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下一个富士康?
以宣扬“996是福报”而坏了自己名声的马云,尚且能够给员工以大量的股票,以至于在蚂蚁金服传出上市消息后,“整栋楼都是财富自由的欢呼声”。
他甚至把“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写在了企业文化里。
更多的企业,则是让员工以996级别,甚至更强的强度工作,却根本没有任何股份、期权的计划,只有在累死人的时候,才会研究些好听的文案以显示自己的“人文关怀”。
然而这并非是互联网时代才有的新鲜事,而是贯穿着整个商业发展历史的始终。回看历史,我们就能发现历朝历代的商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很多人的精神却从没变过。
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如火如荼之际,机械化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却并未改善劳动者的生存状况。普通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反而不断延长,童工也被大规模雇佣。
匈牙利作家伊万·拜伦德在他的《20世纪欧洲经济史:从自由放任到全球化》一书中记载:
在19世纪最后三分之一的时间里,社会财富积累猛涨,但工资水平停滞在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人体测量研究显示,从18世纪晚期开始,英国士兵的平均身高持续降低,直到1860年才又开始增长。
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工人以要求8小时工作制为目的进行罢工,这也是五一劳动节的起源。
同年9月,卡尔·马克思在“国际工人联合会”上提出了通过立法保障劳动者8小时工作制的设想,此后世界各国才陆续出台相应政策。
太阳底下无新事,百年之后的中国,制造业繁荣早期,出现过劳现象的典型企业是富士康,“13连跳“成了其挥之不去的标签。后移动互联网时代,过劳则更为明显,基本所有的大厂、小厂都有程度不一的情况。
最近的一个案例则是,12月29日凌晨1:30,多多买菜某22岁女员工,在与同事一起走路回家的路上突然捂腹,晕厥倒地,之后经过近6个小时急救依然无效,不幸离世。
01
从制造业“卷”到互联网
2008年之前,中国经济经历了史无前例的超长期高速增长,这主要是依托于两大“法宝”——投资与外贸,投资的主要表现是基建,而外贸靠的更多是廉价的劳动力成本。
换言之,通过设置外汇、资金、土地等一系列有利的政策条件,将低价格的中国劳工推入世界经济市场,最终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也成就了中国工人的早期财富积累,这是中国过去最大的经济动力之一。
数据也证明了,我国的平均工时远超日美,诸多企业借助这一波红利崛起,富士康正是其中之一。1988年,郭台铭在深圳宝安西乡的简陋厂房落脚,1992年搬到深圳黄田的新工厂,1996年,富士康工业园区在龙华荒地上拔地而起。
数据来源:Our World in Data
之后的故事大家就都很熟悉了,自此富士康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成长为全球制造业的产业龙头,苹果、索尼等企纷纷将最新产品拿到富士康生产。在2020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富士康已排到第26位。
富士康概念股的飞涨也同样得益于此,比如立讯精密、歌尔声学等等,立讯精密创始人王来春就曾是富士康在大陆的第一批打工妹。
立讯精密股价表现(2011年-2021年1月)
硬币的另一面总是残忍的。光鲜亮丽的背后,是无数打工人的辛酸。
从2010年1月开始,短短几个月内,相继有13名富士康员工跳楼自杀,富士康流水线的工人许立志曾写了这样一首诗描述当时的事件:
一颗螺丝掉在地上
在这个加班的夜晚
垂直降落,轻轻一响
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就像在此之前
某个相同的夜晚
有个人掉在地上
这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性相关,百万员工的富士康营收上天,利润贴地。多年来,其净利润一直维持在3%左右。
因此,富士康多年实行的成本领先的企业文化,形成了以“客户出价减去必要盈利”的方式来确定成本目标(即人工成本的高低取决于总收益与利润的差额),为此,富士康设计了颇值得玩味的薪酬体系:
对公司的中高级管理者,主要采取了股权激励,重在培养他们的事业心;
对中层干部则提供有竞争力的福利保障.培养他们对企业的高度忠诚和奉献精神;
对底层员工则给其较低工资以降低成本,底层员工要多赚钱只有多加班。
如今,这样的情况也已从制造业袭向互联网。其本质则是移动互联网红利耗尽后,企业想要维持增长则不得不去赚更辛苦的钱,拼多多旗下的多多买菜,正是其中之一。
02
所谓互联网下半场
早在2016年,王兴就在美团的内部讲话中,提出中国互联网已经进入“下半场”,“人口红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智能手机的年销量已经不增长了,总体网民的增长也大幅趋缓。”
之后美团在to B业务上不吝投入,快驴、RMS(餐厅管理系统)等业务均在此之后得到大力扶持。
再看阿里,无论是前两年一直强调的新零售,亦或是近年来推崇的数智化,其核心也均为帮助传统行业实践数字化转型。
以此种视角看拼多多,那多多买菜的战略目的也同样类似。
12月30日,拼多多大涨逾15%,股价创历史新高,市值突破2000亿美元,若以过去一年为时间维度,拼多多股价涨幅高达330%。
拼多多股价表现(2019年7月-2020年10月)
这反映出资本市场对拼多多的信心。但与此同时,在其年活跃用户数已接近淘系电商之后,该拿什么讲增长的故事,就成了拼多多的难题。
黄峥给出的答案是卖菜。今年以来,多多买菜得到了海量的资源扶持,毕竟若从中国每年生鲜6.5亿吨的消耗量来看,这个市场改造空间巨大,农业也是拼多多自己较为擅长的领域。
在拼多多五周年的内部讲话中,黄峥说道:“买菜是个好业务,是个苦业务,是个长期业务,也是我们拼多多人的试金石。”
刚需高频的好业务毋需赘言,而苦针对的则主要是从业者们。
假如你去过凌晨三点的北京新发地,你会发现一个迥然不同的世界:这里人声鼎沸,在这里你几乎能找到能想象到的所有食材。
传统的生鲜供应流程是每天闭店后盘库,梳理第二天需要的材料,晚上十二点以前将需求报给上游供应商,而供应商则需要第二天凌晨开始分拣,供应链的每个人都必须适应这样黑白颠倒的工作节奏。
虽然黄峥号召拼多多所有员工奔向多多买菜,但由于这些原因,这一进程并不顺利。传统的生鲜从业者半夜工作,白天可以更多休息,但互联网公司的“白领”们,却很难在白天补觉。
有员工就向巨潮表示,拼多多内部确有强迫员工转岗至多多买菜的事发生,否则不涨薪、不能在主站内调岗等。
03
存量博弈靠拼命?
若再往下细究,无论是互联网巨头盯上“菜篮子”,还是企业员工的过劳现象,其底层逻辑都是互联网大玩家们之间的存量博弈,如果用时髦一点的话来说,那就是内卷化。
站在互联网巨头的角度看,这场存量博弈中,如果自己不拼命,市场份额就会被更拼命的那一家抢走,企业业务缩水,股价下跌,创始人和背后股东的利益受损。
这些企业也会告诉员工,如果企业没有进一步发展,工资的增长就不可能。
巨头难觅下一个增长点,于是只能将视线投向更“苦”的业务,员工更是只能将希望寄托于大厂所谓的期权,甚至很多连这点期望都很难实现。
据晚点的报道,拼多多上市次日晚上,黄峥召集全体员工会,有人问“上市了会有双休吗?”黄峥回答:“没有。”“那有期权吗?”黄峥亦答“没有”。
对于这种现象,王兴曾开出过“上天入地全球化”的药方,上天指高科技,入地指深入产业,全球化则是迈向全球市场。
但可惜将这三件事做好的巨头寥寥无几。更多的企业,将寻找利润的目光转向内部。
值得庆幸的是,科技创新已成为社会的共识,或许突破存量博弈的关键已正在路上。
往好的一面看,过去的五年中,拼多多在阿里与京东的夹击中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的确缔造了一出中国互联网业的商界传奇,给很多创新创业者以激励,推动创造社会价值。
但这种“激励”,若是靠着吃“人血馒头”实现的,那不要也罢。
讽刺的是,在中国,拼多多22岁女员工猝死事件快速发酵的同时,美股上市的拼多多股价美国时间1月5日全天大涨12.24%,一举填平前一日的跌幅,创下历史新高。
这就好像大洋彼岸的资本狂热地挥舞着手里的美金,告诉黄峥:你做得对,我们支持你。
*注:文中K线来自于choice数据。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