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两会在科技方面什么最热?AI(人工智能)绝对是最大的热点之一,伴随各位两会代表对AI的讨论日渐深入,一场“AI+”的变革正在呼之欲出,走向深入。
两会代表热议AI,杨元庆的“水滴论”引发关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这已经不是人工智能第一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曾经提到,“一方面要加快培育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新兴产业,另一方面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
今年的两会代表的热议话题中,AI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带来的四项提案中,有两项与AI有关:希望国家出台政策鼓励人工智能的开放平台和关于无人驾驶。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长马化腾则认为AI应该从垂直领域着手。
这其中,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关于AI的建议最为令人关注,他带来了行业智能、智慧医疗、绿色制造、幼儿教师权益保障、加快北京建设国际化科技创新中心五个方面的建议,其中很多都和AI有关。
“水滴论”的行业智能是我觉得最有标志性意义的建言,杨元庆表示,AI一定要和行业结合,形成真正有效的行业智能,就像水滴一样渗透到各行各业,才能真正实现智能的未来。其中关于智慧医疗的建议,也是类似,就是将AI这个水滴应用在医疗行业,让医院走向智能化,让病人好看病、看好病。
让AI回到地面,行业智能是更理性的方向
我认为,这个建议很理性,也提得恰逢其时,让AI从浮躁的空中回到实在的地面。
Gartner有一个技术成熟度曲线,大意是指任何技术都会在初期经历一个疯狂的炒作周期,这个时候往往不是实质应用的高峰期,只有当炒作退潮,技术才会回归理性,走向真正的应用。
AI也不例外,这两年炙手可热,但是却存在两个误区。其一,是过于注重消费端,忽视行业端,在英国、以色列等国家,企业级服务的人工智能项目占据整个人工智能项目的85%以上,而在中国这个比率还相当低;其二是过于注重单点的技术,而忽视了系统的场景,如人脸识别火爆,一度很多人认为AI就等同于人脸识别,智能音箱扎堆上市也是如此。
在这个时候,杨元庆提出行业智能,将AI比作水滴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个“水滴”的比喻是很贴切的,第一层含义是无处不在,AI不应该只是存在于消费端,而是应该在消费端和行业端都无处不在。之前我们提“互联网+”,既然互联网正在向AI升级,那么“互联网+”也应该升级为“AI+”,AI和任何行业的结合都有可能。
第二层含义是融合渗透,AI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像水滴一样渗透到实体经济中,渗透到各个行业中,才能带来价值,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此前,互联网兴起的时候,曾经有过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大辩论,初期互联网思维盛行,一度出现重互联网而轻实体的观点。但是,后来事实证明,互联网只有和实体结合才有价值,AI更是如此。
换言之,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会经历一场“AI+”的变革,这种变革是全面的、深刻的。以制造业为例,“AI+制造”带来的是智能制造,千万不要认为这种变革只是在制造环节,只是什么机器人、自动化的流水线。去年12月,杨元庆就曾经针对智能制造提出,智能制造不只是发生在制造环节,而是研发、生产、供应、销售、服务的制造全链条的智能化。
中国制造一方面面临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低成本的压力,另一方面也面临美国等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制造业的挤压,这个时候“AI+”带来的中国智造升级是重要的应对之道。制造业如此,其他行业也类似,在AI上中国处于和美国相同的起跑线,行业智能给中国实体经济提供了新动能,也带来了弯道超越世界巨头的良机。
联想的智能转型为其他企业带来了什么?
为什么杨元庆在AI上的观点和其他互联网巨头不同?为什么率先提出行业智能的是联想?这是因为联想本身拥有深厚的制造功力,并率先开启了一场智能转型,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无数的经验教训、酸甜苦辣。
杨元庆有一个著名的“三波战略”,从“PC”到“数据中心+移动”到“设备+云和基础设施+云”。实际上,第三波就是“AI+”的两个维度:消费端的AI化和行业端的AI化。联想的这场智能变革是坚决的,All in AI,甚至经历阵痛仍然坚持,但是蜕变后,现在的联想已经今非昔比。
在消费端,联想已经不是那个传统的PC厂商,在CES2018上,联想获得80个奖项,其中有2/3是非PC,Mirage系列的AR头盔、VR相机Mirage Camera等都迅速成为了相关领域的领导者;在行业端,联想自己的联宝工厂、武汉基地都树立起相关智能制造领域的标杆,ThinkPad笔记本电脑产品的个性化定制率高达70%,联宝自采用智能化解决方案后,成本减少15%-25%,制造效能提升25%-45%。
更重要的是,联想在走向开放,将自己在智能上的能力进行输出,赋能给其他企业,帮助他们在智能浪潮中转型升级。在消费端,联想不再只是自己做设备,更是构建联想智能生态,将自己在产品、渠道、服务、AI、资本上的能力输出,赋能其他厂商走向智能,刚刚结束的巴塞罗那MWC传出的消息,联想 Connect IoT在中国的蜂窝连接数已经超过千万。
在行业端,联想也在将自己在大数据上的技术和经验整合为联想LEAP的平台对外输出,目前已经覆盖智能制造、智慧医疗、工业维修、智能零售等垂直行业。以某医药企业为例,联想通过自然语言智能化处理替换传统人力,把原来150人降到30人以下,通过渠道自动化管理大幅提高了数据处理的准确率和效率。所以,知道为何会是杨元庆提出行业智能?因为联想早已经在如此多的垂直行业耕耘智能,它最知道行业智能化的迫切。
展望未来,在“AI+”变革的大浪潮下,一定有无数中国企业走向智能转型,联想的先行探索提供了一个样本,这个中间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将让中国的很多企业少走弯路,更快地迈向智能化的未来。同时,杨元庆关于行业智能的论述,也是理性的声音,过于浮躁谈论单点的技术并无太大意义,只有将AI尽快地系统性应用在自己的企业中,才是很多企业当下最应该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