%。全国社会物流总额,由2003年的29.5万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41万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5%。
第三,开放规模稳步扩大,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从1992年7月,在部分城市进行商业零售企业中外合资、合作经营时间以来,开放领域已经从零售业逐步扩大至采购中心、物流配送、分销等多个领域。截止到2011年底,商业零售领域累计使用外资金额373.1亿美元,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8319家,逐步形成了国有、集体、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外资、民营等多种所有制形式有序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第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市场体系日益完善。“十一五”时期,商务部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实施“万村千乡”、“农超对接”、“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多项惠民工程,逐步形成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促进了农民消费和增收。
第五,市场监测体系逐步形成,市场运行调控能力进一切增强。2003年,中国流通业开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样本企业直报等方式,建立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国内与国际、城市与农村、现货和期货密切相联系的市场监测系统网络,目前该体系监测样本企业已经达到2.1万家,涉及22个流通行业和七种零售业态,监测的商品包括21大类,600多种消费品,和11大类300种生产资料,样本企业监测地域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99%的地市和49%的县,市场运行调控能力不断增强。
(来源:联商网)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