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河南烘焙业老大好嘉利待产的“大蛋糕”

来源: 联商网 2012-12-27 10:14

  好嘉利“砸店”的背后

  小节提示:劲敌打到家门口,好嘉利还在“搞装修”。河南烘焙业老大究竟在做什么?好嘉利总裁贺乾鹏的答复是,找特色,练内功,做出扎实而强大的“后台”,形成品牌DNA。

  圣诞节前一个月,是蛋糕店的“好生意”时段。

  12月22日,好嘉利的纬五路店前却仍堆砌着装修施工的脚手架。

  这是河南最大烘焙连锁零售商在省内的标杆店。与其紧邻的写字楼上,即是好嘉利集团总部。颇富戏剧性的是,这家店在一年中装修了4次,据说,砸了3次,第4次待砸。令同行与消费者费解。

  “同行新店开张很热闹,好嘉利‘砸店’也很热闹。”这是烘焙连锁圈内,对河南市场年度两大现象的总结。当然,其在暗示“好嘉利市场表现陡变”。

  3年前,好嘉利受益于完成首轮融资的资金禀赋,接连闪电并购石家庄五羊皇冠、包头丹尼娅。二者均是当地最大的烘焙连锁商。

  此后,好嘉利经营半径完成由河南迅速延伸至省外,门店规模由40个扩至110个。至2011年年末,好嘉利门店总量升至140个,年销售规模逼近两亿元,无可争议地坐上了行业“河南王”的交椅,并一度传出“即将上市”的消息。

  在传统零售业,“年度门店拓展效率”是同行相互参考发育状态、综合发展能力的重要参照。

  但是,2012年好嘉利新增门店几乎是零。

  与之并行发生的,是以85℃、面包新语、星巴克为代表的外资,蜂拥而至、游猎中原。邻省某品牌亦对郑州高速渗透,全年新增门店不低于10个。

  “劲敌打到家门口,好嘉利‘搞装修’不亦乐乎。”暂且不论同行怎么看,这或与传统零售业的竞争思路格格不入。

  “我正在升级。”贺乾鹏的依据是,截至10月,该公司销售业绩已破两亿元,全年销售增长30%已无悬念。

  另据了解,好嘉利旗下70%门店是3年期以上的成熟门店。“当前竞争环境下,任何品牌成熟门店或无业绩大幅提升的可能。”一行业人士以此来推敲好嘉利高增长的可能。

  贺乾鹏的答复是,前台大幅提升或有难度,但好嘉利的“后台”正在发力。只举一例,今年公司提出了客户订单“2小时到货”。仅此一项,其生日蛋糕类产品在郑州就多卖了2000个。

  好嘉利的“后台”是什么?

  贺乾鹏称,是好嘉利运营机制与综合服务体系的重构。简单说,是基于综合资源禀赋,突出品牌特色元素,强化中央工厂、物流体系、门店全链条配合效益,契合并引导消费市场新的需求。如“2小时到货”,客户服务中心接单后,要同步下达4条指令:制作中心在20分钟内完成制作,调度物流,中央工厂完成补货,服务中心在顾客收货10分钟内进行售后回访。

  好嘉利门店装修与此有何关系?

  贺乾鹏的解答是,新版门店是整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之所以要反复实验,绝非是简单的装修风格问题,关键在于测试门店购物流程与大服务体系流程之间的兼容度。在未来,门店要实现国际化服务标准、全自助化运营机制。如单店配置的变化,员工人数从7个缩至3个,但人手一部IPad,与信息管理中心保持网络连接。商品从原料比例、采购时间、制作时间到营养含量等所有信息,店员或消费者可在线随时调阅。

  贺乾鹏究竟想要什么?

  他的答复是:一个摆脱行业模仿怪圈的好嘉利,一个有自己DNA的好嘉利,一个脱离单靠门店数量增长发展的好嘉利,一个读懂市场未来需求的好嘉利。

  冰雪下思考新生机

  小节提示:正如做蛋糕需要经过基本发酵、滚圆、中间发酵等环节一样,好嘉利在过去十几年的市场深耕中,也经历着微妙的“发酵”过程。

  “前台变后台,自选变自助。”是贺乾鹏为好嘉利新一轮成长设定的发展方略。

  但这似乎是说,好嘉利此前所擅长的兼并重组、“跑马圈地”被摒弃了。

  “这是阶段性的战略调整。”贺乾鹏称,宏观经济环境与行业竞争态势出现变局,亦需要拿出与之相适应的新策略。同时,他并不回避在规模化发展中遭遇严峻阻力。“2011年,好嘉利在多地的门店业绩受到严考。”

  变局是什么?

  “人力资源成本与房租激增。”如贺乾鹏所称,较之8年前,人员工资翻了5倍,房租成本翻了6倍。富士康来了之后,郑州市普工的薪金提升了几百元。与此同时,各城市门店转让费奇高。其结算方式,也由最初月结变成了提前支付全年租金。这必将带来企业财务成本高企。

  事实上,2011年出现的商业物业“涨租潮”,带给中国传统零售业震撼极大。不仅是零售商很难找到消化、转嫁“高成本”的出口,其赖以支撑的“轻资产、低成本、快复制”的商业模式亦遭重创。

  2012年,沃尔玛太平洋百货7-11便利等零售巨头出现的闭店潮,即是佐证。

  综上所述,贺乾鹏其实只想说一句话,“单一的渠道规模扩张生存模式,在中国烘焙连锁业彻底结束”。

  聚焦在烘焙连锁这一细分领域,亦可谓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如前文提及,外资品牌对河南市场急速渗透,恰是行业竞争趋势变化的一个缩影。外资品牌的急迫诉求,一是为规避一线城市成本激增、白热化竞争;二是需要挖掘二、三线市场利润,补给全连锁链条。这无疑会与各地小诸侯发生市场利益碰撞。

  “好嘉利与外资拼什么?”很长一段时间贺乾鹏在思考破题方向。他认为,在外资品牌面前,本土企业有着诸多难以弥合的短板。

  这是因为,以蛋糕、面包为产品主线的烘焙,本是舶来品。烘焙文化在国外是一种主流文化,整个行业非常成熟。中国人本是卖馒头、大米饭出身,从行业初创起始,无论是对文化还是产品类型,都是在简单模仿、复制。

  “你说你的品牌有百年历史、源自法国正统,别说消费者不信,你自己信吗?”贺乾鹏对中国烘焙连锁企业的评价是“假洋鬼子”。一味模仿,不可能创造自己的品牌特色。

  另外,当“假洋鬼子”碰见真鬼子,最大的短板不是产品差异性,而是专业化运营的理念与机制、错位竞争的能力,有自己DNA的品牌是消费者青睐的对象。

  上海市场格局10年变迁即是最清晰的样本。以静安、泰隆、杏花楼为代表的本土企业,曾在当地有几百家连锁店。如今樯橹灰飞烟灭,当地已是外资品牌独步天下。

  与外资竞争,好嘉利为何会选择“前台变后台、自选变自助”做抓手?

  这或是贺乾鹏从行业经营理念上的彻底改观。因为,这绝非做几个新品或提高研发投入,而是全方位、全流程,包括在产品、服务、营销、管理,甚至社会活动方面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运用的各种创造性思路与实践。

  贺乾鹏的解读更简洁,2013年,好嘉利门店数量将达到300个,比现在多一倍,员工总数将达1800名。与其要求他们每天向顾客微笑时“露出8颗牙”,不如再造购物模式、运营流程、产品与服务综合体系,培育好嘉利差异化服务体系特色。

  重构河南新战略

  小节提示:面对的是日新月异的年轻群体,再加上境外品牌坚船利炮的轰击,好嘉利选择加紧开拓创新,培育鲜明的品牌差异性。

  “酝酿中的新模板零售门店”,被贺乾鹏称之为“好嘉利3.0版”。

  据其介绍,3.0版新门店的特征,无外乎两点:其一,摆脱人海战术,弱化前台,强化后台,实现信息化、标准化运营;其二,让门店特色与产品特色自己说话,给消费者足够的吸引力和选择空间。

  首先是产品体系创新,“唯有细分专注,才能品质出众”。

  好嘉利正在做出的改变,是深入挖掘“中国风”元素产品,形成自己独有的产品体系。

  “洋品牌卖面包比我们血统正宗,但没见纯种洋蛋糕店能把月饼卖好的。”贺乾鹏的思路是,强化特色节令性产品和地域化产品。这不仅是河南的特色点心,在未来,如云南的桂花糕、台湾的凤梨酥,亦在其计划涉猎范围之内。

  当然,好嘉利仍会强化既有的产品线,除个别拳头产品之外,对蛋糕、面包两大类产品线每两月翻新一轮。

  其目的,一方面是为满足80后至00后消费群“喜于尝鲜”的消费习惯特征,拴住他们的早餐需求;另一方面,则是与同业竞争者展开正面对抗。

  “外资对手要打,一定要打七寸。”贺乾鹏所说的“七寸”,是外来品牌对区域消费者的认知能力、适应能力。简单说,湖南人认为辣口味是幸福的,贵州人认为面包里应该加酸菜,河南人却不这么看。

  环境变了,市场变了,之前外来品牌对河南市场投资的计算公式,是“亿级人口×人均消费量”。而在贺乾鹏看来,如今已变为“人口×本土化创新”。

  也许不久的将来,消费者或将看到另一番场景:在洋蛋糕店林立的商业街上,好嘉利的店里有面包有蛋糕,但最抢眼的橱窗里却摆了一块儿“切糕”,效果相当闪亮。

  除产品之外,服务体系、渠道结构亦是好嘉利“切糕”产品的组成部分。

  如在内容方面,好嘉利新门店为顾客提供的全新感受,不仅是丰满的产品线,更是整套“烘焙生活文化”,如DIY体验、水吧、茶及茶点、DIY原料模具、高尚书品、电子点单系统、视频系统、传香系统、汽车免费送蛋糕系统,或都将是它新的元素。

  而前面提到的2小时配送,即是适应新消费阶层的需求,完成最后一公里服务。与新产品及服务体系同步升级的,还有好嘉利对门店业态做出的重新细分,如地铁站店、商场店、高端概念店、校园店、官方网店,在等待逐步落地。由此,形成中央工厂、信息服务中心、门店、物流配送全立体化服务网络。

  “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竞争趋势,会让‘无特点’的企业被加速淘汰。但中国1300亿的烘焙市场规模,每年10%~30%的消费增长,一定会留给有足够鲜明特征的企业更多的市场利益。”这是贺乾鹏的自信。

  正因为如此,好嘉利将2013年的发展重心重归河南本土,将在郑州、许昌、新乡、洛阳、商丘陆续建立分公司,计划新增门店150个。

  当前经济市场环境下,成立15年的好嘉利或有遇到坎坷,或仍待完善、修炼、补课,但如贺乾鹏所说,“企业不能风调雨顺,太顺了,会失去很多方面的免疫能力”。正因为有变局的出现,好嘉利才不盲从、保持清醒,向后可以多看10年。它正由一家初创企业向系统化成熟企业完成跨越。
  (大河报 记者 杨霄)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