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超市经营惨淡 专家建议不完全市场化
而在该倡议提出的第8个年头,全国各地的慈善超市都面临着经营不善甚至关门歇业的困境。江西南昌一家慈善超市开业11天就停业;海南海口2011年开设的几家慈善超市大部分时间都关门歇业;河南漯河31家慈善超市全部关门…。
在杭州,记者走进慈善超市一探究竟。
慈善超市惨淡经营
日前,记者来到了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紫荆花路上的一家慈善超市。记者发现,在面积约为40平米的超市内,一共放置有4个货架,售卖的商品主要为食品、油、盐、米、饮料等,其中1个货架上摆放的是捐赠物品,主要是衣物。而在记者采访期间,并没有人前来购买。
超市工作人员潘大姐告诉记者,这家超市销售的商品价格与一般超市的价格相差无几,除了面向社区的低保户之外,也向其他市民开放。该社区的低保户、困难户每季度可以领取一次购物券,按照困难程度的不同,分为50元/月、100元/月和150元/月三种。然后他们可以拿着购物券来到这家超市购买所需物品。
“因为超市卖的商品种类很少,所以很少有其他市民来买东西。尤其是捐赠以衣物为主,所以基本上没有人要。”潘大姐说。
据了解,低保户最需要的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很少有人捐赠。
据了解,该慈善超市是杭州市西湖区府新社区文新街道民政科在2005年创办的。目前它也是西湖区唯一一家还在运营的慈善超市,而原来几乎每一个街道都有慈善超市。
文新街道民政科科长李东明介绍,超市在成立初期,主要是通过各方捐赠和政府扶持共同维持,但近年来,由于个人捐赠物品的销路不畅,慈善超市的运营已经完全是由街道出资。
“超市每年都在亏本。它的运营成本是来自于街道每年出资的8万多将近9万块钱。”李东明坦言,曾经想过要关停慈善超市,“但慈善超市作为政府慈善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必须开办下去的。”
浙江慈善超市发展不平衡
据浙江省民政厅数据统计, 到2011年底,浙江省现有慈善超市320家,并且主要集中在杭州、宁波、温州地区。截至目前,全省慈善超市累计接收的捐赠款约为10541余万元,接收捐赠物资1403万件,发放捐赠款5444万元,发放捐赠物1721万件。
浙江省民政厅救灾处副处长顾世俭告记者,目前浙江省的慈善超市主要有两种运营模式:一是独立设置,即明确标识为慈善超市。一般由街道、乡镇举办,不直接对外运作。运营方式是封闭式的,不对外营业,每周定期开放1至2天,救助对象持救助卡(爱心卡)或者申领证明到慈善超市选取所需物品。二是与综合性商场合作,有“慈善超市”的标识。平时对普通群众开放,正常营业,救助对象可凭救助卡或证明在超市中选购物品。
顾世俭坦言,目前慈善超市在浙江省不同市区发展不平衡,其中宁波地区发展得相对成熟,而许多其他地区的慈善超市则的确面临着困境。他认为从全国范围来看,还没有相对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
走不完全市场化道路
“慈善超市的存在价值很大”,原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慈善超市面临困境,在于国内的捐赠系统不够严密、志愿者服务不够专业和发达。
对此,他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是组织要实体化,就是要成为一个注册的公益组织,不能只是一个小的事业单位,这就要建立较为独立运营的组织体系;第二,要网络化,最少在一个省的范围内要建立网络化的体系,这样才能实现系统管理;第三,要专业化,一定要有专业化的人员,这是一项十分专业性的工作,只有一定的专业人员来管理和服务,才会形成较为严密的系统并具有持续的活力。另外,他认为政府也应该有一定的支持,但组织自身必须要坚持独立经营。
王振耀建议,慈善超市可以进行市场化运作,不过是较为特殊的市场体制。比如,要有一定的免税优惠,还要有一定的财政支持;同时他还表示,慈善超市未来可以尝试走联合与规模化和社会企业的道路,即有一定的市场管理机制,但不是完全的市场化。
(中新网 记者 严格 实习生 沈栋琴)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