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李宁“受伤”

来源: 新熵 橘枳 2021-09-27 09:11

<a href=http://t.linkshop.com/kindex_id_1407.aspx target=_blank class=hotwords>李宁</a>

百味杂陈,应该是全运会羽毛球项目收拍后,李宁最真实的心情写照。

本届全运会羽毛球5个单项决赛的16名参赛选手中,有7位选手使用李宁的羽毛球器材上场。8位夺冠选手亦有一半是李宁赞助的球员,单看品牌曝光结果已十分可人。

但是,刚刚拿下奥运冠军的国羽女皇陈雨菲,却在几天前的比赛中,因使用李宁羽毛球鞋导致脚趾疑似被钢丝划伤。

图源:BWF世界羽联

对此,李宁官方表示正在与陈雨菲和其所属的浙江队积极沟通。但截至发稿,李宁方面仍未就此事发表解释,该款球鞋也已在官网、官方旗舰店等多个平台下架。

这已并非首开先例。早年的薛松、陈晓欣、何冰娇、石宇奇等一众国羽球员,都曾在使用李宁羽毛球鞋时有过受伤经历(甚至部分选手还因伤退役)。

此次风波再次引发舆论对李宁羽毛球鞋质量的质疑,甚至在社交平台上还出现“李宁还要祸害多少运动员”的激烈言辞,更有网友八卦称,有小道消息说国家队的球员平常都不想穿李宁的羽毛球鞋。

陈雨菲则在后续的比赛中选择了YONEX(尤尼克斯)的羽毛球鞋(贴标),也在采访中回应了使用贴标球鞋的问题,表示不受伤是第一位的。

明星体育运动员一手创办的运动装备品牌,如今却成了后辈们赛场上的绊脚石,不免令人唏嘘。李宁的这次“受伤”或许早已蕴含了必然。

半路出家

全球羽毛球器材厂商中,YONEX、Victor和李宁被爱好者们称为“宇宙三大厂”。其中,又以YONEX的口碑最好,李宁则是后起之秀。

作为一家服饰起家的运动品牌,李宁公司早年在羽毛球拍制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碳纤维编织技术相对落后,这直接导致其产品质量始终差强人意,与YONEX和Victor存在一定差距。

直到2009年,通过收购石狮凯胜(以下简称凯胜),李宁旗下的羽毛球器材业务才算站稳了脚跟。有消息称,李宁的第一代产品,使用的便是凯胜的生产线。

凯胜此前被球友认为是国内羽毛球器材领域的一线水准。1989年成立,1993年便通过中国羽协审定,成为全国比赛正式用拍。

1998年又拿下多年的国青队赞助商身份,此后有名的一众国羽好手,包括林丹、谌龙、王仪涵等都曾是凯胜的“忠粉”。甚至在被李宁收购后,凯胜仍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双冠军的“御用战拍”。

倘若不考虑凯胜的研发历史,李宁无疑是“三大厂”中在羽毛球领域深耕时间最短的企业,技术实力相对较弱。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李宁的羽毛球业务也逐渐进入发展快车道。尤其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李宁助力中国羽毛球队实现五金荣誉(全项目金牌),提供了巨额曝光量。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李宁在羽毛球论坛的热度居高不下,各种新球拍和新技术频繁推出,一度掀起“李宁浪潮”,不过现在看来似乎也有些“急功近利”。

8月底最新的业绩报告中,李宁提到“产品采用了独特技术,并利用供应商的资源优势进行功能性材料研发,帮助运动员拿到冠军”言论。

但相隔不到一月,陈雨菲便在赛场受伤。

不仅如此,财报中还提到,李宁的某款专业篮球鞋,通过CBA全明星赛得到充分曝光,带动了产品销量。

然而2016年的CBA“脱鞋门”事件,至今仍是一些网友的笑谈之一。

在那场易建联回归CBA的首秀赛中,易建联因穿着不适将李宁球鞋脱下扔于场中,并换上其他品牌的产品继续比赛,赛后更是直言“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

种种事例印证,专业的运动装备产品始终不能仅依靠情怀和光环,尤其是赞助顶级运动员使用的器材,技术上的投入和产品硬实力才是绝对的核心。

2

研发掉队

时间回到1984年,彼时的美国加州大学体育馆内,一位黄皮肤的亚洲人用高超的体操技术征服了世界人民。

仅一天,体操王子李宁,便以一己之力令《义勇军进行曲》在赛场奏响三次,成为举国仰慕的英雄。

只不过时光荏苒,如今的企业家身份让他不得不思考商业上的困境。

羽毛球项目与李宁本人擅长的体操项目不同,这类赛事并不单单是个人素质的比拼,也是运动装备的对抗。一款弹性良好的球拍和一双抗扭性优秀的球鞋,为羽毛球运动员提供的辅助效果难以估量。

然而在李宁处于行业中下水平的研发投入下,以上问题似乎都没有得到较大的重视,职业运动员屡见不鲜的负面反馈,便是最好的佐证。

近几年,李宁研发及产品开发开支占比长期维持在3%以下,财报数据显示,2017-2021年上半年该项数据分别为1.9%、2.2%、2.6%、2.2%、1.8%,2019年后持续走低。

事实上,国产其他运动品牌,安踏特步、匹克以及此前网络爆火的鸿星尔克,研发投入占比均未超过5%。而世界级运动品牌Nike和Adidas,其研发费用长年维持在10%以上,这或许才是其长期称霸全球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较低的研发投入,导致的直接结果便是C端消费者对产品的感知变化。

在羽毛球社区中,诸多球友不止一次表示类似观点——李宁的羽毛球拍高价低配,新款球鞋这几年更是问题不断。

导致陈雨菲受伤的产品,便是一款新推出的名为鹘鹰Ⅳ的千元级专业羽毛球鞋。根据官方介绍,这款球鞋使用了一种名为“TUFF TIP”的鞋头耐磨材料,应用于鞋面脚趾处,可以防止鞋面过早磨损,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但正是所谓的新技术新材料,如今直接或间接导致了球员脚趾受伤,这样的产品升级不禁令人唏嘘。此外李宁球鞋楦头升级缓慢的问题,也早已被球友诟病。

对比“三大厂”中的另外两家:YONEX从2008年的SHB-101LTD开始,到2019年的二代65Z,升级了5套以上的楦头;Victor在2014年更新了3套楦头(2E\3E\4E)。

慢人一步的李宁,在2018年才推出自己的第二套羽毛球鞋楦头。

有羽毛球爱好者发表观点:“由于近几年羽毛球比赛的打法变化,运动员对球鞋和球拍要求日益提高,这样来看李宁的羽毛球产品升级的确慢了些。”

不过好消息是,李宁最新推出的突袭9羽毛球拍公开标注了使用碳素类型,球友反馈也相对较好,或许是一个好的开始。只不过,已经丧失国家队赞助商这一金字招牌的李宁,新品宣发和球员引流效果,未来必将大打折扣,甚至进入低谷期。

而这种低谷期,很可能只是李宁面对市场环境变化时的一种主动选择。

薛定谔的低谷期

有鞋服行业分析师表示,李宁品牌近几年的发展比较侧重国潮方向,专业运动产品投入产出远不及休闲时尚类产品,研发相关费用投入偏少。这次“受伤门”,有可能更会加深消费者对李宁产品专业性的质疑。

李宁在2018年品尝到“国潮”这一宣传方式的甜头后,开始加码潮流服饰,与传统的运动品类渐行渐远。哪怕是在顶级运动系列中,一些宣传新概念也显得过于花里胡哨,比如所谓的新科技“李宁?”。 在产品代言人上,也开始选择一些更加迎合大众市场的流量明星,李宁似乎正朝着“潮流”的道路渐行渐远,舍本逐末背离运动品牌的初心问题越发明显。 

“背离”的成绩是,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很是亮眼。今年上半年,李宁营收101.97亿、净利润19.62亿,两项指标分别同比增长65%和187%。但资深体育用户的寒心也在悄然蔓延。

“还是希望李宁,能以国内最大运动品牌的身份,加码研发,为运动健儿们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尤其是羽毛球产品,毕竟有一家自己国家的羽毛球品牌不容易。”一位球龄已达10年的球友如是说。

对于职业运动员而言,高水平的激烈对抗中,任何伤病都可能加速他们有限运动生涯的终结,故运动装备的舒适性、适配性尤其是保护性十分重要。

这一方面,作为国内最大运动品牌且还是多个官方体育赛事、国家队合作商的李宁,理应背负起行业先锋的责任,以自身的行业地位引领国内运动品牌加码研发。

随着全运会赛事进入尾声,羽毛球领域最高规格的团体赛事苏迪曼杯也于今日在芬兰打响。由于被YONEX抢走国家队的赞助,即便李宁已为中国队设计了参赛服装,终究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国羽球员纷纷使用YONEX的产品进行比赛。

国羽前总教练李永波在2009年和李宁的签约发布会上的“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羽毛球队将使用民族品牌征战国际和奥运赛场”言论至今仍历历在目。

或许未来的某一天,国家队球员仍会手持李宁球拍登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不过这样的未来,需要李宁羽毛球业务团队乃至整个公司,为之努力。

参考资料:

《石宇奇寻鞋之路——李宁羽毛球鞋的寒冬时刻》——BadmintonNews

本文为联商网经新熵授权转载,版权归新熵所有,不代表联商网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