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利时代,如不能及时对利润“黑洞”填漏补齐,到头来,恐怕连微利的机会也得丧失殆尽。
附件下载区: 鼠标左键单击文件进行下载
附件:乐品微信名片.jpg (116K) 下载次数:1 |
都知道这是问题所在。现在最缺的就是解决方案。问题是不是没有解决办法,最根本的问题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外资超市,有相对完善的制度和流程,可以对权力进行制约。但国内超市,特别是民营超市,制度和流程要嘛就是靠抄,要嘛就是只靠管理人员的素质的人治。照抄了别人的经验,但由于缺乏基本的授权,抄来的制度要嘛执行不下去,要嘛执行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偏离的原来的目标方向,结果只能是“东施效颦,落得个不伦不类。既然照搬不行,那只能靠人治。而人治的前提是还是信任。业务初期,能力初现,全权信任,当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内部出现不同的声音,信任就此慢慢开始动摇。在成效还没出来之前,信任就因为”三人成虎“给搞没了。没了信任,任何一个有能力的职业经理人便会在成效没显现出来前就离开。
随着主导人员的离开,所有的一切都又回到了初始的状态。就这样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真不知道这是中国零售业的悲哀还是中国人的悲哀……
而对于职业经理人而言,最缺乏的能力我觉得是向上沟通的意愿。主要是指,在困难的时候,职业经理人往往因为自己的能力高,在沟通无效的时候,就明显缺乏进一步的沟通的意愿,心高气傲就觉得,自己付出了这么多努力,可老板最终还是不信任自己,这样的结局就让人灰心。在工作的表现又让资方觉得:又要起异心了,给了那么重要的权力,他会不会吃回扣,伤害到公司利益。那就缩减权限,防止利益受到伤害。当职业经理人发现权限受限,又再次心生不满,又更加灰心,又更加不主动沟通和努力工作(实际上也没办法展开)……就这样不停的恶性循环,直至经理人离开……虽然说这样的职业经理人不能代表所有的零售职业经理人,但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却又非常的典型。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一根本性的问题呢????
b2li- 该帖于 2015-8-14 10:38:00 被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