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郑州亚细亚:冲击与沉淀

来源: 陈纪英 2008-12-16 09:48

  



  城市记忆:郑州

  年份典藏:2005年

  2005年,郑州宣布打造二七区七条商业街,由此拉开这座城市商业扩张的新序幕。作为一个脾气难以捉摸的商业形态,商业街在郑州的发展一直踌躇不前。而从这一年开始的商业街冲刺则把郑州的商业形态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到2007年年底,郑州德化商业步行街“加冕”为中国“著名商业街”,标志着这场城市商业运动告一段落。
 
  很少有失败的企业家受到如此的赞扬和包容,王遂舟除外。

  很少有一个城市把一个失败者当做英雄,郑州除外。

  野太阳亚细亚的发展史,已经被当做郑州商业兴衰的历史坐标。

  苏醒

  1982年,20出头的河南大学毕业生阎铁成,刚刚到郑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工作,他研究的是商贸。

  在离郑州不远的开封,后来担任了郑州市市长的陈义初,彼时的职务是开封拖拉机电机电器厂厂长,这是个令人羡慕的职务。

  在那个供不应求的时代,即便是厂长,陈义初也并不能总买到猪肉,“肉少,都是拿票买,想要每次都能买瘦的,那可不容易。”

  1978年到1984年,郑州的商业处于黎明前的沉睡期,对于学历史的阎铁成来说,商业的概念,现实的内涵远比历史贫瘠得多。

   “郑州和商业的渊源很深。”阎说。

  传说中,商王朝的建立者,其祖先是跟着大禹治水的一个大臣,在迁徙过程中学会了交换产品,因此,从事商品交换的人才被后人称为商人。

  阎铁成很快不用再为郑州没有合适的商业案例发愁了,1983年,紫荆山百货大楼建成开业。

  当年的4月1日,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紫百”在当时还称不上繁华的市区东部闪亮登场,很快便在河南省会引起一阵“骚动”, “那盛况令人难忘。车流如织、人流如潮,可以说全市的人全部涌向了‘紫百’……”在郑州生活多年的史璞说。

  开业仅仅19个月,“紫百”便收回了全部投资。不过,这多少是因为那时全国处于供不应求的年代,“买卖没有不赚钱的”。

  1983年,改革开放在农村已经全面启动,农民自留地的东西可以交易了。郑州的大街上,经常会看到换大米的农民。这些农民把黄河水浇出来的上等好米拉到郑州,换到更多质量稍次的面粉或杂面,以解决温饱问题。

  不管是后来曾担任郑州市商业局副局长的阎铁成,还是后来与亚细亚过从甚密的学者史璞,以及担任了多年郑州市领导人的陈义初,都没有预料到,中国的现代商战会在郑州开幕。

  高潮

  不论是1983年开业的紫荆山百货,还是已经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开幕的郑州百货大楼,在供不应求的年代,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能有足够的货物。

  1988年,出现了席卷全国的抢购风。在郑州,物价也一直蹭蹭往上蹿。在阎的记忆中,“连那种带大洞的毛毯,都被抢空了。”

  也就是在这种“做买卖就能赚钱”的情况下,一个后来搅局全国百货业的百货公司开始酝酿,他们的带头人正是王遂舟。

  这一年,刚刚30出头的王遂舟从空军转业后,就任郑州市信托公司下属的二马路家电商场副经理。如果不出意外, 他本来会在这家国有商业企业里按步就班的发展。但是,正在筹建中的郑州第一个大型股份制商厦——德化商场让他热血沸腾了。

  他的第一大手笔是做广告。彼时,中国百货业尚无做广告先例。而在郑州,各大国有企业的宣传费用都有严格的额度限制,也很少做广告。

  1988年底,商场尚未开业,他就拿出1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广告。在国人的记忆中,“亚细亚”这三个字,开始跟百货联系在一起。

  1989年5月6日,营业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郑州亚细亚商场正式开业。亚细亚开业当天的盛况,后来被认为是中国百货零售业改革的一座里程碑。

  这个新商场绝对不像传统国营商场那样暮气沉沉,而是满足了当时人们对美好购物体验的一切想象。在硬件设施上,王遂舟不惜血本,按照星级宾馆布置,四处鲜花绿草,还把人工瀑布引入营业大厅。

  “当时郑州最漂亮的姑娘,都以在亚细亚工作为荣。”曾给亚细亚做过入职培训的史璞说,按照规定,进入亚细亚的新员工,都要经过3个月的封闭式入职培训,“站姿、什么时候打招呼、微笑露出几颗牙齿,培训严得跟空姐差不了多少。”

  1990年,亚细亚的营业额达到1. 86亿元,一举名列全国大型商场第35位,成为上升速度最快的一匹黑马。此后3年,亚细亚的营业额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递增,稳居河南第一。

  1992年1月,纪录片《商战》在中央台播放,震动全国,王遂舟的名声也登上顶峰:每月有100家企业到亚细亚取经;中央领导、外省领导乃至外国首脑也被安排到亚细亚观光。

  王遂舟成为了中国商业改革的先锋人物。他敏锐地捕捉住当时商业部长胡平首倡的“商业文化”,以“商业文化”视角系统总结亚细亚的创新试验,一度赢得国家主管部委高度赞许而成全国典型。

  同年10月,王遂舟当选为“第三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稍后被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93年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特别发布嘉奖令,对王遂舟个人通令嘉奖。

  转折

  不过,王和他的亚细亚的光荣梦想并未持续多久。王的浪漫天性铸就一时的辉煌,却无法建立一个长久繁荣的商业帝国。

  就在亚细亚最为红火的1992年,陈义初从汴梁城来到郑州,担任郑州市副市长,已经名声在外的亚细亚当然成为陈义初关注的焦点之一。“当时郑州市政府很支持他。”

  “他们在外地开连锁店,我去剪彩了。”改革开放30年后,郑州市前市长陈义初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当时郑州的商业能走出去,我们很开心。”

  同一年,小平同志发表了南巡讲话,“小平讲话让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阎铁成说,“亚细亚带给我们的是一波波的激动和热情”。

  辉煌的同时,危机潜伏。

  1994年,在省内的连锁店遍地开花后,王带着他的亚细亚进军省外,到北京、广州、天津等大城市布点。他仍然复制了郑州那一套铁血战术。

  这种四面楚歌的处境,一方面是当时的地方保护主义,一方面是亚细亚的铁血扩张政策。“他去了各地应该拜拜码头,不过,这不符合王的性格”。史璞当时的建议并未得到采纳。

  “盲目求大求新。”当时的王遂舟,在听取下属和外聘专家对公司的建议时,判断标准如下:第一,这个想法是不是第一个;第二,这个想法能否在全国引起轰动,“满足这两点,王就点头。”

  在王雄心勃勃的盲目对外扩张时,亚细亚的内部管理越来越混乱,“王不懂管理”。史璞记得,因为快速扩张,人才储备跟不上,今天是一个连锁店的小主管,明天可能就到另一家连锁店当总经理了,“在亚细亚,不愁没有升迁机会。”当时,亚细亚全部员工平均年龄19岁,领导层平均年龄24岁。

  在亚细亚之前,中国并未出现成功的连锁百货业,“他们没有值得借鉴的经验,只有摸着石头过河,要么趟过去,要么溺水而亡。”史璞说。

  这和阎铁成的看法很类似,“最先的一拨,肯定要倒下。”而且,当时的大环境也给亚细亚的发展雪上加霜。“当时,整个百货业都从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

  在这种内外夹击下,亚细亚开始走下坡路。1997年,王遂舟酝酿离开,亚细亚最终走向穷途末路。

  自古败者为寇,不过,失败的王遂舟依然是英雄。“亚细亚率先走出了市场经济的路子。”陈义初评价道。

  “亚细亚之后,郑州的第三产业等服务业面目焕然一新。而且,这个内陆省份的城市能在中国商业史上浓墨重彩一笔,王遂舟和亚细亚功不可没。”阎铁成认为,亚细亚发起的这一轮商战,是中国现代商业的奠基石。

  对于商战为什么发生在郑州,陈义初认为,原因之一,相对于深圳等沿海开放城市,中原受固有观念的影响更深刻,“然后以亚细亚为代表的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碰撞得会更猛烈一些。”
 
  城市底片

  复兴的努力

  1997年,陈义初开始就任郑州市市长。相比于王遂舟经营一个连锁帝国,陈义初“经营”的是一个城市。 

  回忆自己在郑州十年多的从政经历,陈义初有自豪,也有遗憾。“郑州市是在这一段时间起了一个比较大的变化,打造了现代化的基础。”

  上任之初,陈义初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在飞机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交通工具的时候,郑州仅仅靠着铁路枢纽的优势来发展经济,够不够?

  那时他正当壮年,每次出差到北京,他都是坐一夜火车,办完事晚上就坐车赶回来。有一次,他从北京回来后的当天午休,闹钟响了几次都没有将他叫醒。他这才觉得,自己年轻还这么累,年龄大的人、有急事的人该是多么地想坐飞机以节约时间呀。

  1998年8月28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落成典礼上,一市之长陈义初在接受采访时话未出口便热泪盈眶,这种复杂的情绪没有建过机场的人根本无法体会,“一个城市如果没有飞机,就不能算真正的开放。”

  6年后,陈义初在任时筹建的空军马头岗机场也如期落成,成为空军最好的军用机场之一。时至今日,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他仍然说:“我很荣幸在我的市长任期内建成两个机场。什么时候郑州真正成为中国的一个航空枢纽了,郑州才能成为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

  在新郑国际机场落成的同年,国务院批复了《郑州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至2010年)》,郑东新区的建设开始起步,这个新区的面积和郑州老城区差不多。郑州以往的繁华地带在西边,那里是传统的棉纺织业等工业区,郑东新区的主要产业则是包括金融在内的第三产业。

  平衡和谐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阐释。在郑东新区建成后,郑州市政府仍然呆在西边,“我们希望整个城市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东部起来,并不代表西部没落了。”陈义初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因此,郑州市委市政府并没有搬到郑东新区的打算。

  2008年10月,当记者来到郑东新区时,一个切身的感受是,漂亮建筑很多,人烟很稀少。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他往东区拉的客人,都是外地的,“基本上都是来会展中心开会的,平时少有人来。”晚上的郑东新区,更是灯光寥落,“这些房子里大部分都没住人。”这位司机说。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院原院长、省经济学会会长杨承训曾说,郑州商贸发达了,但是其他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没有跟上来,缺少在全国影响大的大型企业。

  不过,陈义初并不这样认为,“行行出状元,谁能说速冻食品没有出路呢?!”陈认为现在的郑州更加成熟了,“我们更强调利用自身优势了”,除了棉纺织业,让陈义初津津乐道的还有郑州的速冻食品,三全、思念等行业内龙头企业,占据了全国速冻食品六成以上的市场份额。

  陈对郑州的发展期待更高。每逢中秋、春节时,中央电视台播放各地的欢庆新闻时,郑州要么没有,要么被排在了后面,“这说明,我们的城市,还不够重要,我们还需要发展。”

  2006年出台的郑州“十一五”规划提出,要把郑州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现代物流商贸城市、交通通讯枢纽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不过,郑州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经营报)

本文为联商网经陈纪英授权转载,版权归陈纪英所有,不代表联商网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