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传统商超二维码营销恐事倍功半
联商网特约评论:据南都报道,“二维码”开始成为广州商家营销新热点,同时指出:通的二维码营销可以把成篇累牍的信息附在二维码后面,如果玩二维码的过程如同探险一样有趣,那才是进阶的二维码营销手段。与此同时,某网站指出,支付宝二维码支付存隐患,或遭商场封杀。
我首先想到古代中医对贵妇人的牵线搭脉,一则毕竟舍近求远,受众狭窄,二则若碰上庸医,则不免汗如雨下。其次问自己以及身边的人,是否在用及何时用过二维码,做什么,发现结果并不理想。最后,自然还是提倡企业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去发展、提升的,问题是怎么做。
基本上,二维码对传统零售商、供应商的现场促销效果十分有限——大部分零售商网站也不具备对应信息化建设(也不划算,一家大卖场可能就是上万单品,怎么弄?或者干脆就是门店可检索开放商品电子价签聚合的端口。如果只是海报的网页版,且更新频率极低,就没有意思),从报刊杂志等媒体介质上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销售海报或其他促销形式的可能性持续性也有限。
从某种程度上说,倒是支付宝、淘宝等电商相关平台用户更容易接触二维码背后的网页信息,但熟练使用网购的人恰是电商主力,而非因此就为通向传统零售卖场搭了桥梁,汇聚消费人流。
一维码的商标也好,二维码的扩展性可读条码也罢,关键是它的背后。顾客不会对商标感兴趣,也看不懂,他们需要的是为商标被机动识别后的商品名称、单价、质地等属性。
二维码同样如此。几百家门店的一千个二维码就有一千种信息,大部分时候它更像是个过渡产品或中庸方案,如果要知道一些常用单品的价格等信息,到店购物是最一面了然的,或者勉强用“查查看”等APP是更完整系统——但它们本身也是先天不足的,不同卖场不同时段的商品覆盖和价格调动等无法满足,否则又怎会有家乐福等连年蒙受价格欺诈罪名。
它只是对某网页地址生成一个黑白二进制图标,除此不能改变什么,就是海报的不同输出方式而已。说实话,用户大约兴趣不大,信息附加值亦有限。
我因为对新媒体技术的向来关注,一年前下载过几个比价软件和一些二维码扫描软件,拍过几家杂志上的品牌广告上的二维码,仅此而已,后来就放弃了:传统卖场不同商品的价格是很有学问的,没有哪一家是软硬条件相同,商品又全部最便宜或最贵的,不管是联华还是麦德龙。
尤其是现在忙碌的消费人群,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还是卖场地段与所在商圈决定的方便到达,购物氛围、商品组合及门店服务等渗透的购物依赖。身边的朋友,也多对二维码兴趣索然。
二维码提供渠道,本身无水无鱼,也不是大的“河床”,大约只是“沟渠”,召唤河流或奔向河流。目前的二维码用处不大,不代表二维码永远不行,更不是说传统零售不该重视信息技术,恰恰相反,零售企业必须加强技术推动零售变革与发展的进程。
二维码是一种强暗示的“邀请关注”,消费者对它背后的东西有较高期待和需要准入动力,如果不能提供更有趣的体验过程,并供应较好内容与成果,大概就乏人问津了。当然,探索永远是有益的。
(联商网特约评论员林尚玉/文 博客:http://blog.linkshop.com.cn/u/28134/index.html)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