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超市“生鲜业”:新鲜+生疏=生鲜业?
来源:
2005-02-05 14:34
但从经营面积看,这个生鲜区并没有变大,却容纳了比以前更多的商品,同时又不让人觉得拥挤或杂乱。万福隆有关负责人说,消费者看到的仅仅是表面的改变,而这些改变其实是因为对内在的经营模式、经营规则和经营标准进行变革后带来的。
商家摸着石头过河
经过最初的尝试,万福隆感到,海口人的接受度在发生变化,生鲜经营已是一股不可逆转的趋势,未来的超市将决胜于此。但生鲜经营显然不同于超市绝大部分标准化商品的经营,需要更为专业化的操作。
在决定做大生鲜业之后,一年前,万福隆把在沃尔玛从事生鲜经营五年的李宁“挖”了过来。一年后,李宁说,感到筋疲力尽,比在沃尔玛累多了。
李宁的累来自于海口生鲜业的空白。李宁说,别说顾客不理解生鲜,就是商家自己也没搞清楚什么是生鲜。大卖场开设生鲜区最早于1996年由洋超市引入国内,但无论对洋超市或国内超市而言,经营中式生鲜充满着挑战。洋超市几十年积累摸索的一套西式生鲜经营模式,显然无法全套照搬到中式生鲜经营中。所以对洋超市而言,在国内这几年的发展完全是一个适应和再学习的过程,同时包括培养自己合格的供应商,逐步引导消费习惯等。对国内超市来说,在投入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元的生鲜经营设备后,再按照农贸市场的方式来经营生鲜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新的经营模式和标准尚待建立和建设,同时,各大卖场近年来纷纷引进生鲜经营,使得国内的生鲜经营人才奇缺。
对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海口超市来说,这一切显得更为困难。所以,李宁的日常工作除了忙于采购中的讨价还价,更多的精力是花在把自己在沃尔玛学到的那套生鲜经营技巧,转化成适合海口的生鲜经营模式和管理标准,使员工或供应商不再继续稀里糊涂。
供应商还是旧脑筋
没有供应商的配合,大卖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多年来对口批发市场的生鲜供应商,其灵活而充满变数的经营方式,现在要满足以现代大生产思想,以标准化模式来经营生鲜食品的大卖场,显然需要一段时间。
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超市生鲜业的相对成熟和激烈竞争,初步培养起当地一批合格的供应商队伍,而巨大的市场容量正促使供应商进一步细化。而海口的生鲜供应商则依然是“小米+步枪”,往往一部摩托车,几个菜筐就是所有的装备。对他们来说,把生鲜食品送到农贸市场与送到超市并没什么不同,他们还不习惯用超市经营生鲜的思想来为超市组织相应的货源。
供应商的不成熟加大了海口超市生鲜经营风险和难度,同时,由于市场容量的限制,一些配套行业如配菜业等在海口仍是空白,各超市只能自己制作配菜,考虑到成本和损耗,海口超市在配菜经营上只能小心翼翼,无论在价格、种类及数量上都大打折扣。
消费者不易讨好
而海口人显然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从万福隆经营北方口味、麻辣口味的成功,到大同货仓生鲜区文昌鸡、海南粉大受欢迎,顾客群在逐渐增多。同时,在海口从温饱家庭向小康家庭的转变中,大家对价格的敏感也将逐渐转变为对安全、健康、舒适、绿色的关注。
谁也不会否认这将是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就目前来说,海口超市要想说服消费者,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价格和新鲜依然是绕不过的坎。
理论上,商家似乎可以绕过。就价格来说,商家说可以靠大批进货压低进价,进而降低自己的经营成本;说起新鲜,商家说可以靠投入数十万上百万的冷冻、冷藏设备,使生鲜比农贸市场更新鲜、更卫生。
但现实是,就海口目前的生鲜经营规模,还不具备与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而目前生鲜供销产业链的脱节,导致生鲜并不能直接进入商家冷冻冷藏系统,使新鲜度大打折扣。
(海南日报)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