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要与阿里正面交锋 先从物流战争开始
在阿里巴巴于美国上市、并且即将开始大力扩展国际业务的同时,亚马逊与阿里巴巴在中国市场上的对抗意味也越来越浓。
在推出6国商品直邮后不久,亚马逊在11月5日公布了在中国部署物流网络的进展。在一年时间内,亚马逊的“当日达及次日达”服务范围扩张五倍,覆盖了1400个城市区县。包括便利店、校园、第三方物流伙伴在内的自提点数量提升了十倍,达到5000多个。
眼下中国已成为亚马逊除美国本土之外最大的运营网络,有13个运营中心,覆盖近3000个城市区县。亚马逊在中国的300多条运输线路叠加起来相当于绕地球两周半。
亚马逊特意在双十一活动之前公布了这些数字。“今年双十一我们做了更多准备。”亚马逊中国配送部副总裁马锦冬说。
亚马逊全球副总裁薛小林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亚马逊全球统一规格的庞大物流网络以外,还会依据算法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预测,实现付款前库房备货完毕;另外也会基于全国的消费习惯数据,判断各个运营中心的货物品类,在对某单品需求量旺盛的区域备好足够商品。
亚马逊有依靠物流建立起优势和门槛的历史。创始人贝索斯为了在美国市场上达到全网最低价,曾在1999年至2003年全力整合物流,将运输成本占销售成本的比重由13.8%下降到9%,拉低了商品单价,并提升了企业整体毛利率。
这家公司进入中国之后一直持续布局物流。今年除了加强覆盖能力之外,还将美国运营中心的一些技术也引入了中国市场。比如在货物分拣方面,目前国内如京东等B2C电商物流中心主要采用自主开发的任务分配系统和自动化输送设备,通过输送带取货。亚马逊运营中心则主要使用机器人Kiva,自动识别货架,并根据数据计算耗时最短的机器人运货路线,人力成本更低。
亚马逊与阿里巴巴进入2014年以来已经出现了数度针锋相对的局面,最近的例子包括先后加入了国际直邮业务的竞争。阿里巴巴旗下天猫将美国第二大零售商Costca引入,让中国消费者也能在国内购买Costca的商品,而亚马逊则推出了6国亚马逊网站对中国用户直邮的业务。
亚马逊几乎是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上坚持得最久的外资公司,在此之前,包括eBay在内的一些国外公司都纷纷退出了中国消费市场。
不仅是中国市场,在国际市场上,阿里巴巴都已经逐渐成为亚马逊需要面对的最强劲对手——它可能不会像沃尔玛那么好对付。阿里巴巴不久前刚刚在纽交所上市,最新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口袋满满地在亚马逊大本营美国开始了一系列布局,诸如投资了一些垂直细分的B2C网站以及物流服务商,并且雇佣的也是当地员工。
亚马逊对于中国市场的投入恐怕会越来越大。因为从某种角度看,中国市场以消费规模庞大而著称,未来它对亚马逊在美国市场牵制阿里巴巴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关键。
在眼下正进行的APEC会议期间,京东已经公布在11月2日至15日暂停北京极速达服务;顺丰将在11月6日至16日停止北京市区以及天津、石家庄、济南地区的陆运、航空渠道的即日达收件服务;圆通也发出公告,表示未来一周内华北部分城市快件可能延误。
亚马逊却提出了解决方案,它调配不同的交通工具,并且增加了三倍运力,24小时在各大干线网络运作,以缓解APEC可能带来的压力。
它的对手阿里巴巴也同样在物流方面加大了投入。阿里巴巴领头的菜鸟物流网络今年也开始运用大数据,根据天猫交易浏览量、收藏等用户行为判断是否产生订单,通过后台设计出基本的物流链以尽力控制每家快递公司每条线路的日包裹量。不过不同于亚马逊全封闭式地把控消费者从浏览、点击、购买、支付、配送、服务的每个环节,阿里巴巴在物流上采取了与各家物流、仓储公司合作联运的模式。
(界面 记者 方园婧)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