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两年多前,我看到一位时尚编辑在朋友圈里的吐槽,表达的意思好像是:在用POP-UP STORE这个词时,先搞清楚它的意义。
吐槽对象是一家韩国品牌咖啡店,店中的玻璃柜台内放置着一些类似相片、钥匙扣等明星授权产品,并标以POP-UP STORE名号。
今早,第一财经周刊推送了一篇内容,名为《“打一枪就跑”的快闪店,是现在零售界最火的style了》。
之前也有朋友和我讨论,快闪店的定义究竟是什么?
我不是做理论研究的,所以没法用一套话术来说,这这这这样就是快闪店;并且,我认为商业是不断发展的,也许以后会有更多的形式出来,所以我们应该用开放的心态来面对各种商业定义。
但同时,我们需要在内心中,能领会到怎样的才算是快闪店,帮助自己能够有所判断,看到一个“店”时,能知道,这个快闪店做得好,或者这算哪门子快闪。
谈一下个人对快闪店的看法:
首先,为什么要做快闪店。
1. 对成熟品牌而言,快闪店实则一次营销活动,因为有钱,所以可以通过快闪店这样相对成本较高的营销方式来进行推广,当然话题性会更强。
2. 对新品牌而言,因为可能没钱,所以比起投入更高地做长期店,快闪店反而又成了成本相对较低的市场试水方式。
3. 对具备某些特质的品牌而言,例如我此前介绍过的mt胶带、或者第一财经周刊里提到的梦龙,快闪店或者类似快闪的合作模式,既保证了其在市场上的曝光度,也符合品牌自身特质的发展策略。
其次,快闪店有什么特质。
虽然同样是租场地、做的是短期,但它与搭台展示或展卖又不同。
差异主要在于:
1. 快闪店的“进出”应更为悄无声息,不会做很大提前量的预热,主要通过消费者的口碑传播,以达到更真实的火爆效应;
2. 有很明确的主推商品,同时吸引的是针对性更强的目标消费群体;
3. 在店装设计上巨花心思,我们看到过太多国外天马行空的方案案例,虽然这样成本很高。
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快闪店的名号被拿来滥用,正因为如此,才会产生朋友难以把握快闪店定义的结果,毕竟现在的消费者仍旧处于“养成”阶段,除了买买买之外,在认知上也需要引导和灌输,但绝对不是误导。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一个网红朋友在朋友圈发了条内容说:除了曾经工作的品牌,我从没光顾过任何一家快闪店,光听到这个单词我就要呕了。
而他曾任职的公司,是VF集团,相对而言,确实对POP-UP STORE这个概念的引领和把握会更准确。
现在10个打着快闪店名号的案例中,8个是令人哭笑不得的。
特卖
展卖
回馈
……
哪个词不能用
倒不是说快闪店有多高级,要为其辩护,我和它又不熟。
我只是希望不管是商场还是品牌,在做所谓的快闪店前,先搞清楚它的含义,它应该是一个很酷的概念,如果要做,商场和品牌一起好好讨论方案,做出点样子出来。
给消费者创造点对商业的美好感受,没毛病的。
daftkaga- 该帖于 2017/2/16 10:09:00 被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