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营销”之我见
(文/金沐《店长》特约评论员)
辽宁兴隆大家庭的“功夫营销”一度让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区域连锁零售企业剑走偏锋,名声大噪。在其营销下,不少区域零售企业也纷纷效仿,推出了自家的员工技能大竞赛。
这种类似于吉尼斯世界记录的活动的确很有鼓动性。笔者以为“功夫营销”的意义在于,通过竞技平台,让80/90后员工的活力得以挥发,技能得以延展,从而让有一技之长的员工更有自信,而榜样的力量可以使得企业持续焕发活力。
同时“功夫营销”的关键效应还是在于“营销”二字,企业通过“功夫”的标签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营销目的,让一家区域企业,迅速与同行区别开,并在全国扬名,可谓一举多得。
对于众多区域连锁企业近期效仿开展的“员工技能竞技”活动,金沐建议如下:
1、“功夫营销”的本质是快乐而非技能。
通过“功夫营销”让员工动起来,并将自己的“一技之长”展现出来,赢得同事的肯定,并创造激情的企业氛围。所以让员工快乐、激情迸发才是目的所在,千万不要将“功夫营销”变成部门压力指标,不好玩了,也就事与愿违;
2、“功夫营销”的推广应该是自下而上的。
高手在民间,群众智慧有时会超出管理者的预期。所以让拥有技能的员工可以申请“榜主”,企业只需要提供营销竞技的平台,根据员工的技能展示来总结和提炼竞赛标准,制定游戏规则,并通过奖励机制激发更多的有“一技之长”的员工参赛,促进高手的群体涌现。
3、“功夫营销”的目的在于全员素质的提升。
通过“技术达人”的榜样力量,带动全员的“练功”热情,最终实现全员营销技能和整体素质的提升是活动的目的所在。
4、“功夫营销”最终会常态化。
让竞赛机制成为常态化,成为员工晋升的考核指标之一或优先条件之一,成为企业文化内容之一,成为企业的成长基因。所以“功夫营销”不是哗众取宠,不是赶时髦,需要企业的坚持。
而当cool的方式变成司空见惯的行为时,审美疲劳必然产生,此时企业必须引入一种新的活动项目来调动员工的活力和激情,这也是营销创新的必然要求。
金沐微博:i金沐;金沐微信公共帐号:金沐风水
2013年5月27日晚于潍坊宏易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