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不淡定的杭州“爱情故事”理发店
联商网特约评论:乍看巨幅墙绘海报,吓了一跳,见一溜9位时尚男士,还有大幅字:大师团。这只是杭州一家知名高档理发店“爱情故事”,既不是百年学府,也不是什么艺术殿堂或国际顶级展览与聚会。
那就是自吹自擂。我担心他们的顾客是否介意。
这样的繁华街区,它居然说自己这家店的理发师们堪称大师(私下跟同事们开玩笑当然可以),我哑然失笑,但仔细想,发现这背后的东西有点意思,这是当前“形容词”理发店的典型代表嘛。
杭州武林路女装街附近,有家奥斯卡影院。没错,它大约是向奥斯卡金像奖致敬吧,全国各地都有独立的奥斯卡店,像各地的解放路和延安路一样。21日晚8点,去买李安导演电影新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4:00首映票,想起他的《卧虎藏龙》和《色戒》,心想这是大师呀。走不了一百米,就看到爱情故事的长宽均在十几米的大幅海报。
做影院的,傍“奥斯卡”,美国该奖项组委会顾不上也就算了,但这习惯毕竟不好。长远看,对知识产权和行业冠冕的尊重不够,是缺少格局的。爱情故事宣传更不着调。
这样的理发店,一定是浮夸的,因为它擅长华丽丽的谎言。这家店应该有两三位理发高手,但也谈不上大师,更不用说一个足球队规模的员工了。我只去过一次,感觉不好,后来听四位朋友说起过体验,其中一位原本只想洗剪吹预算一两百元的,出来的时候花了九百多元,人家问她的头发是不是假发。有个朋友去,无论理发师和助理怎么说,她都咬牙忍住,不用说,窝了一肚子火,还觉得心虚,这个情况像我当时。
再高级的理发店,核心职能还是理发,通过专业手艺和全神贯注为顾客服务,而为彰显顾客身份、大款而自我标榜或过分包装的动机和表现都不持久。
谁都想做大店,做高端,这当然是好事。可是大了以后,要有真正的全面升级,而非浮夸风盛,盯到钱眼里去,自以为是,个别理发师对顾客的服务远超或较少真正涉及头发,却关乎情感慰藉。他们可能忘了最重要的东西,理发店应该是个动词嘛。
所谓动词,就是使命和行动,好好剪顾客的头发,彼此有简单、美好的熟悉关系。在杭州8年,我有幸遇到过一家理发店,六年如一日,只涨过一次价,也在30元以内,把我的头发理得清清爽爽,人也舒服,没负担。不过,这家店的烦恼是,留不住伙计,女老板、理发师自己太辛苦,也想过去租更大的店面,装修好,找更多人,后来又放弃,因为不想牺牲老顾客的依赖和可能的扩张裂变与走样。
爱情故事,实际上三栖了,它还开了餐饮店和养生足浴馆各一家。1997年创始人开理发店以来,总共开了三家店,分别是三个业态,也是人的三种需求。这种野心和过早多元化,固然有生意,却很难成为专业持久的好模式。
理发服务应该是一件彼此愉悦的事。对大部分消费者来说,“动词”理发店比“形容词”理发店更加必要。而我也相信,真正有发展潜力的理发连锁不会是爱情故事,也不是我常去的小店,而是在坚持小店专业、真诚的“动词”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服务、美化更多客户发型、仪容的企业理想。
从相关资料和网上顾客评价中发现,我对来自台湾的曼都发型设计颇有期待。1966年发展至今,从名店、多店到集团的成立,耐人寻味。他们的企业哲学是做美的事业,“为顾客创造其自我风格,获利来自服务质感”。简单的说,他们很专业,还不卖卡——这并不容易,沉得住气的中国理发连锁拥有未来。
爱情故事不淡定,也是许多城市里大店、名店的问题。
(联商网特约评论员林尚玉/文 博客http://blog.linkshop.com.cn/u/28134/index.html)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