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在我们周围日渐突出。这就促使了便利店在我们周围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面对周围众多的便利店,我们如何从中脱颖而出呢?这就成为了很多便利店经营者和准备投资人最郁闷的问题。乐品告诉您开便利店进货选货的“秘诀”!
进货:遵守1.5倍理论
不管是日杂副食店还是文具店、服装店,都会面临“进货困扰”:货进少了,到手的生意没法做;大量进货后,却又遇到货物积压、资金周转难题。怎么办?百货经营数百年的实战经验证明:每个周期进货量,要讲究1.5倍理论——即本期进货量是上期销售量的1.5倍。若以每周1次作为一个进货周期,那么,上周进10件啤酒,到周末卖出6件、余下4件,那么本周的理论进货量就应该是9件(销售6件*1.5=9);但考虑到还有4件余货,因此本周实际进货量只需要5件。进货1.5倍理论,可以将卖不出和不够卖的风险,综合权衡降到最低,对货物促销和资金周转都有帮助。
出货:坚持先进先出
不少服装店或副食店经营者在出货时,也很随意,并不考虑进货的时间,而这也是不正确的。销售必须讲究先进先出原则,即先进的货先卖出去。这一原则除了食品行业,同样适用于其他领域:服装讲究流行季和时尚风,过了时段只能打折;比如文具读物,越积压会越陈旧。码货也是一门学问,大型卖场都很讲究这个,码货关键在于有分区和吸眼球。以社区超市为例,色泽光鲜、样式漂亮的,尽量靠外摆放,但最靠外的,不应是最新款新货,应尽量选择易积压的货物,但一定要保持干净整洁扮相光鲜,便于随时尽快出货。
选货:三类商品都应有
开个社区便利店除了卖商品,更要培育市场攒人气。要区分好必须品、普通品和特色品,并做好搭配。如柴米油盐就是生活必需品;薯条面包可乐就是普通品;农村土鸡蛋、正宗城口老腊肉等就是特色品。要做社区超市,培育市场客户,这三类产品就必须同时配备;但各自所占比例并不相同。配比份额由于销售对象和区域属性并不相同,没有绝对数据,需要创业者经营者自己根据其所在市场进行研究。
调整:经营半年看效果
创业遭遇亏损,是坚持还是尽快转型?专家认为,投资在20-30万元的百货营销、市场销售类创业者,其营销收益周期最好以3-6个月为参考周期标准。换言之,3个月以下,因各种不确定因素,不易看出市场规律,下结论难免匆忙,但半年内持续亏损就说明有问题了。建议创业者将“中期目标”收益周期设置在3-6个月之间;若持续盈利则进一步发展优势产业;若持续亏损应尽快做出调整。
国家在通过各种渠道促进消费,增加活跃度,走着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