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从社区概念走热之后,低门槛面向社区电商零售企业如雨后春笋在全国遍地开花,很多瞄准社区的创业者不具备房产物业等资源,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买个软件技术搭建平台,连接居民区周边的商户,以导入流量的方式为自身牟利,但事实证明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遇上复杂的社区环境已经死掉了一批批的先行者。而能活到现在此类企业,一是有持续拿到融资(有资本维持运作),二是探索新的赢利点(继续画大饼争取早日盈利)。
步子迈的太快,资金跟不上
最近传闻社区001与蒙牛搭上合作关系欲卷土重来,但从社区001现在这状况来看,主动权应该是掌握在了蒙牛的手里。当初网传社区001高峰期估值20亿,就是好这样一个数据亮眼的明星企业,敗在了资金链上。001在全国扩张速度极快,做为超市搬运工以自建物流为核心连接社区居民,自建物流可谓是烧钱的重模式,在没有健康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下,扩张速度快,覆盖用户数据客观,没有充足的资本做后盾,却养出了规模,是最危险的处境。而社区001却没有在一开始多向前看几步,调整盈利的脚步。
各连接者趋于同质化
做生意无非越大越好,不对,应该是越赚钱越好。做社区O2O便利店、电商、零售等产品上门的只是进社区的一块敲门砖,开始都想以高频切入,再横向扩充品类,从而带动其他商业在能在平台上运转,现在回头看看还活下来的企业,不管是否盈利,菜单大致也都同质化了,能送上门的商品:外卖、商超、药品等;能送上门的服务:维修、美业、按摩等。
我们先来看看做社区电商、便利店等零售行业都涉及哪些主体:1创业者(平台搭建者)
2商户(服务、商品提供者)3物流(连接者)4物业(可以跨过,但不排除)5业主(一般作为消费者身份)6批发商。现阶段这六个主体涉及整个交易的整个过程,创业者想盈利也无非从这几个环节入手。
多数在B端摸索
初期最多的模式是,平台连接消费者和商户,这个时候的平台一般都是从商户身上扣点,初期的硬性指标就是圈客户,从消费者身上无处下手,反倒恶性的补贴竞争,使创业者不得不烧钱。现在证明这轻模式的打法要是没有独特之处或还没有强大的靠山只能沦为鸡肋。
再稍微聪明一点的玩法,就是带上产业上游,以爱鲜蜂为例,项目在形成规模后,以自身整合的便利店渠道资源做筹码对接上游批发商,进而在利用便利店销售赚差价,商品种类一旦涉及生鲜冷饮等特殊产品,还需相应仓储,冷链设备等做重,所以爱鲜蜂现在也不是完全的轻模式,但凡发展瓶颈后模式也必定要重上一些。再如考拉先生,前身是为房产物业做公众号运营,到自身运营公众号连接社区服务,凭借与物业沟通的先天优势,15年5月同从中海物业手中拿到800多个社区资源,之前考拉先生也只是做平台连接者,而16年前后从其动态和公司的反映来看更多的也在B端供货做尝试。
结语
其实不止是社区O2O,整个外卖O2O都在尝试探索新的赢利点,美团的快驴,饿了么的有菜,未来也不排除京东部分商品依托京东到家连接居民用户。如果作为平台的搭建者,想持久发展,又不想做太重,就要维护好以上主体,并为己牟利的同时,如何让其他环节上的玩家也能得到想要的才是可持续的平台生存之道。
作者:李宏川
- 该帖于 2016/3/18 13:54:00 被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