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商资讯  带你解读不一样的零售业

品类管理:最优化经营-F.零售商的品类管理(下)

二、管理品类 既然品类已经设定,下面就该设计一套包括管理定位的管理结构,以运行品类管理的职能。另外,还必须要有许多工具、机制和技术到位,以使品类经理更便利的履行他们的职责。和制造商的情形一样,研究中主要询问的题目为:   谁负责品类管理?   他/她是如何制订品类计划的?   有没有设置一个品类小组(category team)?   对品类经理的评测建立在什么基础上?   谁管理品类组合(portfolio of categories),该任务是如何完成的? Albert Heijn超市将商品分为27个品类,并设置了相应数量的品类经理,品类经理之上有8位部门经理(unit managers),因此,每个部门经理监察3到4个品类。品类经理的顶头上司称为商业主管(Commercial Director)。总部提供1米到20米的货架模块(modules),各门店(公司所有的或是加盟店)自己决定模块某部位的具体上架内容。门店经理负责管理商品组合,各品类内以及品类之间的最优化是在门店完成的。 品类经理以三年滚动计划(three year rolling plan)的形式每年起草一份品类计划。这份计划是与优选供应商(preferred supplier)一起制订的。优选供应商是根据他们在每个品类的名望选出的。要保住优选供应商的地位,供应商必须考虑到零售商的利益,因此,也必须重视优选供应商的对手的利益。对品类计划的评测要看它的盈亏底线(bottom line)。各品类经理都被视为独立的企业家(entrepreneurs),不受每周一次或每月一次评估的干扰。因此,公司看重的只有目标(销量和成本,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除了盈亏底线外,品类经理还要完成一系列子目标:市场份额、均等率(fair share,有关市场占有率的质与量分析)、价格形象和利润。而对部门经理的评测则建立在利润的基础上。 优选供应商扮演的角色很有趣。如前文所说,软饮料和啤酒是Albert Heijn超市的主要赔本商品(平均每年达到4000万荷兰盾),因此,负责该版块的品类经理的任务自然是使之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为此,他们邀请可口可乐公司大力参与重整方案,并起带头作用。 除了与物流经理合作外,零售商没有任何正式的品类小组,品类经理都是单独作业。不过,他可以从同事手中得到大量专门技术,如市场调查研究。不过,如果当生产商对某品类商品的归类与零售商的看法发生分歧时,局面就很微妙了。这可能意味着供应商的一个品类经理(客户经理)必须与零售商的多个品类经理谈判。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零售商都会善意的要求供应商改变归类方法,使双方相配。 INTERGAMMA公司有15位经理(assortment manager)负责总共19个品类的管理,监督品类经理的有3位品类主任(head assortment manager),三大主要品类分别为:装饰品、建材和五金。这些群组又细分若干子类,每个品类经理管理一个以上的子品类,他们还都配备了助手。品类经理管理品类,而商业管理副总则负责管理品类组合(portfolio)。对品类的评测建立在营业额、利润以及营业额贡献几项指标的基础上。   每年品类经理都要与品类主任合作制订一份品类计划。主任提出春、夏、秋、冬各季主题,然后分类经理据此制订计划:现状、定位、行动(广义)。公司每一年都对这些计划进行检查。鉴于实际操作的原因,这些检查被安排在全年进行。这也就是说,品类计划并不符合每年的计划周期。 品类经理和他的助手也许可称为一个品类小组。这个团组不涉及物流环节。公司也没有优选供应商体系,尽管公司与出色的供应商之间的确存在着一种协作关系。空间管理计划是由INTERGAMMA公司根据供应商的投入制订的。对品类经理的评测主要参照营业额、利润、预算实现(realisation of budget)、创新等几项指标。 MAKRO正在引进品类管理。现在,它的产品组经理(product group manager)必须拟订年度每一产品群组及每一店面损益表(P&L)的商业计划。每家店址都有自己的产品群组经理,他们要进行的协商分为两类:采购部门主任与产品群组经理之间的商业磋商,另一种是店方产品群组经理之间进行的产品群组协商。公司使用的管理技术手段包括每月实际/计划报告以及效率工程报告(空间管理、每米营业额等)。MAKRO还没有真正的品类管理体系,然而,他们愿意采纳各方的建议。 为了评测绩效,De Boer Winkelbedrijven公司以产品群组为常态运营并测评它们的绩效。门店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这些常态也有区别。每个产品群组都有一个产品计划,内容包括单位产品群组预算、利润、促销和行动。公司里没有真正的品类小组,品类经理在助手的协同下工作。不过,空间管理和物流部门之间一般都有很多协商。 INTRES正在着手从现行的传统采购转为品类管理。这意味着许多操作,不过,该公司却有一个服饰采购计划(collection plan),该计划确定了某样产品应该在采购中所占百分比。就现行规则来说,50%的服饰产品按该采购计划进行。新规则实施后,符合该计划的服饰产品将达到100%。采购计划由采购员书写的,然后由6人组成的采购委员会表决是否通过。采购计划内容涉及到商品进价、售价、颜色和尺寸等。 MAXIS公司经营着8家大型店面:都是大卖场,因此规模可与MAKRO相比。不过,二者的区别在于MAXIS不是一家批发公司,他们大力使用品类计划。每间店面的每个采购员(品类经理)每两周就与上级主管就以下问题进行一次商讨。   分类   供应商   问题   广告策略(举行多少次活动,目标)   预算   售价、利润、营业额 商品售价变得越来越重要了。目前,受访者将它列为第二重要的元素。MAXIS没有品类小组,但却进行广泛的协商。每过4周,8家店面的相关品类经理都会碰面,主管也是每4周开一次集体会议。 DYNARETAIL的品类管理与其它研究对象不同,因为他们与一家批发公司合并了。就是说,部分品类管理由该批发公司承担了。另外,DYNARETAIL的店面产权都是自有的(不归属公司,也不是加盟店),因此公司的品类管理对这些店面而言只能是一种善意的建议。尽管如此,仍然有必要看看它是如何运作的。公司的分类政策由DYNARETAIL总部制订,这意味着DYNARETAIL肩负商业和沟通(Commerce and Communication)两项功能。DYNADRO负责自动控制和物流。而品类计划则由美容、保健、个人护理、礼品及家用品4大产品群组经理起草,其重要内容包括分类、空间规划、营业额和投资收益率。不过,担任采购职能的是DYNADRO。按职能上讲,门店经理(field managers)由DYNARETAIL机构管理,但实际上他们的顶头上司是DYNADRO。DYNADRO设有4个配送中心,每个配送中心有5个零售经理。 三、零售商和生产商界面的管理   和生产商的情形一样,零售商实施品类管理对他和生产商的界面有所影响。界面可能有多种改变方式。本次研究中所询问的题目有: 3.引入品类管理后,生产商和零售商之间的权力平衡转移了吗? 4.零售商愿意把他们的品类管理由生产商代为供应(outsource)吗?有什么条件?程度如何? 5.品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联系是什么? Albert Heijn公司回答了有关依赖与独立(dependency versus independency)的问题。不是所有信息都可以共享的。首先,Albert Heijn不喜欢垄断(monopoly)。而Douwe Egberts (咖啡,茶), VNU (出版业) 以及Olvarit (婴儿食品)都属于垄断公司的典型。Albert Heijn总是试图做到至少有双头垄断(duopoly),因此,他们有自有品牌的咖啡,并积极联系了一个德国婴儿食品供应商。另一方面,全力竞争意味着有多家供应商,彼此竞争激烈。这也需要有一个解决办法。就拿葡萄酒(酿酒商很多)来说,解决的方法就是实行超市批发(rack jobbing),某一公司负责所有的葡萄酒。理想上,Albert Heijn追求求过于供(oligopoly)的市场情况,即只有少数几家供应商,可能是3到4家。 第二个情况,Albert Heijn努力争取连锁优势(chain dominance)。就是说,只要缩减了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大部分经销都由Albert Heijn负责。此外,Albert Heijn还试图在市场上突显自己(differentiate),从而创建自己的忠实顾客群。忠实的消费者在供应链中起到重要作用。为了获得连锁优势,Albert Heijn尽力避免批发商和经销商环节,而希望直接与供应商做交易。至于商品的批发和经销则由Albert Heijn公司的配送中心负责。根据双方受访对象的说法,供应商和零售商都希望获得连锁优势。这意味着Albert Heijn与沃尔玛的高姿态完全不同,后者把商品补给工作看作是生产商的责任。沃尔玛以经销权(distribution rights)的形式出售货架空间,生产商可以充分利用它。这样,缺货首先是供应商最关心的问题。为此,沃尔玛要把POS销售资料卖给供应商。显然,Albert Heijn对待这些销售资料要谨慎得多,他们只大体上提供这些资料是为了支持生产商的生产计划和拣选(order picking),至于详细的信息则归Albert Heijn自己使用,具体用途有:时间序列分析(time series analysis)、当地地理、市场购物篮分析(交叉效应)、促销效应等等。 在Albert Heijn的体系中,必须减少链上的供货。就是说,将不再使用先期购买系统。在荷兰,商家的存货平均为14天,付款期限为21天,这与法国的60天存货、90天付款不同。可口可乐和喜力两家供应链上的公司都可以在6个小时内将货发往配送中心,8个小时内店方就可接货。能够达到如此高的供货速度,EDI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功不可没,他们的所有啤酒和软饮料单品都纳入了该系统。EDI的运行还使无纸信息流动成为可能。   INTERGAMMA公司没有优选供应商,这也许是因为DIY建材店的发展没有其它零售版块超前。不过,他们也将引进品类管理,尽管这需要供、售双方的共同努力。现在,INTERGAMMA公司也正处于供应链管理的初期引进阶段。订单已经可以通过EDI系统进行,但发票还没有。推行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的门店都安装了扫描系统。而且,也不是所有门店都愿意安装扫描系统,鉴于INTERGAMMA采用特许加盟运营,公司总部没有足够的影响力迫使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尽管如此,预计等到合适的时机,所有的门店都会使用扫描系统。 INTRES也遇到了有关扫描系统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零售模式都使用扫描技术,有些零售模式可能永远都不会安装扫描系统,尤其是那些服饰店,因为扫描的前提是商品模式相对稳定。不过,INTRES正在着手推行EDI,它的FLY门店是最先通过该系统处理订单的机构,而对耐克(NIKE)这样的知名供应商,他们已经实现了通过EDI系统开出发票。   MAXIS拥有8间店面,并在Moerkappelle设有一处配送中心。尽管商业规模相对较小,他们还是采用了许多供应链管理的技术手段。首先,他们自己的配送中心允许MAXIS选择直接运输(如生鲜农产品)、通过配送中心发货以及交接运输几种方式。实际操作中,似乎通过MAXIS自己的配送中心发货比使用供应商发货系统更便宜。不过,这仍有待核实。为此,MAXIS的物流部门给采购部门提供了一份报价单(quotation)。他们将其与供应商或供应商的转包运输商的物流成本进行比较,再决定采用何种发货方式。这样,就有可能以最低成本运营物流。扫描技术的使用使MAXIS能够及时掌握各单品的销售运转情况。因此,不久后就可实现自动订单,接着是自动开出发票。这样一来,公司每年可节约的费用达到几百万。使用该系统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进行供应商计划(公司要求供应商每周二的10到12点到访),并掌握商品的绩效:周转慢的商品、利润等等。门店的陈列方式和路线设计(routing)也可以在试点店铺内测试,不同的购物路线设计能够产生不同的销售额。   DYNARETAIL公司现行系统对供应链的影响很有意思。DYNARETAIL是一家零售公司(旗下有DA,DA Attence,STIP和Eurodrogist),DYNADRO是批发公司。该公司的模式/分类与仓储/物流之间责任分工明确,具体程序如下。DYNARETAIL的品类经理根据DYNADRO提供的建议和其它消息来源,详细列出所需商品,然后DYNADRO的采购员再与供应商谈判。   得到品类经理的同意后,商品被采购进来、上架并制订促销计划,内容包括零售行销、仓储及供应商细则。该系统的优点在于核心职能(core capabilities)被隔离开来,决策更简单,同时它还是一个利润中心(profit center)。根据受访者的说法,Schuitema每年净利的2%要归功于该系统,而Albert Heijn只有1%。另一个区别是Schuitema只和特许授予者(franchisers)合作,而Albert Heijn的合作对象则不局限于特许加盟者。1997年8月26号的Volkskrant报纸说,Albert Heijn的特许加盟店表现优于该公司自有店面。这可以理解为,Schuitema与Albert Heijn两家公司绩效不同,部分原因在于两家公司的特许加盟体系不同。   MAKRO现在还没有采用EDI电子信息交换系统,不过他们已经计划这么做了,因为该系统的运转使自动订单成为可能。目前,MAKRO使用的是电脑辅助订单(computer assisted ordering)。计算机提供建议,该订哪种商品,经过产品群组经理的干预后再发出正式订单。由于MAKRO是一个大型的批发公司,没有配送中心,因此它的所有商品都由供应商直接发货。对MAKRO来说,建造自己的配送中心并不会节约资金,因为门店的营业面积太大了。只有来自远东的商品才先在独立仓库进行组合。 ACF公司提供了另一个有意思的做法。该公司向药商提供医药品。药品配送要求三小时到货,整个市场价值14亿荷兰盾。ACF公司当时运营了6家配送中心,并严格遵循EIS(Everything Is Speed,速度就是一切)系统。现在,他们已经将配送中心缩减为2家,并减低了EIS系统,因为只有40%是速度,其余的60%只是简单的确定订货(re-ordering)。为了运转这个新系统,必须设计一套EDI策略,目的是通过缩减链上的存货、运输成本和沟通成本来大大降低连锁成本。为此,供应商、仓库和和药商必须协力合作。因此,他们选择了透明的EDI平台,该系统采用VAN增值网络,使相关各方都能够非常容易的连接。当然这意味着必须要进行投资,例如要使用条形码。现在,该公司已经推出了自动订单,但自动发票还没有实施,因为扫描技术在该行业还不够普及。

欢迎关注联商网,扫一扫关注【联商网微信订阅号】

我们只为您推送最真实,最有价值的行业资讯

发表评论

海外新闻热点
海外实务热点
图片新闻
营销策划
店长
联商视频
2017海信智能商...
物美超市采用电...
Tiger老虎啤酒亚...
贱贱的保时捷讽...
博客精选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会员注册
联商网电话:0571-87015503  传真:0571-87015503-813  Email:webmaster@linkshop.com  
浙B2-20070104   版权所有 ©2001-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