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印度德里市Inderlok社区的Big Bazaar商店,你立刻发现商机无限。电子设备和女裤摆在一起,还有一袋一袋的大米,网球放在手袋旁边。商店经理Nitin Anand说:“这就是典型的百货店感觉,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了顾客。”
实际上,这家商店正是印度最大零售集团Pantaloon拥有的90家门店之一,以其“买一送二”的促销手段、空调环境和极其多样的商品每天吸引了8000名顾客前来购物。
Inderlok社区是印度正在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的社区,中产阶级现在占据这个国家11亿人口的三分之一。这正是沃尔玛、特易购和家乐福之类的国际零售商梦寐以求的理想市场。
但这些国际零售商的店铺虽然在别的国家遍地开花,在印度却难寻踪迹,这是因为印度对外国投资的限制。这些低价而高效的国际企业难敌印度1200万商店主的政治影响力,这些商店主创造了印度零售销售总额(2580亿美元)的97%。也难敌印度大企业的力量,这些企业意识到零售业的诱人前景,正劝说政府放慢对外资开放的脚步。
Pantaloon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Kishore Biyani说:“提高外国人进入的代价,让他们更难进来。我们为什么要为他们大开方便之门?”
Biyani计划在今后3年里将他的零售帝国的营业面积增加5倍,现在,Pantaloon的营收达4.5亿美元,同行认为,Biyani大力扩张,是为了以后与外国企业(可能是沃尔玛)合资时能谈个好价钱。
但Biyani否认了这种说法,沃尔玛发言人Beth Keck对此不置可否,只是说沃尔玛愿意采取各种投资形式,正在与潜在合作伙伴接洽,但希望获得控制性股权。
但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Pantaloon和RPG Enterprises等零售商都在迅速扩张,印度大企业Reliance也准备斥资25亿美元在今后两年开出1,500家超市和大卖场,这些本地企业都准备在外资进入之前抢占市场。
反对外资进入的主要理由是外资进入会造成零售员工的大量失业,目前印度零售业共有2500多万名员工。国策选择中心(Centre for Policy Alternatives)的Mohan Guruswamy估计,如果沃尔玛之类的企业进入印度并占据20%的份额,就将造成800万人失业,此外,中国商品的涌入也会伤害印度本地制造商。
其他人,如RPG Enterprises的副董事长Sanjiv Goenka则谈到不公平竞争,他说,这些国际企业资金雄厚,掠夺成性,必然会进行不公平定价。
但德里一家咨询公司的董事长Arvind Singhal则认为,印度市场远未得到充分服务,外国公司、本地公司和小商店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他说:“在未来两年内,几乎每个大城市都会出现一家或多家有印度本地企业拥有的大商店。但这些大商店并不会把现有的商店赶出市场,没有人会输。”
Singhal估计,在未来5年里,对零售部门的投资将达150亿美元,将现代零售商店的年度销售额从80亿美元增加到500亿美元。
这其中有多少投资是外资,又有多少销售额落入外国人腰包,现在还是个未知数。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赞成引入外资,他认为外资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的发展。
但是,就在辛格去年7月访美之前,引入外资的计划被迫束之高阁,部分是因为印度两大政党提出失业和小店主失去生计的问题。辛格政府官员称,他们希望这两个党派的立场在5月份能够有所松动。但印度共产党领导人普拉卡什·卡拉特说他不打算改变立场,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希望政府进行这方面的改革。
印度商业部长卡迈勒·纳特说,他正寻求一种“可以创造新工作机会同时又不会让现有小商店的员工失业的渐进模式。”他补充说,预计外国企业也会投资于农产品的“后期加工和包装”。
纳特一开始也许会限制沃尔玛等企业进入印度最大的6个城市,并只允许他们每年在一个城市开出一家新店,商店面积不得低于10万平方英尺,因此,这些商店不可能设在城市中心地区,因为那里的地价高昂。商店至少要拿出一半面积用于销售食品,以刺激高端农业的发展。外资比例一开始也会有限制,和保险、银行及电信的外资比例类似,估计零售业的外资比例在26%至49%左右。
今年1月,印度允许单一品牌店(如只销售“诺基亚”、“锐步(Reebok)”或Cartier产品的商店)的外资比例可以达到51%,但这一举动似乎没有引起多大反响。
Reebok(印度)公司的总经理Subhinder Singh说:“这的确是前进了一大步,但我们似乎还用不着它。”Reebok(印度)公司在印度有225家独立连锁店,销售印度生产的产品和进口商品。
沃尔玛、特易购和家乐福不愿意谈论其印度投资战略,不过,沃尔玛承认它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而且已经与合作伙伴接洽过。特易购被认为与Bharti Enterprises走得最近,后者是印度最大的私人部门电信运营商,正将其多元化经营触角伸向农业,而且希望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成立零售合资企业。
沃尔玛每年采购的印度商品总值超过15亿美元,包括浴巾和珠宝等,公司正在申请在印度设立一个联络办事处。特易购也从印度组织货源,并在班加罗尔有一个IT中心。
据传这两家公司都有意开展批发业务,这种业务为印度现有法律所准许,而且还有德国麦德龙的先例在前。但似乎他们都还在等待着零售业的开放。
在印度,零售销售额平均每年增长10%,奢侈品开支平均每年增长近20%,三分之二的人口在35岁以下,消费者需求还在明显增长。未来几年内,是由Reliance、Pantaloon及其他本土零售商来满足这些需求,还是由沃尔玛等国际零售商来满足这些需求,这取决于印度执政党还能将向外资开放的不可避免的潮流延迟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