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阿里苏”、“京东辉”的联姻还顺应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大趋势,是各取所需、优势互补的合作,因而前景可期,人们尚能理解,但把万达百货打包交给苏宁打理,还真让人看不懂,当然也不看好。
据说苏宁易购高管郭良在朋友圈中发了个消息,说“大胆想象一下,天猫服饰商家入驻苏宁易购,然后通过苏宁落地万达百货,三方打通会员、供应链、大数据、交互引流、物流、支付,画面是不是太美?”
这画面美却不美,结果可能还有点惨。真要这么简单,这一切早已在银泰商业实现,怎么会等到今天?
去年3月,银泰战略引进阿里集团,双方此后就已打通会员、数据等基础设施体系。今年7月,阿里控股、接管银泰商业,双方从战略合作变成“一家人”,让天猫服饰落地如果可行,阿里还会留一手?
用天猫商家取代万达百货的现有供应商,必然招致品牌商激烈反对。据说天猫商家盈利面不足10%,相当多的品牌是在以线下补贴线上,线上线下的货品结构、款式也有很大不同,网货落地必然对线下品牌区域代理制产生强烈冲击,品牌商决不会为了不到100家的万达百货而冲击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经销商体系,也决不会为了前景不明的万达百货得罪数以万计的线下百货店。
上半年,银泰销售增长5.3%,同店增长2.1%,虽然不高,但在降声一片、关店潮起的百货行业,还算不错。不过,阿里在其中未必发挥了太大作用,银泰本来就是一支非常优秀的百货零售力量,凭自身的努力完全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阿里接管银泰后,显见的变化似乎只有两点:一是“西选超市”,二是喵街APP,但二者都非阿里带来的“独门武器”,跨境电商体验店已在全国遍地开花,喵街还是一款试验之中的公共产品。阿里似乎更热衷于喵街的推广造势而非对银泰提升改造,可能不是不作为,而是难作为。
为什么优秀的银泰有了阿里的加持依然不能实现高增长?这可能与行业性的衰退有关,与商业面积严重过剩、新兴零售业态急剧分流有关,整个行业都不景气,又有谁能独善其身?
环顾我国的各类购物中心,百货店做得非常出色真不多见。正因此,去百货化已成趋势,在成都、广州等地,很多购物中心内都看不到百货店,一些规划之中的综合体根本不考虑开设百货店,杭州的一些购物中心甚至完全去零售业态。
在此背景下,我觉得万达关掉亏损的百货店,提高体验业态占比,无疑是正确的调整方向。万达虽然做百货有十几年,但过去更侧重开发而非营运,而百货是个慢工出活儿的零售形态,非精心打磨、精细营造难以成功,在当前的困境之下更是如此。万达文化讲究雷厉风行、立即执行,一年半载不见成效就换人,且做过地产、玩过金融的,谁耐得烦做这细致活儿赚这辛苦钱?因此,万达做不好百货一点也不奇怪。
在百货经营上,苏宁甚至还不如万达,万达至少还有十几年的百货历练,苏宁可能完全从零开始。苏宁的生活广场里有点似是而非的百货,但与真正的百货店毕竟有很大不同。郭良冀望于服饰,服饰固然是百货的最大品类,但也是受电商冲击最大的品类,大多数百货店都大幅压缩服饰经营面积,布局体验业态以图自救,苏宁还念念不忘于此,岂非怪哉?
写至此,忽然想到了娃哈哈的娃欧商场。宗庆后曾说,零售业很简单,比管理饮料工厂简单多了,结果一试,惨败而归。人们总是想当然地以为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简单的、容易的,我感觉,苏宁的信心就有那么点无知无畏、初生牛犊的意思。
当然苏宁比娃哈哈多玩了几天互联网,但从事零售业的苏宁应该知道,互联网并不能包打天下,否则它的转型就不会那么艰难痛苦。银泰的互联网玩得也不差:2012年,银泰网上线;2013年推出手机银泰,在天猫、京东开设银泰旗舰店,线下实体店全面接入支付宝,开通“当面付”,并设置了大量触摸屏,布设了基于高速wifi的大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可以说,在互联网领域,银泰同样起步早、投入大、创新多、涉足深,已形成了一系列O2O产品矩阵。银泰与阿里深度合作尚无大起色,苏宁又怎能让日薄西山的万达百货起死回生?当然如改作电器经营又另当别论。
听说接手老王的乱摊子,苏宁还要增发100亿才能满足新增、改造万达百货店的需求。最近苏宁股价涨势良好,可能钱来得容易,但也听说苏宁此次定增来的钱有25亿要用于偿还银行贷款,30亿补充流动资金,看来也不怎么富余,真有这闲钱、闲工夫,何不多开几家云店,在门店的深耕细作上下点功夫?
2015-08-14 11:42被设为精华,积分加20,金币加4- 该帖于 2015-8-13 10:15:00 被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