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对社会最大的影响就是极大地改善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对商业行为,商业模式的改变基本都是以改善信息不对称为前提的。加之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进步,通讯、物流行业的发展,软硬件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人们对这种变化的不断适应直到产生依赖,互联网真真正正地渗透到了老百姓生活的每个角落。
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影响重大的革命,都是以新技术的发明及大规模应用为基础的。从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直到近现代的科技时代,接下来将要发生的革命,影响因素要比以前的要多,但是不可否认,信息技术将是这场革命中最基础的要素之一。我们把接下来的时代称之为互联网时代也好,大数据时代也罢,这种大趋势的可能性,我想已经没有人去怀疑了。本文只想就这个大的趋势下,我们传统企业,特别是传统的地域性企业应该如何转型,谈一下个人的看法。大型的、甚至跨国的大型企业,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
本文第一部分将先列出本人整理的对传统企业+互联网的几种方式,然后逐个进行个人观点的说明。第二部分阐述一下个人对传统企业+互联网后的一些经营思路上的观点。第三部分讲我对互联网+的一些认识跟基于个人的认知,对将来发展趋势的一些看法。
其实互联网思维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只不过到了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作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强大过。为了更清晰的描绘这个现象,互联网大佬们取了这么一个名字加以区分。其实企业战略还是那些战略,只不过到了互联网时代其价值体现方式跟组合方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三种方式:1、凤凰涅槃;2、断臂求生;3、产业链条新机遇。
“凤凰涅槃”---不变就是等死,变有可能不死。
谈起互联网思维对传统行业的影响,有句话经常被提到,叫做“灭你,跟你没关系!”。一些传统企业,在还没有看明白怎么回事的时候,稀里糊涂的被“灭掉了”。这是因为互联网技术对传统产业链带来了重整。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上的角色以及这些角色的利益分配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更有甚者,随着“平台化”的概念的普及以及各个行业的平台建设的成熟,价值收益不断地“向后”转移,有些参与者明摆着赔钱,只能靠后面的赚钱的部门补贴“前方”。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小米模式”。小米乐视等企业造手机、造电视,其“醉翁”之意根本不在“酒”,而在于抢占用户手机、客厅的入口,发展其媒体及智慧家庭相关的一系列产品跟服务。面对这种不以一个生产环节,而是以整个产业链重塑为主线的商业模式,作为传统的生产企业的反应就有点慢了。
我想说的是,这种情况并不是个案。互联网技术打破了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壁垒,让一个产业链上的各种角色,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跟依赖关系越来越紧密,同时最终“用户”的话语权越来越重。注意这里我说的是“用户”而不是“客户”,这两个词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客户是以发生交易为目的的,用户是指贯穿产品或者服务的使用周期的人。作为传统企业,我们在考虑互联网化转型的时候,必须认真的分析,自己这个行业所属的产业链条。整体上分析一下,看看存在不存在这样的现象。未来的一个趋势肯定是以“服务”为核心,如果你提供的商品仅是为了更好的传递这个“服务”的一种工具,或者是这个“服务”周边工具的话,那就小心了。你必须站在整个产业链条的角度,重新给自己定位。传统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很被动。因为传统企业多是链条的上游,并不是直接跟用户接触的一层,而现在的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就是得“用户”者得天下。谁把握住了接触用户的入口,谁就有更大的主动权。
现在说重点,我们的企业应该怎么办?很遗憾的说,有些企业转型是无解的。因为优胜略汰是自然发展的规律,也是各行各业发展的规律。我如果仅仅是一家手机生产商(富士康那样的代工企业除外),如果我没有体量去整合价值链的话,面对小米、乐视这样的企业,我还是早点缴械投降吧,关门越早省下的钱越多。苦撑可能就赔光了。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留着资本,还是可以东山再起的。互联网转型虽然无解,但并不是说没有东山再起的优势。毕竟多年的行业经验跟渠道甚至人脉关系是实打实的。所谓“凤凰涅槃”实际上是指企业要敢于结合大趋势,否定自己,放弃主业,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并结合新的游戏规则,重构自己商业模式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相当痛苦,跟“死了一回”没啥区别。
上海有一家高科技企业,创业者是海归。开始是以研发智能手持设备为主,开发出了几个产品系列,在前些年,市场也算很好。随着近几年智能手机、平板的发展,慢慢地这些设备的优势没有了。但是,这家企业在芯片技术领域有自己的专利,很有技术方面的优势。他们不再做整机产品,现在这家企业的主业是为其他企业的产品设计芯片,赚的是高科技的利润。他们在新的价值链条上找到了自己的新的位置,并且真正的发挥出了自己的优势。前面说过,互联网技术打破了行业链条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壁垒,各个环节上的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密切,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就是这种新的价值链条的规则。站在一个行业的立场上来看,其实这样提高了整个行业的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带来的效果就是高质、低价。参与到这个新的链条中来就是生存下来的一种方法。
“断臂求生”---保存优势资源,砍掉劣势部分,与专业机构合作。
大企业喜欢搞多元化,但是在互联网时代,我认为中小企业更应该把“专业化”基本功练扎实。我想再唠叨一遍“互联网技术打破了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壁垒,让一个产业链上的各种角色,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跟依赖关系越来越紧密”。中小企业资源有限,经不起一些自己不擅长的环节上的浪费。在行业普遍效率低下的情况下,这样做的问题并不明显。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透明度不断的积累,不断的提高。任何一个细分领域都有很深的积累,并且获取这些信息的成本也越来越低。换句话说,这东西成本多少钱,业内人士一看就知道。这个前提就是,这位行家了解了行业的平均效率。信息的透明带来的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哪个行业是价值洼地,一下子就看出来。而经济发展的一个几本规律就是那个地方有价值洼地,哪个地方就会吸引资金,吸引企业进来 。最终各个行业的利润水平趋于平均。在这样的环境下,你想做的比别人好,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练好自己的“绝技”。因为在现在这个信息透明的时代,想找你的“替代者”真的太容易了,除非你练就了别人不可替代的“绝技”。而那些自己做的相对平庸的环节,还是交给效率更高的人去做吧。这样你即便是花钱请他们来做,可能也要比自己做更省钱。
以前开发商自己盖房子,自己卖房子是很正常的事情。现在开发商盖房子,专门的销售商卖房子是正常的事情。这些专门的销售团队,经过现代化销售技巧的训练。除了传统的销售渠道及手段,更会巧妙的利用各种社交圈子,开放性的社交平台等机会,发现高质量的潜在客户。如果开发商还是坚持自己守旧的套路的话,我想不会是这些销售精英的对手。信息沟通效率大大提高以后,资源的更有效利用就是大趋势。砍掉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在细分领域里面做精,强强合作才是挖掘产业价值链的最佳渠道。
“产业链条新机遇”---传统企业+互联网
写了这么多都没有写到互联网上,搞的跟跑题的一样。接下来谈一下传统企业如何触网。我认为,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的影响,最大的一点就是对渠道效率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说呢?信息的透明化以及传播效率的提高,原来靠信息不对称,靠消息封闭闷声发财,甚至搞灰色收入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另外,信息的反馈也不需要那么多的冗余环节,支付手段也变得轻轻松松。那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人们生活的互联网化对商业环境的直接影响就是什么呢?一个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拉近”了商品生产者与服务提供者跟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很多中间环节在这个时代是可以取消了。这是好事情,因为这意味着供应链条的效率提高了,产品或者服务到最终消费者之间的“加之损耗”降低了,谁先把握住这个先机谁就会在这场变革过程中获得优势。这也是件“坏事情”,因为链条是缩短了,企业面对的用户可能“更散了”。有些企业甚至直接打入终端个人消费者市场,以前跟渠道商“拉锯”,现在跟消费者一起“玩”。企业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利用互联网工具,从市场大后方的生产者,渐渐地走向前台,发展跟最重消费者直接对接的商业模式。
我曾见过一家蛋糕厂,生产蛋黄派那样的小糕点。自有的品牌,典型的传统企业。但是其质量真的不差,甚至比一些大品牌都要过硬。其严格的质量标准跟监控体系保证了品质。在中国,传统的进入商超的渠道层层盘剥,特别是新品,想进入主流卖场盘剥的非常厉害。构建这样的销售渠道也不是一般的企业能够负担得起的。这家企业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带来的机会,通过微营销,网络营销渠道,大大缩短了供应链。虽然不能进入主流大卖场,但是他成功的站稳了小型超市,夫妻店甚至直达小卖家及个人的销售链条,一样做的供不应求。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套路,可能这家企业的产品还是排挤在各大主流卖场之外,难以获得这么大的市场。
传统企业+互联网的一些经营思路。
这里我还要重申一下我的观点。互联网思维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只不过是在新的形势下,为了更显著的跟其它经营思路做出区分产生的新的称呼而已。互联网深入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大大地降低了沟通的成本,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当信息透明度越来越高,物流越来越发达的时候,想从产品本身做出差异化优势越来越难。不断的创新当然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但是能做到这些的企业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企业是提供普通的,差异性不大的商品或服务的企业。那么这些企业应该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更好的活下去?我认为在不能在产品本身上创新的前提下,那就好好打造服务体系吧。人们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相对于价格,用户的重心开始向服务跟质量偏移。
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我认为,最大的难度是经营者自己思维的改变。如果你还是原来的思维方式,是无法把握互联网带来的机会的。前面讲到一点,互联网时代对中小企业来讲,要求我们不断强化自己的优势,砍掉不擅长的交给更有效率的合作伙伴去做。对行业来讲,就是要促进行业链条上的小企业们抱的“更紧”,对用户来讲最好就是“一家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的感觉才行。例如干洗行业从业者。现在你不能站在一个干洗店的老板的角度上来看待经营上的问题,这样会让自己很被动。干洗行业实际上就是服务行业,提供的产品就是干洗服务。我们把干洗这个服务拆开来看有这么几个步骤:1、客户把要洗的衣服送到店里;2、干洗店洗衣;3、洗完后客户来取。我们看看这几个环节,真正需要干洗店完成的其实就是洗衣这个环节,前面的跟后面的都是为了完成洗衣或者说为了达成这个交易产生的附加行为。客观地讲,对洗衣店来讲只要好好把洗衣这个主业做好就行了。客户把衣服送到店里这个环节最好交给社区便利店,他们的店面分布及客户服务水平都要比干洗店要高。客户来取衣服的环节完全可以交给当地城市快递公司,送货上门。这样一来看上去还要支付给便利店跟快递公司一部分费用,开干洗店的不是陪了吗?不错,你确实陪了!互联网革命,革的就是还没有改变自己思维的传统经营者的命。你管你愿不愿意,我认为现在的干洗店的一个发展趋势将发展成为“干洗厂”。现在的干洗店合并起来,搬到房租更便宜的地方,形成干洗工厂。收衣服的活外包给便利店,当然要打好干洗厂的牌子。送衣服交给快递公司。根据现在的干洗店的成本构成,以及现在干洗店模式导致的淡季旺季问题,核算下来这种方案绝对效率更高,用户体验也更好。这里面我还没有讲的一点好处就是,“干洗厂”规模上来以后就可以拓展传统“干洗店”不好拓展的业务,例如承接宾馆,医院等较大的客户业务,发展地毯、大件干洗等服务项目。互联网会引导这个行业朝着这个方向走下去。互联网在这件事情上做了什么?互联网可以把干洗服务商家跟用户紧密联系起来,并且及时互动。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看到自己的衣服什么时候被取走,什么时候洗完,什么时候配送,什么时候到我手上。互联网技术是这个整个流程的信使,保证了整个链条的服务提供跟服务体验。你是顺应大势还是固守成规,这就决定了你的企业能走多远。
基于互联网的商业环境发展趋势的一些看法。
网络技术会变成像自来水,像电一样的基础资源,如何理解?我觉得“电”的例子比较好理解。电之所以能够商业化,是因为人们发现它可以照明,可以转化成动能等等。在刚开始尝试商业化的时候,我想可能也是发电企业跟用电设备制造商是一家,或者是非常紧密的合作伙伴。随着电的应用广泛化,使用规模的扩大,促进了社会的分工。发电企业一门心思研究发电技术,不断提高发电的效率。而电器设备制造商则不再关心电是谁提供的以及怎么提供的,只专心研究如何利用好电,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互联网现在正在处于“发电企业跟电器设备制造商一起”验证商业化的时代。将来互联网技术面向市场提供服务的方式可能不会像电这么单纯,而是以各种“行业平台”的形式提供。现在比较典型的就是淘宝、天猫以及京东这样的电商平台,他们是零售行业平台。这种平台是传统零售模式的补充,在有些领域甚至是代替。类似的,在其它行业出现这样的平台是早晚的事情。这个平台的建设跟在这个平台上从事经营的,是两个事情,不要混为一谈。绝大多数的传统企业应该是这种平台的用户,而不是建设者,当然,你可以提出意见促进平台更好地建设。
现在正处在各种行业平台建设跟完善的时期,各家平台良莠不齐,都会经过一个像电商平台这样的大浪淘沙的过程。虽然说这是大趋势,作为传统企业不应该拒绝加入这个潮流,但是我们也应该擦亮眼睛,客观分析再选择合适的平台。特别是一些信息化建设本就落后,对互联网的一些基本概念缺少认知的企业,更应该注意,最好找专家做好咨询以后,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