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  贴子
  |  

主题:新零售人的使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未来10年零售总额必须翻番

云阳子

积分:1074  联商币:791
  |   只看他 楼主

陈春花教授曾经说过:不确定性来源于这几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来源于消费人口的变化,一定要认真对待这件事情。所以不管认不认识互联网,你一定要记得这件事情,就是人群的改变。

我们应该深度了解一下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对未来10年(2016年~2025年)零售消费趋势的判断,把不确定性降低,目的就是增加企业竞争力或者生存能力。

一、中国人口结构趋势简析。

根据2015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可以看到几个很明显的趋势特征:

1)0-14岁的人口逐步回升:

从2012年开始持续几年回升,但人口增量不大,几十万到百万级别。这和国家鼓励二胎还是很有关系的,说明新生儿开始增多,预计将来10年内,每年几十万到百万级别的新生人口递增。这说明中国“少子化”的情况未来10年会逐步改变。

2)15-64岁的人口缓慢下降:

2013年应该是达到峰值,2014年开始下降,降幅是百万级别,属于缓慢下降。因为此部分人口基数大达到10亿级别,未来10年此部分人口应该在9亿多。这说明中国劳动力人口未来10年会逐步降低。

3)65岁以上人口上升明显:

数据一直上升,每年几百万的递增速度。根据国家老龄委的预测:“2013年至2021年是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年均增加700万老人;2022年至2030年为老龄化急速发展阶段,年均增加1260万老人。据预测,到2025年前后,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14%左右,进入到深度老龄化社会(国务院网站公开文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公开发言:“从2016年到2025年,中国社会将经历一个“超速老化”的阶段。”

4)人口总量是逐步上升的:

数据一直是每年大几百万的递增速度,离14亿人口大关只差3000多万,应该很快就可以达到。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说,中国低于预期的生育率将导致人口数量在接下来的10年内达到峰值,2025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4.13亿,未来10年总人口还是上升的,对中国经济还是利好。

5)一句话总结:

在未来10年里,中国人口有喜有忧。有二喜一忧,一喜是“少子化”的情况会逐步改变,二喜是人口总数量还在上升,未来可达14亿人口;一忧是“老龄化”不可逆,会加速进入老龄化国家。


二、中国未来10年消费趋势:零售总额翻倍

1)未来10年零售总额必须翻倍。

中国经济在未来10年内必须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迈进高收入国家行列。否则,2030年人口负增长+老龄化会使中国经济面临更多难题(国家卫计委认为,人口峰值在14.5亿人,人口负增长时间出现在2030年)。

2013年世界银行根据人均国民总收入水平做出的收入组分类,高收入:12616美元以上. 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研究所所长郑秉文在《人民日报》撰文表示到2024年我国将进入高收入阶段。用数字表达,就是现在10万亿美金GDP,2024年要达到17.8万亿美金(折合118万亿人民币)。

中国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万亿人民币,到2024年要翻倍到60万亿人民币,占到GDP的50%,才能够迈进高收入国家行列。

所以未来10年零售消费总额必须翻倍(超过60万亿),这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政治影响宏观经济,宏观经济又影响个人消费需求;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离不开大时代这个背景的。

国家统计局1月19日公布数据显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931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6%)。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32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商品零售268621亿元,增长10.6%,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33891亿元,增长7.9%。

按照以上30万亿基础数据和增长幅度(采用阶梯降幅方式),如果没有太大意外的干扰下,2024年是能够实现翻倍达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万亿。

在未来10年,中国零售业必须做出很多变革,影响到全球,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国外麦肯锡咨询的预测,未来15年(2030年),中国将贡献全球消费增量的30%,可能重塑全球消费格局。

2)人口与零售增长


人口数据对比表

 

2014(统计局数据)

2025(预测数据)

增减人数

0-14

2.26亿

2.53亿

增加0.27亿

15-64

10.05亿

9.63亿

减少0.42亿

65岁以上

1.37亿

1.97亿

增加0.6亿

人口总数

13.68亿

14.13亿

增加0.45亿

把2014年与2025的人口数据进行对比,我们对中国未来10年零售趋势做个大致的判断:

0-14岁人群:

婴童的消费除了教育之外,第二大就是零售服务,包括鞋服包、奶粉食品、婴儿用品等。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表示,国家每年今后大体出生1700万或者以上,现在每年1600多万新生儿。0到6岁就1亿人,或者超过1亿人,婴幼儿产品的市场非常巨大。国信证券指出,婴童消费包括用品和服务,市场规模在万亿级别。15年母婴用品整体交易规模达到2.3万亿,而婴童服务的内涵更广,同时需求呈高速增长,市场空间更大,预计每年有千亿级别的消费增量。

15-64岁人群:

未来10年内会减少4200万人口,人口降幅4%,这是数量;这部分人口是消费能力最强最旺盛的,面临着消费升级,人均GDP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2015年人均GDP7500美元,增长到2025年人均GDP12600美元,增幅接近68%;中国零售消费能否增长100%,还是非常有难度的课题。这部分人群年龄跨度大,消费行为差异大,但是购买力最强,也是零售消费的最大主力军,必须释放消费能力,才有可能未来10年翻倍增长。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65岁以上人群:

未来10年内会增加6000万老年人口,2025年预计达到2亿老年人口,老年人零售市场应该是大幅增长。人口增长了43%,这是数量;按照到2025年人均GDP的增幅50%来估算,那么65岁以上人群的零售市场规模将是2015年的2倍以上。

中国经济在未来10年内必须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迈进高收入国家行列。最大的挑战还是15-65岁人群,9亿多人口主力军人均消费能增长100%,未来10年零售总额才能实现翻倍超过60万亿。


三、未来10年零售重点聚焦15-65岁人群。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8》指出,中国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口生育率的下降,预计2030年左右中国人口将出现负增长。未来的10年是中国零售业的黄金十年,在人口还在持续增长的时间里,完善自己重塑零售业。

第三产业的零售业能否持续高增长,带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供应侧改革,核心就在于是否能够把15-65岁人群的零售消费总额翻倍,只有消费才能带动中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2016年,阿里研究院联合阿里巴巴APASS黑卡俱乐部发布《品质生活指南——互联网高端消费橙皮书》报告:尽管中国整体消费结构接近发达国家尚需时日,但高端消费群里表现出的消费特征,恰巧印证了麦肯锡报告中的结论(中国消费者正在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消费模式正在发生转变,消费结构和发达国家日益相像)。

麦肯锡《世界城市:全球消费视野》报告也指出,2030年中国劳动人口(15-59岁)消费额,将占到全球消费总额的12%。伴随收入提高,人均消费额将由当前的4800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10700美元。

华创证券在新消费系列报告中称,2015-2025年中国将迎来45-49岁消费人口高峰。从20世纪50年代的鼓励生育政策开始,后经历1962年三年大饥荒对人口的重创,再到1980年的计划生育,点点滴滴形成中国特有的人口增长曲线,我国未来10年将在2015-2025年迎来“46岁”消费高峰。

中国未来10年零售消费趋势的研究重点不是“少子化”“老龄化”,而应该聚焦在15-65岁人群,只有了解这部分人群的消费需求和习惯,释放更多消费力量,对中国经济转型才有更大的裨益。中国经济要闯关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中国零售业也要闯关,改变自身的弊病,提供更好的商品,让15-65岁人群释放更多的消费力量。


中国零售业的未来,就是新零售!阿里马云推动新零售的发展,线上线下融合,这是新零售人的历史使命。实体零售与电商,不再对立,而是相互融合,各取所长,实现1+1>2,中国零售业才会真正强大,带动中国经济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云阳子- 该帖于 2016/11/23 22:29:00 被修改过

FE飞企电商

积分:102  联商币:70
  |   只看他 2楼
新零售是一个很新鲜的词语,未来确实会更方面都打通,形成一个整体。传统企业又一个重大冲击波来临
---------------------------------------------------
FE飞企电商:为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搭建电商平台、全网运营与数字化营销、帮助企业重构产业链。0756-6866888

困难有多难

积分:3361  联商币:737
  |   只看他 3楼
不错的贴子,支持一下。建议管理加个精。
---------------------------------------------------
困难有多难?不去经历就永远不知道有多难。也许很难,也许仅仅只是一张纸的厚度而已……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