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果董事长马嘉樑:看好电商 但不急于靠近 联商网消息:网购现在已经成了时下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天猫、京东等电商纷纷涉足快消、生鲜等传统经营领域,也引发了对于“电商未来是否会取代传统零售”的讨论。日前,记者就这个话题专访了苏果董事长马嘉樑。
超市业绩在持续上涨
“近两年,经常有行业内朋友和合作伙伴问我,‘苏果什么时候做电子商务’。在电子商务风起云涌的今天,如果完全回避这个话题,也是不合时宜的。” 马嘉樑告诉记者。
“天猫、淘宝等电商确实分流了一部分消费群,因为这种模式满足了人们的特定需求。比如低价、支付快捷、送货上门等。网购虽然使得我们个别品类销售出现下降,但总体销售、单店销售还是在持续上升、并没有对我们的实体店造成明显冲击,更不会被取代,这和行业特性、经营的商品属性有关系。欧美发达国家的传统零售比我们久的多,但现在仍保持旺盛生命力。”马嘉樑坦陈。
即时、便利消费不可取代
记者注意到,在电子商务大行其道的同时,传统零售的扩张步伐仍在继续,除了满足一站式购物的大型综合购物广场之外,社区商业更加繁荣,比如满足社区消费的社区店、满足即时、应急消费的便利店更是以迅猛的速度扩张着,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
“经济越发达的地方,人们对便利性、即时性需求越高,主要集中在烟酒、生鲜、食品、饮料、柴米油盐这类民生商品上,而超市经常的商品70%都是民生商品。这是传统零售的优势。因为没有人会为了买瓶水、买几斤菜去网购,等待至少1-2天的时间。”马嘉樑告诉记者。
为了满足这种便利性需求,苏果近年来大力拓展小型业态,每年的开店数量达到150家左右,目前总量近1000家,虽然竞争激烈,但还几乎都是盈利状态。很多24小时营业,且几乎遍布大街小巷,夜间的销售也呈上升趋势。便利性这一优势不可取代。马嘉樑介绍道。
而网购的便利性则体现在交通成本上,不用出门,点点鼠标就可完成交易。但实际上从海量的商品中挑选中意的商品,对于经验不足的人来说更加耗时耗力。
生鲜仍是实体店壁垒商品
为了实现全品类经营,抢夺市场,天猫、1号店等电商去年开始就涉足生鲜。马嘉樑认为,生鲜产品作为超市的壁垒产品,其经营模式复杂,并不适合网购。
据介绍,生鲜经营需要建立完整的供应链,涉及多个流通环节,从生产、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直到门店终端销售、打理,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化经营。“生鲜产品讲求新鲜,保质期短,对温度要求苛刻,且极易损耗。目前行业内生鲜的平均损耗为8到10个点,并不赚钱,但因其能够带动人气,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是超市核心经营品类。国外最优质的生鲜经营者,损耗也不会低于5个点。”马嘉樑告诉记者,“生鲜产品的特性决定它并不适合网购,低温配送及对配送时间的要求是电商面临的一个大的挑战。目前电商所谓的涉足生鲜,大多还是少量的单品经营,并不成气候,也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日常需求。”
实体店要转型升级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租金、人力成本的上升,对于微利经营的劳动密集型传统零售业来说存在较大压力。“传统零售确实需要转型升级来化解经营成本压力,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现阶段来说,我们希望提升实体店的经营能力,给人们更好的体验。通过更有效率的管理降低成本。”马嘉樑表示。
据介绍,近年来,苏果一直在进行实体店经营能力的提升,一是优化商品结构,加快引进新品、淘汰滞销品的速度,让商品保持着较大的动销率。二是提高综合体验,对购物广场商店街的品牌进行升级,引进中西快餐、品牌数码、品牌服饰、箱包、黄金饰品、银行网点、通讯运营商等。并广泛进行异业联盟,通过和第三方合作进行联合营销、促销,丰富购物体验。三是服务。便利店业态不断开发新的增值服务,拉卡拉自助缴费、公交卡充值、零钱充值、信用卡积分购物、电动车充电、代收件等服务项目受到普遍欢迎。同时还引进早餐、便当、速饮、报刊、音像制品丰富经营品种。
“从商40多年,在我的印象中,中国老百姓喜欢逛超市、逛商场,因为他们去那里并不仅是为了买东西,而是一种休闲活动。丰富的商品陈列、优美的环境、水果的清香、蔬菜的手感,都能让人体验到愉快。这是互联网给不了的。相当多的消费需求,是在逛的过程中产生的。”马嘉樑告诉记者。
电商优势具有不确定性
今年以来,永辉、北京华联也先后“触网”,借助自身实体店上马电商项目。对此,马嘉樑表示,“电商代表着一种趋势,我们会从战略上注重它,研究它。但何时涉足还是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因为目前大家都还处于试水阶段,效果怎样还有待时间检验。”马嘉樑告诉记者。
同时,马嘉樑坦言,“目前电商的一些优势具有不确定性。比如低价,一旦国家开始对电商征税,那么这一优势将不复存在。从未来看,对电商征税的可能性非常大。一是因为目前电商平台商家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商品售后服务的监管存在真空。二是出于市场公平竞争的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可能会考虑合理征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