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贴子
阅读:[]   跟帖:[1]  

主题:格力董明珠:产品有质量就不怕渠道商

 
风影速
 发表于 2007-03-13 20:45
楼主



很多企业首先想到把别人都打倒、都打死。这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实际上长远来看,消费者、经销商、企业、国家,四者皆赢才是正路。

  提高自身技术标准,达到对方的要求,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没有人会让一个身高一米八的人,削去脑袋按1.5米的身高进门。

  3月11日上午,广东企业界的全国人大代表之一、格力总裁董明珠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董明珠出口惊人:“生意场上,男的可以通过喝酒拉生意,某些女性可以用身体做交易,但是,我不会这么做,我只能把品牌做好。”

  还没有收购的想法

  记:格力有无收购经营不善品牌企业的想法?

  董:目前格力还没有去收购的想法,很多国内企业表示愿意被收购,但是我们考虑,对方企业的文化能否被同化,我们的人才管理水平是否最先进的,我们的管理控制能力是否能够达到,我们的技术是否最领先,在我看来,收购高于本企业技术水准企业的行为,是有问题的。

  记:去年三洋曾向格力抛来橄榄枝,格力如何回应?

  董:对于三洋名下的小家电,格力没有考虑,对于三洋的芯片技术,我们还在考虑是否可以作为延伸。不过是否收购,我们认为市场的口碑最重要,我们对三洋在日本的口碑并不了解,老百姓要不要这个产品,决定了有无收购想法。我认为,品牌是靠人创造,当企业没有生命力,品牌也就没有价值。这时收购品牌还不如创造一个品牌,但如果出于援助目的,可以考虑,我并不重视品牌无形资产,更注重有形资产的建设。

  有质量就不怕渠道商

  记:格力曾叫板国美、苏宁等寡头渠道商,让业界震撼。如何看待与渠道商的关系?

  董:这是格力被认为最关注的话题,目前格力自建3500家专卖店,成为销售的主要支撑点。我们的政府号召自主创新,企业在创新过程,不是简单技术,管理、人才创新,还得加强营销的创新,是否能实现这个创新,关键是心态问题,很多企业首先想到把别人都打倒、都打死。这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实际上长远来看,消费者、经销商、企业、国家,四者皆赢才是正路。

  记:有厂家反映,目前存在渠道商打压厂家定价的现象?

  董:政府倡导公平竞争,格力的产品成本高,要求订高价,如果渠道商倚着店大气粗,大家互相不认可,就没法合作,这是一个斡旋的过程。流通企业决定厂家价格,在广州,某个产品卖一千,门店需要利润,厂家只能内部结账。这种现象还是存在的。但有个经济学家说过,某个事件的发生,在整个事件发展中是必然现象,对于品牌生命力而言,第一要诚信,第二要让消费者满意,有质量保证。这样就不怕受到打压。

  技术储备超前是必要的

  记:有人说“格力”是个爱吃亏的企业?

董:中国人有句俗语:“吃亏是福”。比如在定价下,我们比同等贵三百块,并没有售后服务,我们定位为“终生不需售后服务”,消费者会根据使用后对比,口碑好了自然会横向传播。

  外商在要求贴牌时,问为什么我们价格比较高,我说,按照同等技术水准工艺,我能做得比其他品牌更低,但这绝对不利于你的品牌口碑,你可以做出选择。实际上空调的利润很低,我们主要靠规模。最后结果,原来我可能挣10个亿,但我只挣了5个亿。收获是口碑好了,群众满意。

  包括建立模拟实验室,花几千万做这个,去年才筹建,现在基本上完成,比如实现空调抗干扰,研究如何在北极制热,在热带40~50℃的地方制冷,还有内置空调杀菌系统,保持空气质量跟室外保持平衡。这一系列都是高难度自选动作,没有人要求格力做,但格力认为技术储备超前,具有必要性。

  记:有人说,中国的家电市场已经很成熟了,还有多大发展空间?

  董:产业不会倒闭,企业会倒闭。产业还会不断无止境向前发展。中国的服装也是成熟产业,但是却需求很大,决定性还是在市场,关键是品牌在市场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截至去年年底,格力销售空调1300万台、销售额达237亿,比去年增加200多万台。

  提高技术标准应对壁垒

  记:如何看待利用上市圈钱的行为?

  董:公司上市不应该是为圈钱而圈钱,格力在股市圈7个亿,给股民的回报是15个亿,对于企业而言,发展才是目的,也是社会责任,从1997年没有向银行借过一分钱,现在需要一种工业精神,不以牺牲别人利益为目的,而不是倒卖挣钱的商业精神。

  记:如何应对国家的技术壁垒?

  董:提高自身技术标准,达到对方的要求,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没有人会让一个身高1.8米的人,削去脑袋按1.5米的身高进门。


格力董明珠:产品有质量就不怕渠道商格力董明珠:产品有质量就不怕渠道商
引用 回复 收藏
编辑

  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