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  贴子
  |  

主题:传统百货的困境,不应归咎于电商崛起

靖安先生

积分:96  联商币:41
  |   只看他 楼主

        自打某猫、某宝掀起了网购节开始,似乎所有的人都在喊:传统百货命运终结者来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大家都在悲观的感叹,传统百货在电商凶猛的攻势下,不堪一击,如今已然走向末日。后来,联商网曾经发起过一场活动,号称联合百家实体店向电商挑战,结果当然是灰溜溜的偃旗息鼓,即使联商网自己连篇累牍的吹嘘,事实仍旧是事实。


        传统零售真的是被电商击败了吗?

      

        其实这是两个问题:一是传统零售业现在已经没有生命力了吗?二是传统零售的敌人是电商吗?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很明显是否定的。说起零售就一定会以鼻祖沃尔玛作为力证。一直是零售行业的大哥大,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不一定!但是现在活跃在中国大路上的各大零售百货确实生存的不错,而且还在不断的拓展宏图。最明显的就是华润的不断扩张。作为国企,为什么不断在不断跑马圈地?背后没有利润和前景的支撑,是做不出这样的决定的。还有宜家,先后在武汉、杭州新建门店,这些都在告诉我们,传统百货已然有着自己的天地,而且还是人们消费最主流的场所。关于他的存在,我们不必担心!


     至于第二个问题,其实是大家面对当下传统零售集体预冷现状下的一种懒惰归因!诚如诸多文章提及,近些年来,许多卖场的营业收入增速放缓,负增长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大家分析了期中的原因:租金与人力成本提升,电商冲击太大。并且将电商冲击作为最主要的因素进行了归因!这实在是一种既懒惰又愚昧的归因!懒惰,是因为不愿意做更理性的思考,愚昧是因为接着自己的场子为电商再次地造势宣传,为他人做了嫁衣!


     根据笔者的浅见(微信号:DDTC0570),传统百货目前面临困境的原因,绝大多数都出现在自己身上。除了租金与人力成本,更多的恐怕是自己的商业模式的原因。回顾超市、大卖场发展的历史,我们就能清晰的理出这其中的原因。当时,作为一种新型的购物方式,大卖场受到了消费者的亲睐,一时间,几乎是开一家火一家。后来,卖场像百货演化,不仅增加了商品的种类,而且不断提升品位,增加休闲内容,使得百货商场不仅成为消费者的购物场所,更成为大众市民的休闲娱乐场所。直至今日,这种角色依旧没有发生改变。在巨大的收益面前,加之国情使然,百货商们将更多的收益用于了地产与金融,以获取更高的利润,而百货成为了其提款机,对于百货未来的发展缺少关注,而当大江南北一夜之间遍地商场,处处百货时,各大BOSS发现自己的提款机不给力了,然后才回过神了思考原因,加之电商恰在此时又风头正旺,想当然的就将其作为自己的敌人!


       我们冷静下来思考,无论是当初卖场的出现,还是当前电商的风靡,其实都是一种新的消费方式俘获了消费者的芳心。消费者需要的是“体验”,越新越好!电商从走进人们的视野一直到今天,不断在改进着体验,所以当先他依旧高歌猛进,至少当前看不出他的衰退。而传统百货呢?我们的变化在哪里?我们又做了多少真正提升体验的地方呢?一百家百货,永远是彼此的复制,作为消费者,就是一百个复制品,如果把消费者比作一个收藏家,看着满眼的仿制品,他将作何感受?


       为何传统零售的体验度越来越差?为何每一次的体验都是向电商靠拢?回顾2013—2015,无论是银泰还是步步高,抑或是大润发,一切的企划都围绕着微信、微博、二维码等等来进行!这就是传说中的互联网思维是吗?绝对不应该是这样!电商有电商的乐园,卖场也应该有自己的天地!这是有一个自由、宽容的时代,我们应该有更多的想法和创意,不要一句“互联网+”就将自己完全困在一个僵硬的窠臼里!


      行文至此,我总结一下笔者的观点:

     百货商的盈利重心不在百货,而在商业地产和金融,致使其对于百货的研究不够,自然投入更少,创新自然乏善可陈;

     面对电商引发的购物新潮,传统零售商将火气过头地撒在电商身上,电商其实很无辜;

     这是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新主要体现在人们对于体验的需求形式更迭速度要快,体验种类需求更多,百货因其追求规模完全采取复制的方法,显然与时代需求相悖。


       因此,传统百货的出路首先需要改变思路,真正重视百货行业的创新。结合时代特征,做出属于百货的风格,吸引消费者的兴趣。这或许是一条值得考虑的出路。

     

靖安先生- 该帖于 2015-7-5 15:55:00 被修改过
---------------------------------------------------
微信号:scgyzjj
公众号:DDTC0570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