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沙郑州,谁将是华中消费中心?
疫情冲击之下,全球贸易格局被打乱,激发消费潜能,释放内循环活力成为近两年国内不断被提及的经济口号。
在此背景下,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为众多城市新的发展目标,抢人、抢资源,城市之间的斗争也越加白热化。
此前,2019年商务部等14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培育若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2021年,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被正式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同年7月,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成为首批获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的城市。
从地理区域划分来看,首批5个城市地处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而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华中地区却没有一个城市入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名单。
今年初,长沙、郑州、武汉接连提出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意图成为引导全球消费服务趋势的风向标。
那么,一直以来贴身肉搏的华中三大城市,谁更有机会成为中部引领消费的中心呢?
01
五大维度对比
三子夺嫡
武汉优势更足
武汉、长沙、郑州三大城市之间的斗争由来已久。多年来,三位世子带着一群小弟你追我赶,都想坐上龙头老大宝座,如今,这场夺嫡之战渐入尾声,太子之位也愈加明显。
行政级别
一个城市的行政级别,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城市未来发展的高度。
城市行政级别越高,在争取政策便利、战略资源、招商引资等方面都有着更强的优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往往会更快。
同时,更高政治级别的城市往往会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着力点。例如都市圈的建设,龙头往往是有着特殊定位的城市。
从武汉、长沙、郑州三城的行政级别来看,三城都是省会城市,而武汉、郑州都是国家中心城市,长沙落后一个身位。再者,武汉还是副省级城市,比郑州更高一档。
从行政级别上,武汉是高过郑州、长沙的,能够与中央直接对话的武汉,在争取资源上明显更具优势。
数据显示,武汉自2019年启动总部企业认定以来,两批次共认定52家总部企业,其中国企数量占比超过65%(第二批次19家总部企业皆为国企)。而长沙、郑州总部企业名单中,国企比例在45%左右。
来源:武汉发改委
另外,从首批5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行政级别都是国家中心城市来看,武汉、郑州获准机会更大,长沙的概率较小。
GDP之争
GDP数据能够直观的展现一个城市的实力以及发展潜力。
2021年,武汉、长沙、郑州三城的GDP分别为1.77万亿元、1.33万亿元、1.27万亿元。
对比近5年三城GDP可知,在绝对数值上,武汉的GDP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并且,受疫情影响,2020年武汉经历了几个月的停摆,GDP出现负增长,到2021年,武汉GDP实现双位数增长,经济快速恢复。
这与武汉近年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与总部经济有关,如小米武汉总部、TCL华中区域总部、腾讯(武汉)数字产业总部等进驻,促进了武汉产业升级,并为武汉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底子雄厚,在社会稳定之后,经济自然也会稳步发展。
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武汉、长沙、郑州三城的GDP分别为3960.11亿元、3293.4亿元、3138.1亿元,实际增速分别为6.1%、6.0%、3.5%。
来源:八闽阚天下
一季度,三城GDP增速上武汉和长沙基本持平,总值上武汉更高,郑州则增速和总值皆落后。三城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
城市人口
疫情之后,武汉可以说是全国最具安全感的城市之一,这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返汉留汉。
据统计,截至2021年末,武汉常住人口达1364.8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0.12万人,人口增量位居全国第一(深圳数据暂未公开,但增量大概率少于武汉)。
武汉也成为继北上广深成渝津之后,全国人口第八多的城市。
而截至2021年末,长沙常住人口为1023.9万人,郑州常住人口为1274.2万人。
另外,对比近5年三城人口变化,除2020年郑州人口短暂超过武汉之外,武汉人口在华中三城中,一直高于长沙、郑州。
人口的增长,特别是2021年34.5万大学生留汉,足以说明武汉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而这也会对武汉的经济增长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社会消费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2021年,武汉、长沙、郑州三城分别为6795亿元、5111.6亿元、5389.2亿元。
根据三城同期人口来算,2021年武汉、长沙、郑州三城人均社会消费分别为4.98万元、4.99万元、4.23万元。
以此来看,在三城人均社会消费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人口总量最大的武汉,将会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值上具有优势。而以武汉如今对人口的吸引力,这个差距或许会逐渐拉大。
同时,从近5年来三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一直遥遥领先。
另外,在高净值群体上,武汉也更胜一筹。
根据胡润研究院携手青岛意才联合发布《2021意才·胡润财富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月1日,中国拥有600万元总财富的“富裕家庭”数量已经达到508万户,拥有千万元总财富的“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206万户,拥有亿元总财富的“超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13.3万户。
其中,按地域划分来看,武汉、长沙、郑州三市拥有600万元总财富的“富裕家庭”数量分别为18300户、17400户、14000户。
高净值群体数量上的优势,有助于高端商品的消费,对城市吸引高端品牌具有一定增益。
地铁里程
交通通达度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而地铁发展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城市人口流通程度。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武汉、长沙、郑州地铁里程分别为478.6公里、161.6公里、206.4公里。
节选来源:城市战争
无疑,武汉遥遥领先,这对居民的出行、工作、购物和生活都会产生一定益处,有助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消费中心的建设必然需要经济支撑,城市发展实力与未来潜力越强,在建设消费中心之时会更有优势。通过对武汉、长沙、郑州多维度对比发现,武汉更胜一筹。
02
商业繁荣度
展现城市商业活力与影响力
城市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现有商业繁荣度也是体现城市消费的重要指标。
高端商业
从商业地产商来看,武汉不仅拥有武商集团、中商集团、汉商集团、南国置业等本土商业开发商,近年来也聚集了恒隆集团、K11集团、华润置地、瑞安、北京华联SKP、大悦城、龙湖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商业地产商。
而这些地产商也为武汉带来了一批高质量的商业项目和优质的品牌。
去年3月,武汉恒隆广场开业,集齐了Hermès、LV、GUCCI、DIOR、CELINE等众多一线品牌。开业当年,武汉恒隆广场租金收入达1.53亿元,销售额近10亿元。
恒隆集团董事长陈启宗在2021恒隆业绩发布会电话会议上表示,预期武汉很可能在两年内成为集团在上海以外最大的商场之一。由此可见恒隆集团对武汉恒隆广场的期望。
刚刚过去的五一,武汉万象城开幕,引进的400余家品牌,其中首店和高级别旗舰店占比超过30%。
还有将于今年下半年入市的武商梦时代,预计2023年开业的武汉SKP,本土巨头、港资、外地地产商等持有的高端商业项目竞相入市,武汉的商业魅力正在与日俱增。
另外,今年初,网传武汉长江中心将由新鸿基接盘,这或许将为武汉带来又一高端项目。
优质的商业中心和一线品牌代表了城市商业的活力和繁荣度,武汉正在迎来越来越多的高端玩家。
反观长沙,目前长沙ifs一家独大,未来长沙万象城项目的进驻或将改变这一局面,提升长沙商业能级。
郑州则是在丹尼斯大卫城、正弘城、新田360广场等老牌商业的统治之下,缺乏大型知名商业地产商进驻,整体商业活力稍弱。
品牌首店
首店已被视为城市商业繁荣的标准之一。引入首店,不仅能让城市商圈保持活力,还能成为各大购物中心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增强自身实力的利器。
数据显示,2021年,武汉共有305家品牌首店入驻,按首店级别来看,全国首店16家,华中首店102家,湖北首店38家,武汉首店134家。
同期,长沙共有首店137家,从首店级别来看,全国首店12家,华中首店36家,湖南首店38家,长沙首店45家。郑州共引进首店206家,从首店级别来看,华中首店6家、河南首店155家、郑州首店33家。
从首店数量上来看,武汉最多,长沙最少;从级别来看,郑州引进的省级首店最多,但全国和区域性首店明显弱于武汉和长沙。
另外,对比三城近3年来引进的首店数量来看,武汉2019年至2021年首店数量分别为211家、151家、305家,同期长沙分别为82家、65家、137家,郑州分别为114家、154家、206家。
总体来看,武汉对首店的吸引力更强。
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武汉第一季度新开首店品牌54个,门店数55个(KUMO KUMO同日两店齐开),长沙第一季度新开首店40家,郑州则为27家。
03
类比成都
武汉更有机会建设消费中心
从近几年各大城市商业发展来看,成都可以说是最炙手可热的。而武汉、成都两座城市在发展上有很多相似点。
在经济发展上,武汉只是近几年开始落后于成都。对比2007-2021年成都和武汉两市的GDP可以发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成都与武汉的经济发展几乎同步。
从2017年开始,两市差距逐渐拉大,目前武汉GDP比成都少约2000亿元。只是人均GDP,武汉远远超过成都,2021年成都人均GDP为9.4万元,而武汉为12.98万元。
从经济数据的变化来看,成都在经历2008年地震灾害之后,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经过几年恢复期,重建后的成都经济发展越来越猛,商业活力更是位居全国前列,仅次于上海、北京。
来源:RET《2021年中国商业地产活力40城》
类比到武汉,经历疫情后的武汉,未来在面对重大事件时,对问题的处理必然会更加迅速及时,就如停摆之后,武汉乃至湖北都很安全。
而生活无忧的武汉对人口的吸引力也会逐渐加强,良性循环下,对于整个城市的发展是有很大积极作用的。
长久下来,武汉的商业发展会更加璀璨。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