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端、陈立平强强对话 谈地摊经济、自有品牌、中型卖场
联商网消息:6月4日,为期两天的2020联商网大会在杭州雷迪森铂丽大饭店隆重启幕。
本届大会以“商品的力量”为主题,致力于构建更高效和良性的零供关系,零供携手,共同助力越来越多的好商品面世。
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陈立平与高鑫零售CEO黄明端强强对话环节,黄明端认为,大润发也在重新检讨未来大型超市是不是往小型化走的趋势。未来高鑫零售可能会更聚焦于一些品类,未来小型化和社区化是必然方向。
对于自有品牌,黄明端认为,零售商自有品牌发展需要过程和时间,过去的消费者因为对仿冒伪劣商品的不信任,所以过度依赖知名品牌,不过自有品牌会越来越好。消费者对自有品牌的接受需要时间,最重要的是零售商自有品牌对于品质的把关,还有价格定位。
下面是具体对话实录:
陈立平:在中国零售百强榜中,高新零售是唯一一家在快消品行业销售额超过1000亿的企业,首先对黄总表示恭喜和祝贺。
我想讲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去复盘疫情下的得和失,另一个是和您探讨下未来我们这个行业特别是大卖场的发展方向。
我想首先了解一下咱们1至5月基本销售情况。
黄明端:谢谢陈教授,高鑫零售是在中国香港的一家上市公司。由于是上市公司,不太方便在这边来说明1-5月的经营成果。
但是我还想从整体产业发展情况,来向大家做一个说明。大润发1-5月销售情况与其他超市大同小异。1-4月份同比门店大概是双位数的成长,成长最多的品类是生鲜品类,这个品类的成长还要更高。
大润发线上订单相比去年同期大概有3-4倍的成长,最重要是疫情期间的配送人力不足,如果配送人力足够,我想10倍以上成长都有可能。
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应该是购物中心和商店街,有很多店铺没有办法营业,尤其是餐饮、娱乐的部分,现在大部分已经复业,复业率大概97%。
从营收角度来讲,1-5月份是成长的。从利润角度来讲,超市部分对我们利润是加分的,但是商店街与购物中心对利润是减分的,一加一减基本上达到平衡。可以这么说,大润发本身并没有受到疫情影响,整体已经进入到年度预算的正常轨道上。
陈立平:从您的角度来看,未来两三年中期观察,对整个消费市场是什么看法?
现在疫情没有结束,在美国,在欧洲,在巴西,在印度,疫情还在快速发展。现在形容疫情有两个方面,一是把它和1919年西班牙流感做比较,二是把它和1929年的世界大恐慌做比较。
现在零售业很多同仁对于未来发展实际上还是很不安的,除了经济消费不安之外,对于最近的地摊经济,很多人也在考虑会不会对整个快消品行业,超市进行分流,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黄明端:先谈谈这个疫情,这次疫情期间我们发现线上的订单飞速增长,还好大概两年前我们就进行了数字化改造,所以能够应付线上的需求。大卖场数字化转型,线上线下融合,往新零售方向走是大势所趋。并不是说这次疫情改变了发展模式,应该说这次疫情加速了数字化转型的提前到来。
地摊经济,我想这也是我们中国特色,非常有特色。它是不是对卖场会有一点影响?影响多少是一点儿。但是我们也找到一个机会,地摊总需要货吧?我们本身就有货源,我们自己也做B2B。我们最近在研究供应这些给小商户商品。在地摊经济里也许会失去一部分机会,但又找到另外一个机会。
陈立平:您准备在地摊经济中,对这些地摊小业主进行一些支持?
黄明端:是的。我们本来就有B2B的品项,我们可以联络更多商家,让他们用一路发得APP,他们就可以订货了,我们可以成为他们的供应商。
陈立平:对于众多在社区中发展的中小超市,到家服务实际上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您能不能给他们提供一些建议?
黄明端:线上线下服务的模式,尤其是到家模式,商家可以通过众多渠道,可以有很多选择。
现在所有零售商进入线上都没有问题,可以接入的渠道非常广泛,各位都不用担心。像美团,饿了么,京东到家,微信小程序,阿里的淘鲜达都是可以接入的平台。
陈立平:我特别关注今年3月份您的一些针对社区小型化发展的看法,特别是大润发和欧尚开发3000㎡的中型卖场,实际上大卖场向中型卖场乃至小型卖场的转变,过去并不是没有先例,沃尔玛、家乐福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探讨,但是没有一个成功的。
我们特别好奇大润发开发3000㎡的卖场,您是什么样的思路和构想?
黄明端:陈教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我心中已经转了好久。不敢说我想清楚了,但我有自己的一套逻辑。
大卖场这几年受到电商冲击非常大,尤其是家电品类、服装品类,同业竞争、异业竞争也让我们的商圈一直变小。大卖场是从西方来的,他们假定是一次购足的,所以他们商圈很大,可能是5-20公里。
从今天国内发展情况来讲,这个大商圈不太符合现在的商业模式发展需求,这个也是让我们重新检讨未来大型超市是不是往小型化走的趋势。我们经过研究发现,过去西方大型超市没有受到电商的这种冲击,在中国电商冲击之下,我们可能要更聚焦于一些品类,所以未来小型化和社区化是必然方向。
未来我们的大卖场会把几个受到电商冲击品类去掉,如家电、服装品类。商圈在变小,所以必须加强、放大生鲜食品品类。
我们也有发展小型店,它是针对社区一日三餐的生鲜食品服务。西方没有成功的例子不代表中国没有成功的例子。中国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比如谊品生鲜、生鲜传奇,这些都做的很好。我认为未来大卖场的走向会往小型化、社区化方向走。
陈立平:但是现在可能面临两个问题,小型化实际上是从2015年的生鲜传奇开始,,2016年生鲜传奇开始探讨两三百米的小型卖场,这种卖场叫做小区超市,所以现在大卖场实际上是很尴尬。
咱们如果做3000㎡的卖场,你用什么品类吸引顾客,或者怎么能够与这些做的强的小型化社区,很有竞争力的卖场实现差异化?
黄明端:每一个模式背后的发展一定有一套逻辑,不能用大卖场的方法来做,为什么西方大卖场,欧美大卖场都纷纷离开中国?中国是非常灵活的,在这个地方要非常灵活的打,西方的大卖场很难灵活。我们如果要做对一个模式,你用的机制要不一样。
陈立平:超市加餐饮是整个生鲜超市包括大卖场转型的一个方向,国内超市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特别是加工食品这块,要扩大生鲜食品区域,扩大加工食品区域。
围绕加工食品各家有各家的方法,有的是以自制为主,比如说超市餐饮入店,您认为如果3000㎡的卖场而且是食品卖场,怎么看待整个加工食品的品类规划?
黄明端:引进餐厅,堂食这部分,我想3000㎡商场不太会引进这样的模式。事实上盒马模式堂食也在减,你如果没有流量,堂食也会很难。我们现在的加工食品,主要用中央厨房的方法来做,否则一个中型超市用做加工的人员,成本会太高,品质也不稳定。我们尽可能会用到中央厨房的概念,等于消费者拿回去加热一下就可以吃。
陈立平:但中央厨房也存在一些问题,因为中国人的区域差异性太大了,生活习惯不一样,中央厨房做成标准化的东西可能不能适用本土化,标准化东西和本土化东西统一起来会很困难。
黄明端:陈教授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们在开卖场的过程中就一直面对这样的挑战。在广东开一个大卖场跟到北京、四川开一个卖场是两码事。一个零售商能不能因地制宜,这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国外大卖场怎么有办法做到这么多的差异化?我们一定要因地制宜。我知道这个有难度,但越困难的事情越值得做,你要有差异化,但一些东西是通用的。比如油条,比如台湾的胡椒饼,好东西,从广东卖到东北都是受欢迎的。
现在的冷链物流跟以往不一样,非常方便,我们几个物流商可以全国配送。我们在苏州有一个自己的面包工厂,可以把面包冷冻面团供应到全国,甚至连盒马的一些商品我们都可以供给,我们很多商品是可以透过差异化来执行的。
陈立平:我一直考虑未来疫情过后经济恢复可能是一个长期过程,消费在分化。有一种观点认为大萧条肯定促进零售创新,肯定会出现一批革命性的新业态。就像1929年大萧条出现超市一样,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后出现了一大批折扣店、折扣超市,优衣库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您认为整个疫情过后折扣超市在中国会大行其道吗?
黄明端:我非常同意。任何一场商业革命往往是在一个经济危机以后产生,而且往往是采取低价革命,我看几次的商业革命都是低价革命。低价策略可以说是市场渗透最好的方法,我想今天的拼多多也是同样的方法。低价总是最迷人的,最吸引人的,但是问题是你怎么做到低价,最好的方法当然是高效率、低成本的经营模式。
中国跟海外的情况还有一些不一样,海外住宅区跟商业区是分开的,他们的租金比较低一点,我们的一线城市租金比较贵。如迪亚天天,奥乐齐如何再高租金的情况下保持低价,也是值得考验的。另外,中国的地点也不好找,山姆会员店在中国发展20年了,也没办法开的很快,这次疫情过后是不是会加速低价折扣的发展,我想一定会有,但是需要时间,是不是会加速,还要有一定时间的观察。
陈立平:实际上,折扣零售的根本是在自由品牌开发,中国应该是世界上所有零售创新的主要发祥地,中国制造催生了全世界很多的阿尔迪等企业,它们卖的是中国货,中国是世界制造中心,世界工厂,为什么中国的自由品牌没有发展起来呢?
黄明端:这个问题我想了很多年。中国既是一个世界工厂,同时也是巨大的消费市场,跟国外的折扣店概念不一样,国外的折扣店就是看谁有能力从中国大量的直接进口,而且是高效率的物流配送,谁就可以取得低价优势。
在中国我们是产地优势,欧美大品牌在中国的大卖场,如果商品从国内制造生产的,相比我们国内的零售商就没有价格优势。你在产地做生意,需要有不一样的想法和做法。产地是什么概念?代表着我选择很多,竞争性强,价格空间小。怎么做到高性价比,而且是有差异化的自有品牌?相对来说比较困难,这是为什么中国自有品牌发展比较慢的原因。
零售商的自有品牌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和时间,过去的消费者因为对仿冒伪劣商品的不信任,所以过度依赖知名品牌。不过我想,自有品牌会越来越好。西方的自有品牌现在占比大概在20%-25%左右,我们现在大概10%-15%,我们跟他们还有一段距离。
不过,我们自己的自有品牌也卖得很好,像润发工坊,消费者对自有品牌的接受需要时间,我认为会越来越好,最重要的是零售商自有品牌对于品质的把关,还有对于价格定位是不是做得好,我认为自有品牌未来在中国还是会有大发展。主要是看零售商怎么做自有品牌。
陈立平:非常感谢黄总的解释,透过很多对话,我们了解了黄总的一些观点,也了解了黄总的智慧。零售业的发展不是那么简单,肯定有杰出的领导人领导这样一个事业。非常感谢黄总,今天唯一遗憾的是时间太短,以后如果有机会还可以继续讨教。
扫描二维码,观看嘉宾精彩报道▼
(来源:联商网林平 杭州报道)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