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关店潮逼转型 便利店开打“快餐”新牌

来源: 联商网 2012-12-13 17:12
关店潮逼转型 便利店开打“快餐”新牌

  因毛利高且网购无法替代,重压之下便利店纷纷加大“零售快餐”业务占比

  人工、租金、原材料成本的不断飙升正在成为一线城市便利店、大卖场持续扩张的最大拦路虎。继多家知名超市面对租约到期、后续租赁无望的心痛结局之后,近期,关店潮再度席卷便利店,其中7-11罗森全家等外资大牌均难以幸免,广州、上海等地接连爆出止损关店的消息。面对这轮惨淡的行情,南都记者调查发现,这些便利店企业开始另辟蹊径,向“零售快餐”领域急速转型。

  核心商业区店铺食品比例高达九成

  今年,上海、广东的7-11分别关闭了20多家便利店,而上海、重庆的罗森,好德和可的等中外品牌近日均传出关店消息。

  “店铺选址的差异,对每个门店每平方米产出业绩存在很大的影响。”一家便利店拓展人士向记者透露,该品牌便利店的内部标准是单店日营业额需达5000元才算及格,否则店铺将很难生存。记者了解获悉,以往便利店的租金在销售总额中占据8%-10%的比重,但现在这一占比已经达到了25%-30%。这意味着,如果单店日均营业额少于最低生存门槛,除非具有战略意义的门店,否则将陷入亏损困境。

  为提高销售业绩,便利店企业纷纷尝试高毛利商品,“零售快餐”开始成为各家便利店争夺的新领域。“在日本,这样的食品加工企业很多。他们一般利用中央厨房制作快餐成品,然后向便利店配送,形成一种‘零售快餐’的模式。”广东省流通业商会执行会长黄文杰表示。

  柒-拾壹(中国)投资公司董事总经理井上富实夫之前向同行透露,北京7-11便利店的销售额中,便当、好炖、包子等鲜熟商品销售占比52.6%,加上牛奶、面包等日配商品占比60%,这些产品利润率较高,可占整体利润的66%。据井上富实夫透露,北京7-11便利店单店日均销售额超过1.1万元。这一水平,是国内同类型零售企业望尘莫及的。

  “日杂商品虽然毛利高,但其周转速度不快。便利店空间相当有限,如果不能实现销售,就会导致亏损。”上述便利店拓展人士表示,何况眼下网店销售风生水起,这些日杂商品受网购冲击严重。相对来说,网购的竞争很难击中“零售快餐”,而这种产品周转速度快,目前不少核心商业区的便利店食品占比已经高达90%以上。

  广东便利店打响集团资源战

  与其它城市相比,广东消费者在外就餐的比例最高。为此,广州便利店提供的熟食、饮品不仅种类丰富,在某种程度上堪比快餐店。不过“零售快餐”并不容易介入,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便利店东莞美宜佳便避开了这一经营范畴。

  相对来说,介入这一领域的广东便利店背后其投资方资本整合、集团军作战的模式也相当明显。记者调查发现,广东诸多便利店当中,各个品牌均有各家的拳头产品。比如7-ELEV EN的咖哩鱼蛋和车仔面具有高口碑,而O K的豆浆、即焗面包人气一直很旺,而全家、喜市多则有自己的关东煮及独家产品等。O K便利店也有自家品牌“好知味”。

  由于背靠顶新集团这棵食品集团“大树”,全家便利店的快餐基本由该集团旗下的上海顶鸿食品有限公司提供,而面包则是顶新自有品牌;方便面则是以康师傅品牌主打。7-11与喜市多的快餐供应商均为广州塞俩目食品有限公司和深圳饭饭得。由于7-11母公司香港牛奶集团还拥有皇后饼屋,其面包为自有品牌和嘉顿的组合,而喜士多由于缺乏这方面资源,面包则是多个品牌的组合。

  由此不难看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各家便利店品牌快餐熟食的竞争,其实就是各家投资主体背后食品资源整合能力的竞争。”广东零售业资深人士黄华军表示。
  (南方都市报 作者:田爱丽)

本文为联商网作品,版权归本站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侵权必究。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