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消费行业的投资信心,快归零了

来源: Mall先生 2022-05-13 09:56

今年春天开始的奥米克戎疫情,扩散范围之广、管控烈度之大、引发的连锁效应之强,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近日,高力国际对与地产相关2,318个企业、开发商运营商和投资方代表进行了调研,反映上海的各类企业在疫情当下,对市场信心的真实态度。

问卷显示,59%的企业对今年总体经济和市场走势持负面态度,表示“比较不乐观”或“不乐观”。

其中,消费品行业的消极态度占比达到了67%,仅有不到9%的受访者持“乐观”或者“比较乐观”态度。

高力国际《2022年市场信心调研》 | 2022.04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被问及“您或公司是否会增加或缩减在中国的投资?”时,36%的餐饮服务类公司受访者选择了“大幅减少”、64%选择了“不变”。

高力国际《2022年市场信心调研》 | 2022.04

也就是说,选择今年扩大投资的餐饮老板数量是——0。

疫情笼罩,餐饮之殇

从2020年疫情阴影中走出来的餐饮业,在过去一年,恢复得并不一帆风顺。

2021年,尽管全年整体疫情得到了比较有效的控制,但零星散发的病例,以及时不时的堂食禁令,使得全国餐饮收入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比2019年下降1.1%,两年平均下降0.5%。

而伴随着传播能力更强的奥米克戎毒株的出现,疫情封控导致的收入滑坡,把这些还没彻底恢复元气的老板们,直接打趴下了。

我们做了个不完全统计,从3月以来,除了重庆以外,所有的18个一线和新一线城市,都在全市或局部区县范围内采取过较为严格的管控措施。

其中,除了武汉以外的所有城市,都在一定范围内,实行过一周以上的“堂食禁令”。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全部的4座一线城市都未能幸免,且北京和上海目前仍处于该政策之下。

一组网络数据,显示出疫情对于餐饮各业态的无差别全面打击:

奈雪的茶4月同店业绩为21年同期的五成,较2月下降超过10%;

喜茶4月销售额环比下降10+%,较2月下降20%;上海121家门店中,118家暂停营业;

Manner咖啡392家门店中,4月在营门店仅94家,4月销售环比下降60%,较2月降60+%;

Tim Hortons咖啡4月销售额环比下降30+%,较2月降30+%;

太二酸菜鱼4月全国营业额同比下降48%;

海底捞火锅,五一节假日翻台率下降40%。

锐减的收入,将原本净利率就不高的大量餐饮商户,直接推向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一位在苏州拥有多家点评高分门店的老板,从2月就开始暂停堂食,几乎一路延续到了五一假期。在此期间,外卖带来的销售,仅仅只有日常水准的15%。如果疫情再持续,过往多年积累的利润都会在今年泡汤。

网传上海隐溪茶馆的老板发朋友圈吐槽,“每月亏1,000多万,已经连亏2个月了,看不到尽头。”

网传隐溪茶馆创始人朋友圈 | 来源:网络

美食博主韦嗯Wayne在微博上表示:“上海好几家大牌餐厅在出售股份,还有米其林餐厅寻求银行贷款,看能不能再撑一个月不闭店。”

韦嗯Wayne微博截图

个体老板勉力支撑,跨国巨头同样陷入挣扎。

星巴克的报告显示,其在中国市场覆盖的225座城市中,第一季度有72%的城市经历了疫情冲击。进入第二季度,星巴克中国有约1/3的门店处于暂停营业或只能提供外卖外带服务的状态。

这使得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第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了14%。

而在百胜中国的12,117家门店中,受封控措施影响,3月有平均超过1,700家家门店暂停营业或无法堂食;4月这一数字上升到了3,000家,其中50%为暂时停业状态。

暂停营业的肯德基门店 | 来源:网络

在一季度经调整净利润同比狂跌56%的基础上,百胜中国说,“如若新冠肺炎疫情未能于5月和6月得到显著改善,我们预计第二季度将录得经营亏损。”

实体消费,同遇冰霜

餐饮老板并不是唯一的受伤者。从2020年的疫情以来,旅游、航空业就处于痛苦的漩涡中,而比之更惨的,是电影行业。

影院作为密闭空间,在各种暂停营业的政府公告里都“百分百首当其冲”。如同上文图中统计,除了重庆,所有一线、新一线城市,都有影院在近3个月内都被关停过。

4月11日,全国影院创下了今年最低的营业率——39.79%。

随着4月29日北京出台“五一假期全市影院暂停电影放映活动”的通知,在丢失京沪两大票仓的情况下,今年五一档期的全国电影票房,比起2021年暴跌了近80%。

空荡荡的影院 | 来源:网络

餐饮失血、影院败退,极其依赖线下客流的购物中心,也在今年迎来了无比强烈的寒流。

全城静态管理超过40天后,北外滩都开始长草的上海商业,仍然“独守空房”,清冷得像一张张效果图。

5月初的上海南京西路 | 来源:网络

而4月30日傍晚的北京西单商圈,没有静态管理,但同样安静得完全看不出假期的痕迹。

4月30日的北京西单 | 摄影:Charlie

汇纳科技旗下的汇客云数据平台监测显示,2022年五一期间, 全国购物中心场均日客流16,145人次,同比2021年五一下降43.5%。

客流的衰减直接反馈到销售额上。

根据“城市数据团”的研究分析——全国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四月时的消费比去年同期低50%。

太古地产的报告显示,一季度,除了开业不足一年的上海前滩太古里,太古在内地的购物中心全部出现业绩同比下滑。

项目

出租率

零售销售额增长

北京三里屯太古里

100%

-3.7%

广州太古汇

99%

-7.8%

北京颐堤港

99%

-11.9%

成都远洋太古里

97%

-3.3%

上海兴业太古汇

98%

-27.7%

上海前滩太古里

90%

/

记得去年参加广州太古汇10周年庆典时,项目团队最自豪的一点,是自开业以来连续37个季度实现业绩同比增长。而这一次,是广州太古汇11年来首次出现营业额负增长。

我有个微信群,3月份之前,都是各种商业与消费领域的专业讨论;

4月份,变成了上海同胞们吐槽与晒菜的阵地;

5月份,在安静了快10天,看着一个个小区陷入静默之后,有人冒出一句:

“感觉我对行业的信心,归零了。”

谨慎观望,惆怅迷惘

在明确坚持“动态清零”的总方针毫不动摇的政策下,最快速地进行“静态管理”“提级管理”是目前最为有效地控制和扑灭疫情传播的方式。

但封多久、封多少,则依赖于各级政府对于其管控能力、经济期望、政治发展等多重维度的考量。层层加码、逐日加码尽管不被提倡,但实践中却已可观察到大量案例。

因此,面对时刻存在的管控、封停风险,就不难理解从品牌商到购物中心,对今年的发展,基本都持观望或者消极态度。

4月10日的戴德梁行《疫情下Retail分享报告》显示,除了高端腕表和奢侈品之外,其余品牌几乎都倾向于更谨慎的选址策略,商务条件上明确要求纯扣甚至装补。

戴德梁行《疫情下Retail分享报告》 | 2022.04

而在实体商业的另一端,相对于2020 年疫情初爆发时,全国上百个购物中心主动为租户减免租金的局面,今年上海主动响应租金减免号召的开发商和运营商,显著减少。

全斯美德对上海重点区域的数十家代表性商业、商办类项目业主做了调研,除了市属国企之外,大部分企业对于租金减免这一提案,表示观望甚至否定。

全斯美德疫情影响报告 | 2022.04

从维持企业正常运作的角度出发,两边的做法都无可厚非,但一边想要装补和纯扣,另一边则对现有租金都寸步不让的局面,最终大概率是会走向一拍两散的结局。

根据世邦魏理仕4月发布的《新冠疫情对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报告,对全年的各类型物业市场都给出了负面预期:

零售物业市场预计空置率增加8~10%;平均租金上涨0~1%;

仓储物流市场预计空置率增加10~15%;平均租金上涨2~3%;

写字楼市场预计空置率增加18~20%;平均租金下降0.5%~0%;

商务园区市场预计空置率增加16~17%;平均租金上涨0~1%。

一位在资本市场叱诧风云了20多年的前辈对我说,“深挖洞广积粮,啥都不要干,活过这几年”。

或是希望,或是感伤

我的读者们大多知道,我是个偏乐观的人,在什么样的态势下总会有觉得想去干、值得去干、可以去干的事情。

找一些事干,确实是在疫情、封控、以及各种负面消息之下,仍能保持健康的方式之一。

动态清零并不意味着全域静态管理 | 来源:CCTV

但我也不得不承认,宏观政策的刚性、市场现状的严峻并不会因为个人的心态调整而变化;尤其当我考虑到今年公司要实现的经营目标和投资计划,以及要给员工和股东兑现的承诺时,乐观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我相信大上海保卫战一定能打赢,但没有人知道,哪天才是胜利的日期;

我相信这波疫情一定会过去,但没有人知道,下一次又会出现在何时何地;

我相信生产生活秩序一定会恢复,但没有人知道,比开门更早来的是不是倒闭;

我相信抗疫一定会取得最终胜利,但没有人知道,信心和消费力还剩残血几滴;

我相信终有一天会欣欣向荣,但没有人知道,多少岁月会在徘徊中蹉跎满地。

郑州“最惨火锅店” | 来源:网络

希望幸运到能撑过疫情的,还能有“坚持”的信念;希望不幸没撑过去的,至少保有健康的身体。

半是希望,仍难掩感伤;犹自盼望,神州处处能闻五月花香。

本文为联商网经Mall先生授权转载,版权归Mall先生所有,不代表联商网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