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免税零售正探索新的成长路径
一提到免税购物,不免让人想到人头攒动的机场航站楼。不过,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各地的机场门可罗雀,机场免税店也随之受到重创。
来自美国咨询公司Generation Research的数据显示,世界商品免税销售额在2019年曾达到860亿美元,而2020年却骤减了三分之二。另一家咨询公司贝恩的毛罗·阿纳斯塔西预测,按实值计算,旅游零售额在2025年之前都无法回升到疫情前的水平。要知道,洲际旅客和商务旅客是消费能力最强的群体,而他们很可能是最后一批恢复搭乘飞机出行的人群。
总有一天购物者会重返机场。然而,在疫情结束之后,免税业的版图将会发生改变。这其中,中国在免税市场的崛起令人瞩目——随着中国大幅放宽本国人在海南免税店的购物额度,中免集团(CDFG)在全球免税店销售规模榜上的排名从2019年的第五位跃升为全球第一,成为世界最大的免税零售商。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个人奢侈品交易额同比大跌23%,中国奢侈品消费却逆市上扬,猛涨48%至3460亿元,且这种增长还将持续下去。图为中国海南三亚海旅免税城吸引游客前来购物。CNSPHOTO提供
全球最大免税市场遇冷
据英国《经济学人》报道,在疫情暴发之前,向游客销售免税商品是实体零售业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自从邮轮开始在公海上向乘客兜售免税烟酒以来,这种操作大行其道。1950年,爱尔兰将这一模式复制到了航空领域。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世界各地的机场都变身成带有登机口的免税购物商场。在2020年前的几年里,机场免税购物的年增速达8%左右,是其他类型商场的两倍,增长原因主要是受到干邑白兰地、太阳镜、手袋和其他小饰物的销售推动。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机场免税购物的销售额已经增长了七倍。兴奋不已的商家们直呼机场免税店已成为零售“新大陆”。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却给他们当头泼下一盆冷水。作为全球最大的免税市场,韩国自1979年开设第一家市内免税店以来,截止到2019年,其市内免税店的销售额已经占到整体免税收入的85%左右。从2009年时的3.85万亿韩元开始,韩国免税店的销售规模先后于2016年和2019年突破10万亿和20万亿韩元。
但疫情发生以来韩国免税店的游客数量大跌,免税店遭遇前所未有的打击。今年1月,韩国只迎来34万游客,仅是2020年1月疫情初期游客数(383万人)的十分之一左右。韩国免税店协会表示,受疫情影响,韩国免税店2020年的客流量为1066.9万人次,仅为2019年客流量的22%;总销售额为15.5051万亿韩元,同比减少37.7%。这也是韩国免税店销售额11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其中,仁川机场免税店销售额同比暴跌95%。
销售额断崖式下跌带来的结果就是韩国的两大免税企业新罗和乐天不得不开始收缩业务。随着今年2月28日在仁川国际机场T1航站楼的经营租约到期,乐天及新罗已经不再续约,撤出了机场。这两家免税店的占地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
据悉,仁川机场正在与韩国企划财政部、国土交通部等有关部门商议扩大合约尚未到期的新世界免税店和现代免税店的营业面积,但这仍难以填补乐天和新罗免税店撤柜后出现的空缺,新经营商的招标也接连流标。有分析认为,仁川机场免税区域的闲置状态将会持续下去。
因疫情导致的免税店退出机场,韩国并不是个例。欧洲五大机场在2020年旅客吞吐量损失了2.5亿人次,其中德国法兰克福机场降幅最大,同比达到了73.4%。这些机场免税店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对于传统的出境免税特别是机场免税来说,没有旅客出境,自然也就没有了生意。据《经济学人》报道,去年全球免税店销售额在2019年的基础上下跌了近三分之二,而2019年全球免税店销售额在860亿美元左右。分析认为,整个行业在2025年以前都难以再回升到这个水平。
免税业重塑进程加快
《经济学人》认为,和其他领域一样,免税业被重塑趋势的种子已经种下了,只不过疫情加速了这一进程。
首先是销售的酒类,尤其是香烟等免税品类多年来日渐萎缩,奢华品牌成为机场大厅的主流品类。商家已经意识到,机场免税店是一个特别适合向富人推销商品的地方。奢侈品、香水和化妆品现在主导了旅游零售业态,贡献了三分之二的销售额。
第二个趋势是免税业开始从机场转移到别处。尽管航站楼仍然是天然之选,但免税购物近年来已经开始拓展更广阔的空间。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之前,机场乘客的人均花费就已经开始下降。与此同时,开在热门旅游地市中心的专营店吸引到了许多符合退税条件的游客。而且,这些免税店在亚洲尤其受欢迎,这里的销售额已经占到免税销售总额的近四成。全球各地免税店对顾客的相关规定不同,有些店甚至开出了只要跟旅行沾边就有购买免税品资格的优惠条件,比如只要预订了几个月以后到达当地的机票就算数。
最后一个趋势是免税零售“大陆”的迁移。2011年,亚太地区超过欧洲成为全球最大的区域市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韩国首尔仁川机场是全球最大的“免税商店”。
贝恩咨询公司与意大利奢侈品协会Fondazione Altagamma联合发布的最新《贝恩奢侈品研究》指出,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奢侈品销售额比2019年下降了23%至2170亿欧元。全球个人奢侈品市场自2009年以来首次出现萎缩,回到了2014年的水平。
尽管大多数奢侈品公司来自欧洲,但它们的顾客却大多来自亚洲。在2019年售出价值达3150亿美元的奢侈品中,一半以上卖给了亚洲人。咨询公司贝恩表示,仅中国游客的奢侈品消费占比就从2000年的1%上升到了2019年的35%,但其中大部分(大概70%)购自海外——通常是在欧洲旅行途中。
《经济学人》说,如果中国人继续在国内购买奢侈品,就会让那些长期以来称霸海外机场的免税运营商流失更多生意。这些公司包括全球最有影响的瑞士免税零售商杜福睿(Dufry)和奢侈品帝国路威酩轩(LVMH)旗下的DFS。
曾连续6年稳居全球免税零售商销售额榜首的杜福睿2020年上半年收入同比暴跌62%,仅为15.87亿瑞士法郎(约合116.05亿元人民币)。排名第二和第三的乐天和新罗的日子也不好过,2020年上半年仅分别实现营收12.5亿美元(约合84.94亿元人民币)和11.1亿美元(约合71.87亿元人民币)。
在全球其他免税企业业绩惨淡时,中国的中免集团却赶超杜福睿,成为全球最大的免税奢侈品零售商。
中国将成免税业新蓝海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个人奢侈品交易额同比大跌23%,中国奢侈品消费却逆市上扬,猛涨48%至3460亿元人民币,且这种增长还将持续下去。中国有望在2025年左右,占有全球奢侈品市场的最大份额。
与国际免税市场备受打击相比,中国的国内免税业务蒸蒸日上。
咨询公司麦肯锡的泽佩达预计,奢侈品消费的海外份额还会下跌。经纪公司盛博的彻丽·梁表示,由于这些现象的出现,奢侈品集团对像中国海南这样的免税零售“新大陆”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
全球奢侈品牌陆续公布了2020年三季度财报,以Gucci、BV等奢侈品牌的母公司开云集团为例,其2020年三季度销售略有提升,在全球其他地区销售表现平平的同时,中国市场却同比大增80%以上。
一些欧洲的旅游零售商已经意识到消费格局的转变,正在努力进军中国市场。杜福睿向阿里巴巴出售了部分股份,希望这个中国电商巨头能够帮助他们改善在海南的业务状况。1月,法国一家企业集团下属的拉加代尔旅行零售公司也在海南开设了第二家店。
2020年以来,以海南离岛免税为代表的中国市场正在开启免税业的新纪元。正如世界免税协会主席艾兰·马恩格鲁所说,“如果疫情使电子商务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脱颖而出,那么在中国,我们也许将见证免税和旅游零售业发展的下一阶段。”
当然,《经济学人》表示,机场仍会是富人购物的好地方,等待航班时百无聊赖的旅客是奢侈品牌的完美目标。
杜福睿的CEO朱利安·迪亚兹·岗萨雷斯指出,多数零售商都会花费重金吸引顾客光顾他们的商店或网站,“而我们只需要把他们从机场大厅的走廊请到店里。”随着免税行业的不断演变,迪亚兹越来越意识到,他的免税店得“跟着顾客跑”了。
(来源:中国商报 编译 年双渡)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