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001停薪事件无疑给近期O2O的低迷又蒙上了一层阴影,而早已出现的苗头在告诉我们:当前被高调唱好的O2O对零售而言,并非一剂良药!那么O2O的商业模式何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难以为继?
首先是商业逻辑的假设前提是否成立?
在O2O商业模式中,成长的最基本假设就是以互联网商业的高度繁荣,完全能替代大众消费人群的日常消费,至少能成为除实体体验之外的第二消费习惯为前提。诚然,过去的10年网购的繁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捷。但对于经营者而言,网上经营者面临着流量稀缺,而线下实体也面临客源分流严重的结果。此刻进行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对零售经营者而言似乎确实是一条非常不错的出路。但是这样的假设是否成立呢?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仅仅在2015年1-2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达到47993亿元。艾瑞咨询的数据却显示:2015年第二季度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仅仅为8725.4亿元。一个季度的网购规模还不到两个月零售总额的20%,如果精确到当季度,仅仅占12%,这充分说明网购只占据了社会消费份额中极小的份额。自然也就之前的假设也就难以成立。消费者仍然以实体消费为主,网购消费为辅。而网购规模在第二季度保持39.6%的增长速度,靖安认为仅仅是新兴消费模式在培育期的正常增长而已。至于未来能成长到怎样的程度目前尚未可知,这既要考虑到实体的崛起,还要考虑到消费者对既有模式的忠诚度双重因素。
其次是O2O诞生在了一个尴尬的时代。
当前中国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借用一句熟悉的口头禅:这是一个极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极坏的时代。对于零售业,这个时代的好体现在给了我们更多的试错机会,相较于30年前的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消费者的消费意识,都让零售业界有了更多的学习目标与矫正机会。而这个时代的坏,就在于资本过热。互联网热催生了资本热。BAT互联网巨头的崛起也带动了各种资本进军互联网,互联网概念与互联网思维也随之兴起,引发的直接效应便是与互联网沾边的任何商业模式都极有可能在一夜之间成为众多资本追捧的对象,搜索近期资本新闻,就能窥探一二。O2O又正好是互联网最新兴的理念。
就以社区001为例,根据公开报道,此前三年社区001完成过三轮融资,分别是:2012年6月,投资人薛蛮子500万元天使轮;2013年4月获得1亿元A轮融资;2014年传闻完成B轮融资。
资本的过热对于O2O的最直接影响是什么?靖安觉得是催生了商业谎言!
资本进入项目,希望看到的是回报。为了让资方看到未来的前景,做出漂亮的业绩是必须的选择。所以,京东会出现刷单显示成交量,而O2O则选择了疯狂的布点。
截至今年初社区001已经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武汉、沈阳、杭州、南京、大连、天津、福州、济南、郑州等近20个一二线城市,跟社区001合作的大型超市有家乐福、永辉超市、麦德龙、卜蜂莲花等。这背后恐怕也难以撇清某种商业谎言的嫌疑。
最后是O2O忽视了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不论何种商业模式或企业,其发展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否则就会陷入中国历史上的“大跃进”与资本市场中的“浮夸风”。百年品牌成长的背后需要有规律为支撑,这种规律最直接的体现就在时间!
宝洁创始于1837年,至今已有178年;拥有7-eleven的伊藤洋华堂创立于1920年,至今也有95年。这些时间的背后在告诉我们发展商业的不易,开创商业模式不是创造神话,没有一蹴而就的事业,只有艰辛付出的踏实。反观O2O企业的发展,似乎都在想着在极短的时间发展极大的规模,收获极大的利益。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采用了饮鸩止渴的方式——高额贴补,希望以此来吸引消费者。据网络数据:滴滴打车2014年共计贴补14亿,可这样的结局又如何呢?虽然在2014年底拥有1.5亿用户,但2015年政府对于网络专车与出租车改革的政策与滴滴补贴降低双重因素的影响下,消费者的选择似乎又出现回落,而滴滴的未来也未可知。
而餐饮O2O也面临着危机,媒体报道饿了么线下的经营者卫生状况极差,导致消费者的信赖度降低。这仍然是为了追逐资本过快扩张而无法把控线下合作者导致的结果。
同时还需要注意到,任何企业的发展最核心的竞争力与最持续的发展动力还是人才。一个运营团队的培养是以实战与时间为代价的。但O2O的疯狂扩张又给了培养运营团队多少锻炼的与成长的机会呢?行业中不同企业对人才选择了最简单,但也风险极高的方式:挖墙脚。这种做法是以极高的薪资成本与风险成本为代价的。整个行业不仅要面对专业人才稀缺的问题,还要承受因人事变动带来的项目搁浅风险。可自己公司团队却没有得到有效锻炼。最后会引发:项目搁浅-资方撤资-人才流失的恶性连锁反应。社区001是如此,1号店也是如此。
或许O2O是一个不错的商业模式,或许它确实是零售未来一条可行的方案,但是如果只是紧追资本的步伐,靖安认为此种商业模式怕也难以成功发展。
靖安先生- 该帖于 2015/10/19 9:39:00 被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