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冠军错位家乐福 “生鲜”超市圈地社区

来源: 联商网 2004-10-15 10:21
  日前,家乐福集团的另一个超市品牌“冠军”试水北京,这个专门针对社区,经营生鲜类食品的超市开业引起了零售行业的关注。此举表明,外资零售抢滩中国的步伐已经从单纯的地域扩张转向对业务种类的立体布局。“我们要争取2008年前在中国开40~50家店,并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这是家乐福全球超市总监华耶沃的野心。

  专门从事超市研究的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吴小辉认为,冠军的劲松店只是一个样板店,实际意图是在跑马圈地,利用家乐福大卖场的资源,走“鸡群式”扩张模式,填补大卖场辐射之外的市场。

  从这点上看,冠军是一个专业特色店。另外,家乐福大卖场的资源为它提供了质量和信誉的保证。从社区营销和超市业态的角度冠军都实现了错位经营。

  “无疑,这是一块市场空当,冠军是要整合食品资源链,应该引起国内零售商的警觉”流通领域专家宋则对记者说。

  吴小辉和记者谈到,冠军目前开几家店并不重要,而且可以肯定它在一段时间内是亏本的,能否形成规模,锁定生产渠道和集中配送决定了“冠军”的生存发展。

  冠军属于专业店,在生产、加工方面的管理比较复杂,附加成本较高。生鲜产品有两个特点,一是生产周期长,另一是销售周期短。这两点要求它必须有迅速、有效、快捷的加工基地。虽然家乐福的采购渠道是它的一个资源,但也只能从质量上保证,两者经营的种类还是有很多区别的,从长期的发展来看,价格优势的保证还得靠冠军。因此冠军更重要的工作是基地渠道的投资建设。

  而记者从在家乐福工作的一位朋友处得到消息,家乐福已经在北京周边选定了几处生产基地,和生产商及供货商合作,自己参与控制生产。

  人民大学营销专家黄江明说,这种模式其实是以零售商为主导的商品开发、供应链管理。采购难度很大,冠军在采购和渠道管理上类似沃尔玛,注册了许多自己的商标,有自己的质量控制标准,它一半以上的产品是自己开发或者和制造商、供应商谈判定制的,贴自己注册的商标。

  虽然冠军针对社区的生鲜食品专业经营能否发展还有待时日,但这种业态的采购经营管理模式是先进的。黄江明指出,目前国内零售业的采购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分工上,不懂得参与开发特色产品,大多经营全国性的品牌,种类和销售模式单一,导致单纯的价格竞争,毛利也薄。而不管是沃尔玛这样的综合大超市还是冠军这样的中型专业超市,他们产品的价格虽然低但毛利并不低。此外,宜家和7-11也是零售商主导商品开发的典范。国内企业更应该向国外零售商学习的是渗透、控制和管理渠道,开发新的产品品种,尝试开发新的业态从而细分、挖掘和引导市场。(中国经营报)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