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哪些零售趋势正在被高估?
联商网特约评论:上一次商贸流通的标志性转折大概是供销社被超市取代,各地百货大楼艰难转型或被现代百货挤出市场,沃尔玛等外资巨头入华也是中国零售业大事,2012年“双十一”后则热议电商凶猛。
20日和几位财经记者聊天,无独有偶,他们在发现和探讨零售业趋势问题时,似乎倾向悲观,或者迫切改变形式,于是我产生了一个疑问:如果企业不那么着急转型,是不是更容易找到本质问题?
线上线下一体化存疑
首先关于对百盛的评价。作为1994年在北京开出首店的中国第一批外资百货连锁品牌,它的后期表现可算差强人意。据其19日财报显示,第三季度纯利下降42.3%至1.49亿元,1-9月份纯利下降20.2%至6.72亿元;在华53家店,1-9月份销售总额126.67亿元。
消费大形势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百盛自身盈利能力问题。这个来自马来西亚当地最大连锁百货的商场,至今魅力无多(对商品和人才、消费者的吸引力),部分门店连年亏损,如其2010年出售的扬州店便连续亏损四五年。与此同时,泰国最大百货公司尚泰百货在华业务更不尽如人意。
做不好线下市场的百货公司,尤其不必急着提“线上线下一体化”协同。中高端百货的购物氛围和体验是所有传统零售业态中较有竞争力的,促销活动也有足够爆发点,比如近日银泰店庆,其武林店单店16日销售1.112亿元。
集中精力,先搞定同城竞争对手,活下去,活得滋润,努力拉升市场份额和净利。再摸索电商或其他不迟。
怎么讨论电商
双十一后,传统零售与电商的讨论成了时髦话题。有说传统零售商不要被淘宝带到沟里去的,有说新商业时代来临的。
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人的说法。阿里巴巴B2B原CEO卫哲热情表示,“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天三百亿左右,这次淘宝和所有电商线上营业额首次大于线下数字,传统品牌和传统零售商醒来吧!加入吧!”
而联商网总经理王跃林则认为,“不是说一定要加入电商,而是真正从消费者出发,提供高性价比的商品和快捷人性化服务,充分挖掘线下的优势,增强顾客体验。”
我同意卫哲的宏观趋势判断,更推荐王跃林的微观经营建议。一定要多分析电商对传统零售冲击的落脚点,思考自身强健的根本办法。对企业持续经营来说,无论怎么卖,无论是怎样的电商,都是渠道问题,这就是术,而流通业的道只有一个:通往消费者心灵、体验的路。
怎样让电商为我所用,怎样巩固发展消费者与门店关系,以及和谐零供等,这才是所有零售人最该考虑和探讨的基调。
精品超市歧义
一位记者朋友忧心忡忡地问,华润万家等超市都要发展小超市、精品与高端超市了,这是趋势吗?
我想了半天,如实以告,反问,你看到过成功的高端超市吗?开好一个店的不在少数,连百货公司如杭州大厦都能开好自己的一两家超市,但没有连锁规模效应,就算不得真正好。
更多的精品超市则是伪概念,在大量进口商品、较高层次的服务人才、构成良好购物体验的卖场陈列、信息化等方面,简单复制提升了的普通标超或大卖场配置。而大型超市连锁如华润万家、华联、武汉中百等,旗下高端超市,也多进展颇慢,没有获得真正的应有成绩。
不想做高端超市或精品超市的零售企业几乎没有,他们不断“试水”,在业界有四五年了。更高利润,更精致,这样的卖场,却是之前野蛮生长的零售企业所不具备经验的。
中国超市业大公司多以大卖场为主,多年忽视了标超业务,而实际上,贴近用户才是最重要的。社区超市和小标超的未来空间不小,是新增长点。
(联商网特约评论员林尚玉/文 博客http://blog.linkshop.com.cn/u/28134/index.html)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