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物再起炒鞋风波:涉嫌违法、击鼓传花终会破灭
近日,据媒体报道,主打潮流商品交易的得物APP上,一款刚上市不久的进口球鞋——“闪电倒钩”,原价1599元被炒到2万元左右,最高甚至达到69999元,溢价超过40倍!
至9月21日晚,得物App官方微博紧急发布《关于“AJ1闪电倒钩三方联名款”价格波动说明》。该说明中提到:
经核查,此次网传倒钩价格69999元为某卖家个人所设置出价,且该价格下并无买家成交。鉴于目前此商品价格仍存在波动,因此平台已做下架处理。
之前VC圈曾流行一句话,叫70后炒房,80后炒股,90后炒币,00后炒鞋。在这个“万物皆可炒”的时代,中国的球鞋市场正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持续增长。
炒鞋市场疯狂增长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资本、庄家、买手,以及韭菜形成的完整闭环。而炒鞋风一直盛行的土壤,如今也几乎只剩得物一家独大。
潮鞋背后,是各路推手故意制造、控制供需关系,造成求而不得的假象。然而在这个时代,球鞋已变成了潮流指标,全世界的年轻人都喜欢球鞋的时候,资本和庄家们把这一切放大,最后再添加一些让球鞋价格自由浮动的商业工具。比如得物之类的交易平台,俨然成为了“炒鞋”的阵地。
炒鞋,本质上是一场疯狂的击鼓传花,总会有花落的那一天。
01
可能涉嫌违法
早在2019年,央视财经频道就报道过“炒鞋”乱象,并且直言炒卖球鞋或涉嫌多项违法。
其中有三个重点:
一是价格违法,从表面来看,“炒鞋”似乎是球鞋收藏者之间的个人行为,但事实上,大多是有目的的经营活动。如果几家大的炒鞋商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那就是违反《价格法》的行为。而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经营者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造成商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
二是非法集资,炒鞋涉及的大量资金,可能存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三是制作假鞋,和炒币、炒房不同,炒鞋圈难以避免“假鞋”问题。首先制造假鞋成本很低,其次在国内,假鞋的还原度极高。就以“莆田”来说,仿造一双热门鞋款,肉眼基本上识别不出来真假。再加上“正品保障”、“鉴品为真”、“证书”等一系列操作,避免不了有人要为“假货”买单。
其实除央视报道外,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也曾发布过一份以《警惕“炒鞋”热潮 防范金融风险》为标题的金融简报,并特别强调,炒鞋背后可能存在“金融违法”问题。
例如“炒鞋”交易开始呈现证券化趋势,日交易量巨大。
在“炒鞋圈”,部分交易平台甚至仿效股票市场的指数编制机制,推出了潮鞋价格曲线图、发布了证券化指数。并且发明了寄售服务,购买者在付款后可以不必物理收货,由平台暂时寄存,待到价格上涨,可以直接挂在平台上进行转售套现,甚至实现T+0变现,这种做法和金融市场上的期货交易无本质区别。
如果说寄售还是建立在现货的基础上,那么某些平台推出的“预售转寄”,则是无中生有的类期权交易。也就是在球鞋还未上市时,买家通过购买预售权的方式拥有对球鞋的未来所有权,然后还能再将这个期权挂单在平台上进行转卖,也可根据球鞋市场的涨跌预判,对期权买空卖空。再例如,杠杆资金入场助长了金融风险。
众所周知,球鞋不是一件便宜的商品,尤其是对于大部分还没有工作的年轻人来说,一双稍好的球鞋基本售价都在上千块了,更别说知名度较大,或者限量、联名等高达数万元一双的鞋子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平台如何才能提高交易量而获利呢?最佳的答案就是分期付款。而据了解,部分“炒鞋APP”早已接入第三方支付机构,为“鞋粉”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杠杆服务,以此来刺激球鞋消费。
最后就是谨防操作黑箱化,平台方一旦“卷钱跑路”,那么很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02
一场击鼓传花的资本游戏
和大多数被“炒”商品的套路一样,“炒鞋”的关键还是在于稀缺性。所以炒鞋的第一步,就是品牌方的饥饿营销,人为的制造稀缺性。
稀缺性就意味着定价权,只不过这个定价权到底是在一级市场手里还是二级市场手里?这是有区别的。
以奢侈品市场来说,稀缺性是掌握在一级市场手里的。比如LV的某款包可以卖到20多万,主要在于这款包的数量少,但买的人多,而品牌方又在严格的控制单品数量,从而炒高价格,从中赚取高利润。这是把稀缺性留在一级市场。
而以大众品牌为买方市场,通过量大价低来获得市场,基本上不存在定价权。但是像鞋子、文玩等商品又比较特殊,比如鞋子可以通过联名、限量等方式来制造稀缺性。
一般来说,鞋子的发售价跟发售数量是成反比,限量个位数的定价基本上都是几十万;限量两位数的定价基本上都是几万,最后价格往往还会涨几倍。比如,2015 年阿迪达斯的第一批椰子鞋仅发售了9000双,于是该款鞋从350美金在黑市炒到了10倍以上的价格。
虽然阿迪达斯在这个过程中并不赚钱,但把不昂贵但很稀缺的产品推向二级市场,每一次交易带来价格波动,都会使得品牌方获得关注度和影响力。
另外,除了联名和限量,品牌方还善于以其他手段赋予产品高价值,譬如加持某种潮流文化,比如此次得物下架的鞋子——“闪电倒钩”是音乐人Travis Scott、Fragment Design藤原浩和Nike Air Jordan三方联名商品。此次发售的“倒钩”共两款,一款为高帮鞋,另一款为低帮鞋。
又或者和某名人有深刻的关系,比如耐克的AIR JORDAN系列因为是以NBA最著名球星Michael Jordan(乔丹)命名的,所以该系列产品非常受追捧。
说到营销,品牌方最喜欢和交易平台以及媒体“合作”。比如交易平台得物APP,本次1599元的球鞋被爆炒到7万,并不代表这双鞋真的能卖7万,而是炒鞋客在释放“涨价”的信号。当然,也有可能是炒鞋客的一次“压高”,有的炒鞋客想让自己手里的球鞋涨价,时常会故意挂出比较引人注目的高价,从而抬高消费者的心理价位,但这种“压高”行为,大多都是失败的。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炒鞋风波下,得物APP的声明依旧和今年4月份,1499元的李宁被炒到五万事件的声明一样,一句“价格为卖家个人设置”,就把锅结结实实的甩到了“炒鞋客”身上。价格都是卖家行为,得物只是平台,这句话成了万能的保护伞。
可事实上,被网友唤作“炒鞋帮凶”、“炒鞋工具”的得物APP真不是白莲花一支。尤其是在其定价机制方面,得物APP没有任何监控,美其名曰给予个人卖家“定价自由”,实则是在放任炒鞋客随意定价。正是这种把定价权交给了炒鞋客的行为,最终让得物这个“引领潮流”的平台成为了炒鞋客用来炒鞋的工具。
另一方面,这种定价机制本身也是“有利”平台本身的,还是以得物为例,只要平台卖家每卖出去一双鞋,得物都会从交易价中抽取五项费用,分别是技术服务费、转账手续费、查验费、鉴别费和包装服务费。也就是说,放任炒鞋客定价,价格越高,得物从中获利也就越高。
除了品牌方和平台,其实炒鞋之所以火热,还有一个客观因素,那就是来自暴利的诱惑。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他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5%的利润,他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他就敢践踏一切法律,有300%的利润,他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但可惜的是,马克思并没有说如果有1000%、2000%的利润时,人会疯狂到什么地步。而有的鞋子,炒作利润高达1200%,在这样的诱惑下,再加上诸如《25岁学生炒鞋月入百万》之类漫天飞舞的营销软文,年轻人又如何能把控的住自己呢?
03
炒鞋没有未来
其实无论炒什么,都是一种投机行为。
在人类历史上,记载最早的投机活动,是那场“郁金香泡沫”。其中对财富的狂热追求、羊群效应、理性的完全丧失、泡沫的最终破灭和千百万人的倾家荡产,昭示了此后人类社会的一切投机活动。
炒鞋市场与任何一个投机市场一样,庄家大量囤货,制造“即将涨价”的假象,引诱其他人跟风,之后高价卖掉,最终大多数人成为接盘侠。在这个过程中,普通人很难分清是庄家设局还是真心收购,所以炒鞋市场往往是十个炒鞋八个亏。
不难看出,炒鞋市场从品牌方供给到平台评估和交易,处处充满着庄家挥舞镰刀割韭菜的气息。目前来看,炒鞋市场泡沫已经很大了,大大的超出了溢价范畴,直接远离了价值规律,绝非正常的限量等因素所带来稀缺性溢价能够解释。
对炒鞋客来讲,几乎都忘了经济学最基础的原理:最终的商品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一双鞋以几十倍的暴利膨胀,最终一定是会破的。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