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科技自媒体人,一直关注着互联网各大巨头的发展,虽然偶尔腹腔难填,写一些关于企业公关们不爱看的文章,但我感觉只要价值观正确,也只能笑呵呵的继续前行了。虽然我TM知道有时候这会得罪客户,让甲方公关对接人感觉我这个人不靠谱,丧失诚信,但好歹腾讯微信内容审核部门比较给力,每次都是以“不符合投诉”回绝,这时候,我感觉还是有一定成就感的。毕竟,假如大家都在说逢迎企业的话,那么,我感觉真的离危险更近了。良药苦口利于病,你站在职业的角度来看,或许对不起你;但你站在CEO的角度来看,或许真的视野就不一样了。吐槽一下最近的感受,毕竟好长时间没写了,权当是个引子吧。
这次咱们来说说小米这个事。什么事?往大了说是关于商业诚信的事,往小的说是一次合作失误的事。当然,能够引起媒体热议的,还是大事,毕竟小米这个品牌在国际上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昨天小米举行了新电视产品发布会,核心的两点就是第一产品内存变大了,第二支持语音控制了。以从事这么多场发布会的经历来看,感觉这个确实浪费了发布会的意义。而参与这次发布会的许多媒体人也纷纷吐槽,对小米电视的新品表达了内心强烈不满,但表面上还是应该给以掌声的。毕竟,伸手不打给钱的,写稿不写客户的。但就在小米电视宣传语音控制为其产品特色之后,今天与其合作的出门问问就过来打脸了,原来这个语音技术不是小米主导开发的,而是与出门问问合作的,且在发布会上没有遵守商业承诺,将最后一张含有出门问问的PPT直接删除没提。这就悲催了,人家免费给你提供技术,你连个合作展示都不给,而且双方合作备注都是免费的。所以,出门问问今早就开始发文声讨了,然后各大媒体开始转载了,然后大家都知道了小米的为人了。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当大家都觉得小米这个事做的不厚道的时候,我对此一笑。因为见怪不怪了么,毕竟小米之前将自己的营销普世的时候,我算是见识到它们的可怕了。这次也是个惯性使然,毕竟基因是很难改变的么。好了,言归正传,严肃的说,小米急于推出新品,推出其号称语音特色的电视产品,说明其内心是焦虑的,因为在其将智能家居作为战略的时候,电视终端的市场覆盖量就应该是最基础的。
刚看了一篇文章,说迄今为止,小米只针对电视销量公布过两次数字,第一次是小米在18亿元入股爱奇艺的发布会上,小米总裁林斌表示双十一当天下单小米电视2的数量不仅超过米粉节,更是远超友商;第二次是年度数据:2014年小米电视销量为40万台。此后再也没有公布销量、激活率和市场份额。后续再有记者问官方销售数据,一直没有正式回复过。
不公布销量,这对于一直以营销见长的小米来说,确实有点不可思议。但放在市场这个角度来讲,正如笔者在前面所说,对市场已经产生了焦虑,产生了恐惧,为什么这么说呢?来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智能电视市场是一个定量市场,各个企业的疯狂涌入已经将这个盘子瓜分的差不多了。虽然小米依靠互联网打法在品牌上转化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其供应链、渠道分发上面的薄弱,不足以支撑其继续玩下去。而且传统电视巨头比如海信、TCL、创维一直在产品上进行创新升级,在三四线城市依靠多年积累的渠道和品牌效应可以快速圈户赢得市场先机和产生现金流。况且小米主打的又是高性价比概念,一旦供应链成本上涨,就有点吃不消了。据新闻报道,受限于供应链成本上涨,小米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进行了两次产品涨价。
其次,智能电视是一个周期较长的产品,用户购买完之后在家用个三四年应该没问题,与手机在消费频次上还是不一样的。我想这也是小米看重的一点,毕竟通过快速圈占智能电视市场份额,可以沉淀规模级用户,然后进行智能家居战略落地,但目前的阻力就在这里,面对传统巨头夹击和自身短板困扰,市场无法再继续啃下去。
第三,智能电视是时刻与用户产生互动的产品,小米电视内容上的贫瘠及前期玩的过火的营销战术,已经促使用户从感性观望转变为理性购买。可以说,小米教育了用户如何可以更好的选择智能电视产品,仅此而已。
综上所述,智能电视产品周期过长、内容受限、供应链价格上涨、传统互联网电视巨头夹击、用户从被忽悠到理性购买等,都构成了影响小米电视市场销量的制约因素。此次急于推出带有语音特色的电视新品,无非是想凭借差异化赢得市场青睐,但又被出门问问直接发文打脸,笔者感觉小米的生态布局确实有点举步维艰了。
市场的焦虑做公司的都必须经历,但为了解决市场焦虑而丧失商业合作之间彼此尊重、平等的价值理念,这就是品质问题了。小米的天花板在哪里?在自己的骨髓里,不自查自纠,即使站的高大,地基不稳依然会瞬间倒塌。(文/独孤依风,首发深喉TMT,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