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旧城改造的成功案例,一定少不了杭州。杭州是一座具有悠远历史古韵的城市,而杭州又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全国经济发展的大市。杭州不仅有闻名世界的世界遗产西湖,还有拥有上千年历史的京华大运河,众多的古历史建筑在杭州这个现代化的城市随处可见。
旧城改造在杭州这所城市,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接下来,一鸿城市改造研究中心将对杭州运河边的拱宸桥旧城改造的过程进行介绍。 15年,“棚户区”变身品质生活新家园 拱墅区锦秀兰庭小区异常热闹,拱宸桥地区旧城改造最后一批回迁户拿到了新房钥匙,即将搬迁入户。这也标志着历时15年的拱宸桥地区旧城改造,正式宣告完成。 在老杭州的记忆中,拱宸桥地区浙江麻纺织厂、国营825厂、杭州第一棉纺织厂(暨印染厂)等一批大厂云集在这里。老杭州的一些家庭,多半是这些大厂的职工,拱宸桥地区作为杭州运河工业文明中心,一度呈现繁荣喧闹的景象。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杭州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企业外迁,这些老厂区逐步走向衰落。拱宸桥地区一时竟沦为破落的棚户区,运河两岸居住密度很高,10平方米的小屋要挤至少3个人;公共设施建设几乎为零,道路泥泞,地势低洼,每到雨季大量积水,消防、公安都要紧急出动救急搭桥。 1997年12月,拱宸桥地区旧城改造工程正式启动。15年来,由政府主导的改造工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安置房回迁100多万平方米,让10000多户棚户区的群众住上了宽敞明亮、环境优美的新房,同时也为杭州的旧城改造,书写出一份值得载入史册的经典案例。 条条道路通向未来连接历史 随着杭州旧城改造,曾经的棚户区已成了高品质小区。
拱宸桥地区最后一批252户回迁户陆续拿到新房钥匙,历时15年的拱宸桥地区旧城改造,也由此圆满收官。 拱宸桥地区曾是杭州的老工业基地,但随着城市发展,这里的道路、住宅小区、基础设施等日显落后。1997年,杭州启动拱宸桥地区旧城改造,改造范围南至登云路,北至石祥路,东至上塘路和红建河,西至衢州路,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15年来,拱宸桥地区新建学校、农贸市场、公交中心站等公建配套30万平方米,新建和拓宽道路17公里,区域内人民生活环境、生活品质显著提高。 今日的拱宸桥地区有四条主干道,呈“井”字形把整个区域划分得整整齐齐。南北向穿越而过的是丽水路、通益路,湖州街、登云路则东西向穿过。 2000年,丽水路的拓宽改造正式实施。其中,丽水路下穿工程是杭州市第一次市级道路通过地下隧道的形式穿越广场,有效解决了道路和景观的矛盾。 湖州街于2000年8月率先建成并正式通车。2007年8月21日凌晨,横跨运河的轻纺桥顺利合龙,当年9月底通车,成为连接拱宸桥桥西和桥东的重要通道。 新拱宸桥地区的路网比较密集。桥西还有南北向的小河路、吉祥寺路,东西向的桑庐街、桥弄街、吉如街、昼锦街等。桥东的路也是四通八达,金华路、温州路、嘉兴路、舟山路,把浙江省内的城市名“一网打尽”。 在运河岸谋划最具创意的事业 沿着运河从北至南,渐次有老厂房改造而成的浙窑公园、运河天地、西岸国际艺术区和LOFT49创意园。当机器轰鸣的工厂纷纷迁到城外,一切静寂下来后,艺术人士来了,时尚人士来了。曾经辉煌过的老厂房,作为历史的见证和延续,也在最美的地方获得了完美的新生。 除了桥西的LOFT49是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祥地之外,新拱宸桥地区的西北角,有一个浙窑公园曾经是杭州运河船舶修造厂,被习惯性地称作“石祥船坞”。遗留下来的几幢厂房,经过修缮后,成为浙窑陶艺公园。运河天地创意园由大河造船厂转身而来,西岸国际艺术区的前身则是长征化工厂,拱宸桥西岸正成为了杭州的“798”艺术区。 15年时间很短,短到在历史长河中只是沧海一粟,而15年时间又很长,对于拱宸桥的市民来说,15年的旧城改造无疑改变了大家的生存条件,使居民生活更加和谐。而对于这座城市来说,旧城改造既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历史文化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