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贴子
阅读:[]   跟帖:[1]  

主题:活用“团购”,避免电伤

 
联纵智达

 积分:1772  金币:938
 发表于 2013-11-11 12:52 | 只看他
楼主

 活用“团购”,避免电伤

联纵智达营销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袁野

团购(group purchase)就是团体购物,指认识或不认识的消费者联合起来,加大与商家的谈判能力,以求得最优价格的一种购物方式。根据薄利多销的原理,商家可以给出低于零售价格的团购折扣和单独购买得不到的优质服务。团购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通过消费者自行组团、专业团购网站、商家组织团购等形式,提升用户与商家的议价能力,并极大程度地获得商品让利,引起消费者及业内厂商、甚至是资本市场关注。团购的商品价格更为优惠,尽管团购还不是主流消费模式,但它所具有的爆炸力已逐渐显露出来。现在团购的主要方式是网络团购。

2011年初开始的百团运动到后来的千团大战,一时之间在团购业上演了一场疯狂的烧钱大战,如果说2010年是团购混战的元年,那么2011年则是团购大洗牌的一年。

现如今在公共场所随处可见团购的广告,可见团购竞争已经上升到你死我活的状态,根据统计数据,在年交易量达百亿元人民币的利益驱动下,截至2011年5月底,国内团购网站已逼近6000家。虽然团购行业表明上风生水起,但从各项数据都表明,团购网站增长量已现拐点,小型团购网站要么被吞并,要么转行,要么面临倒闭这已经是不争的现实。

联纵智达袁野认为团购的弊端:

1、团购企业鱼龙混杂,团购模式不规范。

由于团购业发展迅速一时之间没有健全的监管制度,所以个人、公司、小团体一时之间都投资运营团购网站,这直接导致运营能力和服务售后能力的缺失,使好多消费者权益无法保证,这是目前团购业最可怕的问题之一。

2、商品往往满足是数量,却没有满足消费者需求

团购网站从投资者的运营实力来看好多商品货源的选取都是随意性的,联系的渠道初期都是厂商说的算,这导致一些团购网站只能有货就挂补足网站有商品可卖的现象比比皆是,因为货源难找其稳定性就更难保证,更不要说从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前提了。

3、支付方式存在漏洞。

很多团购网站支付方式有风险,买家买了货通常是不闻不问的,买家投诉也得不到任何处理,货品质量也是常常出问题。

4、售后服务不完善,损害消费者权益。

因为投资者将大部的钱都用于广告和产品进货渠道,所以售后很难再有服务,消费者变成了一个愿打愿挨的受害者,这样长此以往只能是恶性循环。

5、商品与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随着团购网站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从厂商进货时,厂商变得更加主动,团购网站则因实力的大小拿货价格变得参差不齐,这让一些小型团购网站只能赔钱来销售,都已经赔钱销售了我们更难要求他们对商品与服务质量的保证了。

6、隐性消费、强制消费现象时有发生。

为了促销运营者只能动起了各种歪脑筋,让消费者无处可投

7、团购网站多是因产品价格低而购,往往留不住老客户

团购网站的野蛮发展,让消费者只关心了价格,再无其它,这种成交后无法谈到回头客,所以得到的也仅仅是一些沉淀数据,毫无意义。

8、团购网站大打价格战影响产品自身的品牌

价格战的背后使得一些知名品牌渐渐退出,原因很简单过分的打价格战最受伤的肯定是品牌自身,厂商肯定不会拿自己辛辛苦苦做出的品牌来开玩笑的。

 如何活用团购

团购网是运营模式而非盈利模式,无目的的烧钱引来的流量往往是徒劳,要多从商业的角度看问题,下面联纵智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介绍一些活用团购的思路供大家分享

1、许多网站很好的利用了团购网能拉人气的特点,通过初期团购汇聚人气的特点迅速的布局得到了人流量最后导入行业SNS这是非常有代表意义的模式

2、许多独立B2C商城利用团购聚客能力拉动人气,带动商城其它产品的销售,将团购作为一种推广利器也是十分有效果的

3、团购网内增加互动,让用户之间分享团购心得,减少了团购网站内的客户流失,要知道引来客户是十分困难的,留住客户更加困难,因此辛苦得来的客户一定要增加黏度。

4、团购网站推出商城平台,吃喝玩乐商家直接入住,不单单是抱团折扣形式,如同TMALL一般。

5、团购网站以点成面,手机端加入立体模式利用3G智能手机的定位系统,推出LBS的服务,就近推荐,就近搜索,解决即时的消费问题;同时手机支付、手机端信息配送解决商业问题;而手机即时的拍照和点评,解决即时分享问题。

 欢迎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纵智达官方微博 @新浪http://e.weibo.com/wisesale

 

- 该帖于 2013-11-11 13:19:00 被修改过

引用 回复 收藏
编辑 |

  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