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  贴子
  |  

主题:别乱讲!实体零售还将经历更冷寒冬:未来一年会少做1万亿以上的生意!

李政权

积分:464  联商币:232
  |   只看他 楼主

实体零售的春天又要回来了吗?做梦!未来几年必将经历更冷寒冬!

实体零售又要“重新崛起”了吗?乱说!实体零售时至今日也占据着中国社会消费品总额90%的份额,一直都是在崛起的,何谈“重新崛起”?!

看大盘态势:实体零售将会经受更冷的寒意

2015年12月3日,中信书院就我在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新书《从趋势到行动:未来十年的商业新生态+企业转型与变革之路》举办了一场线上读书会,当晚我重点就书中一个章节的内容进行了名为“实体店的未来”的主题分享。

读书会上,我向中信书院的书友们分享了与下图表中相关的一组数据(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和以下相关的一些观点:

我们能从上图中看出些什么呢?如果,只聚焦实体零售与线上零售比较,我们能得出这么几个结果:

1.自2008年实现翻倍增长之后,最近五年间,网上零售总额由2010年增长75%到2013、2014增长41.9%、50.8%,增长态势已经变缓、变慢。

2.即便是这样的增长态势,网上零售的增长率仍然是数倍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如果结合我一直以来的观点“网上零售没有贡献增量,而是对之前由线下实体零售基本独占之市场的分流、争夺”来看,网上零售对线上实体零售份额的抢夺正在放缓。

3.硬币的另一面却是: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总体增长有限,总盘子相对固定的现实情况之下,如果结合考虑网上零售总额在2014年达到了27898亿元,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已经超过了10%的“大基数”,在2015、2016年哪怕只增长百分之三四十,也会让线下实体零售少做1万亿以上的生意。

也就是说,接下来网上零售总额放缓的增长,仍然会让线下实体零售感受到寒意,而且是比过去更冷的寒意。

观未来:越来越模糊的界限

我认为,从现在开始,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及相关调研机构如果不调整自己对网上零售和线下实体零售的定义,对线下实体零售和网上零售总额、增长、占比的统计,将会变得越来越不准确,从而会淡化其实际意义。

因为,从现在开始,网上零售企业及品牌往线下走开实体店,线下零售实体企业往线上走涉足PC与移动端的线上零售,将在未来的几年成为非常普遍的市场现象。线下体验线上交易,线上订单线下提货、线上选择线下交易……这些林林总总的线上、线下交叉融合的局面,将会让哪怕是100元的零售额,都难以区分它是属于网上还是线下实体零售的身份归属。

也就是说,线下实体零售与网上零售之间的界限正在因为彼此的融合,而变得越来越模糊。

说现在:顺势而为,做好自己

线上、下的相互融合也代表了一种趋势。

就如我在新书《从趋势到行动:未来十年的商业新生态+企业转型与变革之路》中所阐述的观点一样:这种趋势是受我们所赚钱的对象——消费用户消费行为的演变趋势所牵引和催发的,是消费行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伴生品。实体零售企业们所需要做的就是:面向未来,因应趋势而变,做好现在的自己!

怎么面向未来做好现在的自己?

1.重新定位自己在零售生态中的角色:以前消费用户们消费是“除了实体店还是实体店”,现在早就不是这样了,在网上零售崛起、新兴业态层出……的背景下,实体零售需要重新定位自己在消费用户选择链条和商业角色中的定位。

2.重组业务结构及模式:以前我们是店面零售占比50%左右,会员和老顾客生意占比45%左右,团购等占比5%左右,而新形势下的零售结构却可能需要PC生意占比、移动端生意占比、需要配送到户的生意占比、店外生意占比、突破门店辐射半径的生意占比……

3.消除渠道壁垒:我们在服务苏宁的时候,曾做过一项调研,这个调研的结果之一就是:只选择线下实体零售门店购物的纯线下型消费者只占23%,越来越多的消费用户都是跨渠道、跨平台消费的,为此线下实体零售需要尽快消除摆在我们面前的渠道壁垒,实现线下实体零售门店、商品、服务、消费者资源及数据等的跨渠道、跨平台经营与管理。

4.发挥优势、接受融合:发挥属于实体零售的自有优势,并积极寻找和拥抱线上、下融合乃至并购的红利及收益——迎接融合的春天。

5.改造自己,做来自未来的零售企业:相关内容可以参详李政权新书《从趋势到行动:未来十年商业新生态+企业转型与变革之路》的相应章节。

转载注明:作者李政权(微信号lizhengquan01),欢迎关注作者微信订阅号【商业趋势】(ID:lizhengquan02),微信端了解作者更新更多价值资讯!作者新书《从趋势到行动:未来十年商业新生态+企业转型与变革之路》(中信出版社)全国面市中!

- 该帖于 2015/12/18 15:32:00 被修改过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