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和6.18,两个人造的网购狂欢节。尽管一个年中一个年末,但是京东6.18的力度、知名度与阿里的11.11还差距很大。为什么呢?
【阿里的造节术】
首先不由得感慨一下阿里的造节术。
11月11号是什么日子?差不多已经立冬了,但是天气刚开始转冷,大家抓紧置办过冬物资。11月11日是个线下的零售空档期,往前一个半月是国庆,往后一个半月是圣诞,而这么空旷的时间段却没有什么日子作为噱头实在有些无聊,还好充满智慧的劳动人民很快找到了“光棍”这么有价值的日子及群体。一旦一个日子有了主题,自然就不会被放过,商家的智慧无穷无尽,必定马上就会开始做文章、添油加醋,然后又一个购物小高潮诞生。
节日是什么呢?节日无非就是为了纪念事或者人,所以大部分的节日都预先设定了故事背景,等着大家丰富情节。春节:回家过年,喜气洋洋红色与金色的装扮。情人节:拉着对象出去买买东西吃顿好的等着晚上……中秋节:嫦娥奔月,家人团聚要吃月饼啦。但是光棍节很神奇啊,完全是民间自创的节日,故事背景仅仅设定了光棍。光棍是什么?青年人啊,老想购物,钱还不多,坐等打折的人们。光棍是什么?宅男宅女啊,宅家里的才是电商的衣食父母!光棍是什么?没对象陪的闲人啊,最需要被调动积极性的群体。11.11就是这么的神奇,流行于校园,是年轻人的产物,又是电商界的大客户群,随后它被天猫抓住,作为一个噱头,将“光棍”作为主题也作为主要客户群体,尤其双十一在最一开始还确实起名叫做“光棍节大促销”,随后几年又在阿里的大力推广下,发展成全民网购狂欢日。
其实说是阿里的造节术,也有电商发展的必然成分在里面,线下有各种店庆也有节日购物高峰,而线上,也总要有一个属于电商的日子,就算不是双十一,也会出现另一个日子让商家打折促销做活动。回溯到6年前,天猫还叫“淘宝商城”,京东还没崛起,苏宁国美还专注于传统渠道。“B2C”这个概念,远不如今天如此被消费者熟悉。用张勇的话说,“当时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希望找到一个日子,是属于当时的淘宝商城,因为那时候淘宝商城还很小,我们希望能够让消费者知道和喜欢淘宝商城。”
2009年的“双十一”,淘宝商城完成了5200万的交易额。
当时一些商家根本没有准备,也不知道到底能卖出多少,甚至连天猫的高管也不知道能卖出多少。有些商家准备的仓促,就茵曼来说,当时的目标是保200万冲300万,但是最后做了680万。
当时的天猫甚至还没有自己的域名,但是到了这两年,双十一已经从天猫的项目变成了整个阿里的项目,聚划算、淘宝等全部参与进来。而在阿里之外,京东、苏宁、当当等电商也来分一杯流量。
【双十一诞生】
2009年,整个阿里都尝到了双十一的甜头。自然,第一次好就会办第二次,双十一也就此诞生了。
2011年,阿里准备双十一的时间是半年,2012年就变成了大半年。可见整个阿里对双十一越来越重视。而此时,双十一从十月中旬就开始预热了,进入11月之后,开始一轮一轮的展示及抢红包大战。
但是双十一如果只打价格战就不适合品牌了,但是品牌也参与进来了。原因在于双十一的流量。流量大的时候投放广告,自然看到的人就多。有人计算过,在天猫上想转化一个新客户的广告费用大概是250元,但是这250元意味着今后更大的价值,也因此许多品牌都愿意加入广告的投放。
【京东6.18会变成另一个双十一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很多人都有过不同程度的猜想。现在我来谈一下我的看法。
从日期上看,一月有元旦,二月有新年,三月有妇女节,四月有清明,五一劳动节,六月初有端午,而美好的暑假却没有什么节日可以庆祝,七夕算个节日,但是阴历,时间不固定,商家和大众都不好把握。于是在上半年,京东选了6.18,虽然京东把6.18做为店庆来做,但是也不排除在选择日期上的取巧。
自阿里造出双十一之后,各大商家在上半年的时间里也需要一个专属电商的时间点来发泄。阿里是中国电商的领军集团,而京东最近几年的崛起同样不容小觑,互联网的灵敏度和商家的高度集中,这两年的京东6.18也掀起了一阵小高潮,尽管还比不上双十一,但是也经常被放在一起相提并论。
京东在6.18主要做两件事,营销和移动端。砸概念是一件很费钱也很费精力的事情,但是京东在这方面却很积极,从五月中旬,京东开始施行各种618相关的整合营销,从电视及平面广告到移动端红包,再到活动当天的明星送货,最终以刘强东的真人出镜将618推到高潮。而移动端,有腾讯的接入,加上红包的引流,最终移动端的下单量也达到了四分之一。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了。
618,京东的收益不错,但是至于能不能成为全民网购狂欢节,本人的看法是,只要流量上来了,就会有人来分羹。办活动的商家多了,客户就更多,加上羊群效应,想来618成为下一全民网购狂欢节还是指日可待的。但是最终如何,还需要时间的见证。
- 该帖于 2014-11-10 9:43:00 被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