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商资讯  带你解读不一样的零售业

香港杂货零售业概况

香港主要特点

  *中国政府已经宣布,香港特别行政区在除了外交和国防之外的一切事务上都享有“高度自治权”。香港有独立的立法、行政及司法权利。

  *虽然香港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来之不易,但它依然是亚太地区最富裕的市场之一。不过,由于全球以及主要贸易伙伴美国遭遇经济衰退,以及商家向中国大陆转移投资,香港的情况并不乐观,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者信心低,通货紧缩压力依然存在。2003年初爆发的SARS疫情终结了这一年内的所有潜在经济复原希望。然而,2004年预计香港的经济环境将有所改善。

  *香港只有680万居民,但它的人口密度非常高,2003年平均每平方公里约有6830个居民。

  *香港可分为三个区域——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就人口而言,新界是最重要的一个区,其次是九龙。不过,香港岛却是最重要的经济区域。
 
  *屈臣氏(AS Watson)和牛奶国际(Dairy Farm)占杂货零售市场的主导优势,拥有近三分之一的市场。除了这两大商家外,市场非常不统一,而且尽管香港零售业非常发达,小型的家庭商店和街市(Wet markets)仍然很受欢迎。许多知名零售商都把重心放在海外扩张上,特别是在扩展机会众多的中国大陆。

  *超市是主要的现代杂货经销业态。不过,来自超级商店和便利店的压力却越来越大。由于开设新店的机会非常有限,主要商家的投资都用在对现有门店升级上。另外,通货紧缩也使价格优势成为商家生存的重要法宝。

  *香港政府对外商没有限制,没有制订反托拉斯法,也没有关税。总而言之,香港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堪称自由放任式。

  *由于实现进一步增长的机会有限,经济在走下坡路,还有通货紧缩压力,许多香港公司寻求海外扩张,特别是在中国大陆。在香港,商家们为了吸引顾客,不得不迫使自己更有价格竞争力。原本预计2003年会出现的经济恢复并没有实现,但大家对2004年的期望却更高。

经济及人口

人口

  香港只有区区700万人口,是亚太地区最小的市场之一。1999至2003年,香港人口只增长了5.5%。不过,香港却是亚太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市场之一,2003年平均每平方公里有6830位居民。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是九龙,其次是香港岛,再次是新界。

  预计到2031年,香港人口将达到872万,平均年增长率约为0.9%——和目前水平差不多。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是移民(特别是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预计将占2002——2031年香港人口增长的93%。

  和亚太地区大部分市场一样,香港人口逐渐走向老龄化。1997年,15岁以下群体占总人口的18.2%,65岁以上年龄群体占人口的10.3%。而到2031年,官方预计15岁以下群体将只占香港总人口的12%,而65岁以上群体则占总人口的24%。



政治发展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政府遵循“一国两制”方针,允许香港在除外交和国防外的一切事务上享有“高度自治权”。收复香港后的50年内,中国政府对香港的生活方式、社会及经济体系不干预。香港拥有独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在国际关系上也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经济增长

  经过多年的发展,香港已经成为进入中国大陆的贸易中心,因此也是一个重要的国际及地区金融中心。

  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香港GDP以5%的年速度强劲增长。不过,1998年亚洲经济危机使香港经济增长骤然停止,同年GDP下降了近5%。亚洲经济危机对香港影响很大,1999年其GDP再次下降,直到2000年才稍微恢复。然而,好景不长,2001、2002和2003年,香港经济增长幅度持续下降。从1999到2003年,以港元计算,香港GDP减少了0.4%。由于全球及重要的贸易伙伴——美国经济衰退,香港景况很不如意。

  与此同时,香港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者信心低,通货紧缩压力持续。另外,大笔投资和消费直接转移到中国大陆。随着中国大陆的进一步开放,香港逐渐丧失了其作为进入中国大陆通道的优势。从1979到1999的20年内,香港约有80%的制造工业跨过边界,迁入广东省,而香港市民现在也定期过关到中国大陆,购买便宜商品。

  导致消费者开支和旅游业下降的SARS危机阻断了所有2003年经济恢复的希望,经济增长仍然很小。此外,商家继续缩小生产,不断向中国大陆和印度搬迁。不过,2004年预计香港经济增长乐观,有望从SARS危机中恢复过来。

  虽然近年来香港的经济增长来之不易,但它依然是亚太地区最富裕的市场之一,其人均GDP在亚太名列第二,仅次于日本。

通货膨胀

  由于消费者需求不高,失业率攀升,以及来自中国大陆的竞争日益激烈,自1997/98亚洲经济危机以来,香港市场一直存在通货紧缩。然而,通货紧缩率逐渐缓和,2003年为2.6%,预计2004年情况会进一步好转。不过,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物价有实际增长。

消费性开支

  以港币计算,1999到2003年间,香港的消费性开支大约降低了5%。经济增长幅度低,失业率攀升,严峻的通货紧缩压力,消费者信心低等因素都影响了消费性开支。另外,越来越多的香港市民过关到中国大陆购买便宜商品。2003年初开始的SARS危机也影响了消费。
不过,由于经济大环境好转,预计2004年香港消费性开支将有小幅增长。



零售额

  以港币计算,1999到2003年间,香港零售额约下降了3%——是亚太地区负增长最多的市场之一。零售额下降有多方面的因素,如消费者信心低、经济增长疲软、失业率高、通货紧缩压力大,另外香港市民过海到中国大陆采购便宜商品也是部分原因。

  2003年原本估计零售额会有所增长,但年初爆出的SARS疫情终结了任何好转希望。由于恐惧感染SARS病毒,很多人尽量减少户外消费,特别是市场这样拥挤的场所。香港大部分商家的营业额都下降了20%到60%。SARS疫情爆发对香港零售商打击特别大,在此之前他们就饱受通货紧缩和营业额下降的困扰。

食品零售额

  1999到2003年,以港币计算,香港食品零售额增长还不到1%,考虑到零售额总体下降,这点微不足道的增长仍是一大进步——毕竟消费者在节约开支时首先考虑到的就是非必需品,他们更倾向于在家烹饪,而不是到外面就餐。

  香港零售业非常发达,食品在零售总额中所占比例不到40%——是亚太地区食品比例最低的市场之一。可以想象,在这样一个发达的市场里,零售开支中用于食品的比例已经降低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因此过去十年,食品占香港零售总额的比例几乎保持不变。

增长预测

  零售额增长仍然会是经济总体发展的一个写照。同样,经过多年的下降,预计2004年香港经济增长幅度将有所提高,零售额自然也会有少量增长。2003年末和2004年初,已经有迹象表明香港零售额已经从SARS危机的影响中复原,旅游人数再度增多。以港币计算,估计2004年香港零售额将增长近1%。


欢迎关注联商网,扫一扫关注【联商网微信订阅号】

我们只为您推送最真实,最有价值的行业资讯

发表评论

海外新闻热点
海外实务热点
图片新闻
营销策划
店长
联商视频
2017海信智能商...
物美超市采用电...
Tiger老虎啤酒亚...
贱贱的保时捷讽...
博客精选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会员注册
联商网电话:0571-87015503  传真:0571-87015503-813  Email:webmaster@linkshop.com  
浙B2-20070104   版权所有 ©2001-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