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商·资讯中心

华人零售业有转型之需,也需经历变革之痛

  多数华人在海外从事的是批发零售业等资本和技术含量很低、竞争力弱、经济效益差的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行业越来越难以适应复杂的世界经济环境。华人批发零售业有转型之需,但也需经历变革之痛。

  行业之痛

  几年前采访一位在南美生活多年的华商,他回忆起上世纪90年代去阿根廷经商的经历:“当时就是带着钱,语言也不通,但得吃饭啊,干什么呢,就只能是开超市。因为你不用说话,在货架上贴上价签就可以了。” 这20多年过去了,华人超市已经深入阿根廷人的日常生活,在全国各地有超过1万家,年销售额60亿美元,在阿根廷零售市场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然而,以量取胜的华人超市的辉煌时代似乎已经过去。在经过20年持续不间断的成长之后,时至今日,华人超市的扩张终于出现停滞不前的迹象。

  一家华人超市公会组织的负责人指出:“目前,华人超市还没有到大规模关店的程度,但新店的开张速度明显放缓。几年前每个月都有20至30间华人超市新开张的黄金时代已成过去。如今更常见的是旧店面整修,还有部分的超市转型改卖外带食物。此外,部分华人商家转移阵地,迁往其他省份去。”

  百元店是西班牙华商经济的主要商业模式,特别是前几年,西班牙店铺因为经济危机纷纷关门或转让,大批华人抄底租赁经营,百元店在西班牙不仅落地生根,还遍地开花,规模也越开越大。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百元店受冲击很大,华商陷入了群体性迷茫。很多华商看到生意每况愈下,遂想办法扩大经营规模,陷入比赛式开店的竞争中。拥有大店的商家生意表面看是暂时好起来了,但如此比赛开大店的后果也仅仅是大鱼吃小鱼,永远没有最终胜利者。

  今年3月,仓储式百元店即将进驻阿尔卡拉的新闻发布之后,引发很多在马德里做百货生意的华人的关注,他们还组织人员与政府协商,可见此举对华人百元店冲击之大。

  迫在眉睫

  华人批发零售业衰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经济大环境恶化。阿根廷近几个月的经济不景气,重创了以中产阶级和下层民众为主要客户群的华人超市的生意。西班牙2014年的失业率将超过28%,本土消费者消费意愿日益低下,对华商生意极为不利。

  其次是华商低层次的发展模式受到了冲击。阿根廷的华人超市虽然以量取胜,但近些年受到连锁超市的冲击。家乐福所开的“Carrefour Express”,这个连锁超市品牌从3年前悄悄地在市场上崛起,如今已经有超过150间连锁店,仅在今年就增加了80间分店。而西班牙百元店也受到上面所提到的仓储式百元店的冲击。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恶性竞争、同质化经营直接束缚了华人批发零售业的发展壮大。更有甚者,这些问题还会破坏华商与当地政府及公众的和谐共处。这个问题在俄罗斯非常明显,俄罗斯对华商的打击就源于恶性竞争带来的“灰色清关”。

  转型之痛

  对于华商而言,如果不开辟新的营销渠道,不适时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型,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如果政府保护本土经济,华商面临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很多华商也意识到转型迫在眉睫,但若实现成功转型并非易事。

  对于做批发的华商来说,面对生意困境大多也显得束手无策,所能想出的应对招数也仅仅是局限在分流固定成本上,或者把店铺迁徙,或者把自己仓库改装出租,做二房东,但这些是治标不治本,毕竟经营核心没变。

  另外有些有实力的华商想转型,但却苦于在发展的过程中,人才短缺成为发展的绊脚石。这也是一些华人批发零售业者固守传统行业而不放的原因。很多为人父母的华商已经认识到知识的力量,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观念有了很大的进步,但问题是远水又解不了近渴。

  有分析者支招,既然华人批发零售业者不愿更改行业,那么品牌化发展阶段必不可少。目前,华商们已经开始注重产品质量、营销策略、品牌效应,真正实现人员、货物、经营“三合法”,以及经营方式从“大市场”迈向“大商场”。也有一些华商开始注重从留学生中寻觅人才,为转型升级做准备。

  当然,转型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犹如凤凰涅槃一般,只有浴火重生的华人,才能昂首跨入“后危机时代”。
  (人民日报海外版)

全部评论(0)
正在读取评论...
参与讨论,请先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