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对自己的人生有帮助的技能。当然,其中最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怎样去说服别人,以及怎样去打动别人的心。如果掌握这些技能,到哪里都能吃得开的。
OFC要让店主接受某事物时,为了能讲出具体的事例,就要努力学习,至少要保证对某事物的理解要比对方更深刻。在尚没有达到如此深度的时候,要通过行动来示范。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捷径了。
141.集中培训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教育,企业教育必须采用在职培训的方式,即在业务现场言传身教。外语是最容易理解的例子,学习英语十几年的,不如派到海外一年的。这是因为学到的知识必须要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
但很多企业都不会再现场进行培训,而是特地的召集大家来进行集中培训。如果认为只要把新员工都集中起来,统一向他们喊话,他们就明白怎么去做的话,那简直是大错特错。如果向大家说一次大家就完全明白的话,这么多年来我根本没有必要每周把OFC从全国各地召到东京来开会了。
142.我一直都认为,完全按照作业手册开展工作的方法是不正确的。但是,日本的流通业界和餐饮业界,仍普遍把每天应该打扫几次这样的规定奉为管理准则。但其实地面脏了,本来就应该立刻清理干净。如果真的按照作业手册,隔几个小时清扫一次的话,那简直是胡闹。
什么事情都按照作业手册来解决,这种态度本身就是对工作的不投入,也使工作缺乏活力,陷入陈规旧习的原因。只要一有时间,就要到卖场去转一转,看看是否有缺货,商品陈列是否凌乱,顾客是否不易看到标签,商品的日期标准是否有错误等,只有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反复确认,才能向顾客们提供一个优质的卖场。
143.对待每一个商品,对待每一位顾客,我们花费了多少心思,是否能够和顾客形成心灵共鸣,这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
要记住“做生意就是做人的生意”。如果忘记这一基本原则,什么事请都编成作业手册,并且完全依照作业手册去做的话,那简直是不可理喻的。
144.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一切都以数据说话。以超市为例,人们普遍认为连锁店越多,企业就越好。但现在的情况则大为不同,店铺数量越多,企业的管理就越不容易,利润的提升就越难,很多企业都是如此。
工业制造商的情况则不同,采用相同的机械制造出来的产品,理论是质量都是一样的。即使增加数量再多,产品的质量都不会下降。
但对于零售业来说,店铺的管理方法、经营管理的方式上只要有一点混乱,即使在最好的地段开设店铺,也未必能保证其业绩会节节攀升。而且不管某集团拥有几百家、上千家店铺,但顾客们对其中一家店铺的评价,往往会对企业的业绩产生很大的影响。
145.组织规模在扩大,工作方法也和公司规模尚小时有所不同。但是很多人仍有一种错觉,觉得按照自己以往的工作方法和内容去做就行了。这也是在应对变化方面除了问题。
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无论是我自己,还是大区经理、区域经理,都很难细致地了解到每个现场的状况。因此,每天在最前线负责日常业务的现场负责人,必须要身负全责地去处理各种问题。
146.7-11的第一家店丰洲店开业的时候,我带着全体高管都去看了,所有的人都对这家店铺从各项细节到店主的家庭都了解得非常详细。所以即便这家店的首任OFC-A不太了解丰洲店的情况,但因为所有的高管都对店铺的状况有所把握,也能下达具体的指示。
如果店铺的数量在100家以下的话,这种做法还行得通。但是随着店铺数量的增多,这种做法渐渐就行不通了。所有这个时候,如果A还保持原来的工作方法,显然就不能胜任该地区OFC的工作。
在规模尚小的时候,管理干部们都能详尽地掌握一线的实际情况,但当组织规模扩大之后,总部对每个店铺实施指导的方法也和以前不同了。也就是说,发出的指示本身也不得不变得抽象起来。
面对店铺的现状了如指掌的OFC们,就必须把这些抽象的方针、指示转化为具体的问题,并根据每个店铺的实际状况一一对应,展开工作。
147.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原本在小规模时代还如鱼得水的人渐渐跟不上工作的要求。还是举OFC-A的例子,在组织规模尚小的三年里,A的工作一直干得不错,但随着公司规模扩大了,公司面临的状况也发生了变化,A的工作也逐渐跟不上要求。
但是组织规模扩大之后,只有OFC才会经常到店铺去。这样一来,必须要靠OFC自身的能力来支撑7-11的运营了。如果个人的能力不能随这个节奏提升的话,那么企业整个的应对变化的能力就会变得越来越弱。
- 该帖于 2014-9-30 8:51:00 被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