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  贴子
  |  

主题:宗庆后怒批马云,背后的真相呢?

新青年·杨专款

积分:168  联商币:78
  |   只看他 楼主

2016年最后的几天,央视《对话》栏目,娃哈哈创始人兼董事长宗庆后被问到对于马云提出的“五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和新能源)如何看待,老爷子直言不讳地表示:我认为除了新技术以外,其他都是胡说八道。一时间内,批评马云似乎成了一种政治正确。再想想之前,一些路边小店橱窗贴出的“淘宝所害,清仓甩卖”海报,实体经济的危机,似乎就是淘宝天猫所致,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笔者从事于实体商业,与阿里巴巴集团无任何联系,在此也不是想为马云翻案,只是想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关于宗庆后及娃哈哈

宗庆后,1945年出生,72岁。前段时间老爷子亲自乘坐高铁二等座的照片刷爆了大江南北的朋友圈,博得了很多人的好感。与此同时,有人贴出了2016年4月份,只比宗老爷子大一岁的任正非深夜在上海虹桥机场,独自一人排队等出租车的照片,大家纷纷感慨,这才是中国经济的脊梁,这才是我们的榜样。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先看看娃哈哈和华为最近2年的营收对比。

2014年,娃哈哈营收720亿,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排名第31位。2015年,娃哈哈营收494亿,排名第70位。从720亿到494亿,营业收入下降了足足226亿,跌幅31%①。2016年的销售年报虽未出来,但普遍预计不会很乐观。

再看看华为。2015年华为集团营收3950亿元,2016年预计营收5200亿元,超BAT三巨头总营收,同比增长32%②。一个下跌了31%,一个涨幅32%。娃哈哈到底经历了什么?有何过错?

过错1:没有稳定可靠的高层管理团队。

72岁高龄的老人,仍然奋斗在一线,这固然可歌可泣。但娃哈哈至今没有建立稳定可靠的高层管理团队,是老爷子的一言堂,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③一书中指出,企业很重视市场地位、生产力和获利能力等因素,但往往忽略“管理者的绩效与培养管理者”。创业初期的一言堂,可以聚焦执行力,可以迅速发展。但一旦进入成熟期,就必须建立稳定可靠的高层团队。人,总有自己的所长,有的人擅长产品与技术,有的人精于运营与市场,有的人是财务专家,组合在一起,便满足了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这便是德鲁克对当时的美国福特汽车、 通用汽车④等明星企业数年调研得来的结论。反观华为,从2004年美国顾问公司帮助华为设计公司中枢组织结构,到2011年进化为轮值CEO制度,由胡厚崑、徐直军和郭平轮流担任。这极大的解放了任正非的精力,可以从容把握企业未来宏观发展的方向和价值观,而不必事事亲力亲为。

可惜,娃哈哈至今仍是老爷子孤军作战,连亲生女儿都难以作为,平添了几许悲凉。

过错2:没有贴近顾客需求的创新。

财经作家吴晓波曾说过这么一件事,数年前曾有过一轮国外咨询专家与中国企业家的访谈调研,最终的结论是中国的企业家最缺乏的,是对自己消费者的深度了解,缺乏贴近顾客需求的创新。这个结论一出来,即使是吴晓波本人也感到震惊不已,要知道那正是中国制造如日中天的时候。经过这几年的观察,事实证明这些外国咨询专家没有说错。2005年,娃哈哈推出营养快线,一经面世,便火爆畅销,顶峰时曾贡献了娃哈哈集团近三分之一的营收。但是呢,到今天12年了,除了营养快线这个超级单品,娃哈哈再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了。2017年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短缺经济了,重视健康,重视品质的消费日益崛起,鲜奶制品逐渐成为主角,像营养快线、AD钙奶之类的勾兑饮品(此处的勾兑毫无贬义)不再是消费者的首选了。遗憾的是,娃哈哈自1987年创立以来的30年间,其主流产品线并未伴随消费趋势的变化而做出重大的调整。说的不客气,娃哈哈根本就无视当今消费趋势的变化,依旧活在30年前的荣耀里。就像康师傅方便面一样,走下坡路是一种必然。

《以客户为中心:华为公司业务管理纲要》这本书,记录了任正非在内部各种会议上的讲话。仔细研读之后,你会发现华为对客户需求的重视不是嘴皮上说说那么形式主义,而是深入骨髓般深刻。华为重视技术上的创新和储备,在全球是公认的。但是,华为绝对禁止闭门造车的技术创新,所有的研发必须是在建立在充分的客户需求调研基础上的。坚决杜绝出于个人情怀和个人理想主义的技术创新,因为那只是你个人想要的,不是客户想要的。道理是很浅显,但是真正做到的企业并不多。

1908年亨利·福特推出第一款黑色的T型车,市场反应十分热烈。在畅销了十余年后,美国社会发生了变化,人们收入逐渐丰厚起来,希望有更多的选择,而不是大家都一样。老亨利并未重视,仍旧迷醉于自己T型黑色车的成功,竟傲慢地扬言客户喜爱什么样的车悉听其便,我只提供黑颜色的T型车。此时通用汽车的掌门人斯隆,走出总部遍访全国各地的代理商与顾客,实地了解一线顾客的需求后,大胆的引入不同价格的车型以迎合具有不同购买力的顾客,每年变更车型以刺激需求,引进彩色车,接受旧车作为抵价来购买新款车,创立高档车以品质而不靠廉价取胜,成立分期付款购车的融资机构等等。这些做法在今天早已司空见惯,可在当年都属首创。最终,斯隆治下的通用汽车超越了福特,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笔者由此想到了自己曾经的经历,家居产品零售。那时的企划营销,也是从不研究顾客,不去研究顾客的需求是什么,不去研究新交付房子的户型结构与面积,从不研究什么产品适销,不去研究顾客需要的是板式还是实木,不去研究顾客的装修预算,不去研究产品组合,不去研究卧房四件套(床+2个床头柜+四门衣柜)套餐能不能最低3000元包销……闷着头设计促销方案:满2000元返1000元,无需购物抽汽车,诸如此类。不也是今日娃哈哈的做法吗?想想也是惊的一身冷汗。

过错3:沉溺过往,不肯正视变化。

2016年末,老爷子在反思娃哈哈的业绩下滑时,有这样的总结“娃哈哈虽然是最早做广告的企业之一,但当下媒体形式五花八门,传统媒体没落,新媒体崛起,娃哈哈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变化”。虽是反思,但笔者听出来的,更多是对中央电视台的留恋。老爷子似乎想不明白为什么中央电视台的广告不如以前好使了?为什么不能回到当年的一呼百应?为什么不能回到当年广告投放的简单和安逸?为什么要去面对千千万万的自媒体?就在笔者发表专栏的前两天,看到了这样的标题新闻《宗庆后:2016年最大的兴奋点是国家把网络管起来了》,不禁摇头叹息。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CEO杰克·韦尔奇2001年退休后,也没有留恋往昔,而是积极的拥抱互联网带来的变化,从其最近出版的《商业的本质》一书中,可以看出虽然退休,并未沉溺于自己往昔的荣耀,而是积极拥抱变化,老骥伏枥,讲学著书,成果颇丰。开放是一种心态,和年纪并无绝对关系。商业从业者,一旦活在留恋中,就是衰退的标记,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娃哈哈是一个令人尊敬的企业,宗老爷子也是中国制造的一个标杆人物。写下此文,只是痛感于娃哈哈的下滑。2017年,是娃哈哈的30周年,祝福娃哈哈可以重整旗鼓,走向新生。

(来源 联商网专栏作者 杨专款)

备注:

①数字来源:全国工商联发布《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报告》。

②数字来源:彭博报道华为轮值CEO徐直军,新浪财经转载。

③《管理的实践》,作者彼得·德鲁克,1954年首版于美国,后由机械工业出版社翻译出版。今日的中国,和50年代的美国极为相似,由短缺经济转向过剩经济,伴随着中产阶级崛起,个性化与品质化消费逐渐兴起。

④参见《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斯隆自传》,华夏出版社,2005年出版。

专款- 该帖于 2017/1/16 10:53:00 被修改过
---------------------------------------------------
回归商业本质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