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优鲜关闭9城,仅剩4城,前置仓模式往哪走?
01
最近,媒体《财经十一人》报道每日优鲜在上周初关闭了苏州、南京、杭州、青岛、深圳、广州、济南、石家庄、太原等9个城市的业务,只保留了北京、天津、上海和廊坊,而廊坊只有一个前置仓,基本相当于每日优鲜又回到了当初的创业阶段。
每日优鲜创立于2014年,曾融资110亿,去年6月以13美元的股价上市,最低股价只有0.15美元,现在则是0.41美元,总市值0.97亿美元,连融资额的零头都不到。
每日优鲜的关键词是生鲜电商和前置仓,目前来看,这两个维度,皆是泥潭,生鲜电商是比酒类电商和母婴电商更早遭到资本放弃的垂直电商,不过我更愿意认为,每日优鲜的前置仓属性更明显,是决定其性质的关键。
但前置仓模式的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上市后市值均大跌,尤其是每日优鲜抢先上市,上市后股价跌去一半,叮咚买菜看到每日优鲜的股价大跌,改变发行策略,只融资几千万美元,不够一个月亏得,但由于发行量较少,股价表现比每日优鲜要强不少。
如今每日优鲜大规模关城,让本已经不被看好的前置仓模式,又雪上加霜。
不过,前置仓模式是否真的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呢?我们今天再来议一议。
02
整体来看,每日优鲜的急剧收缩,有模式宿命,也有自身经营的问题。
先说模式宿命,前置仓模式离消费者虽然很近,但是仓储面积较小,只在居民区或者地下室存货,导致SKU太少,很难满足用户多方面需求,用户容易被对手撬走;
其次,配送模式太重,为了保证时效,自己养配送队伍,导致人力成本太大;
再次,由于没有门店,流量获取成本太高。
这几项都属于肌理性质的缺陷,在运营过程中,还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自己最大的优势是配送快,但是这个门槛很容易被盒马、美团、京东到家等对手追赶或者超越;再比如,仓库太多,导致库存周转太慢,临期品太多,导致成本上升。
只是很可惜,每日优鲜由于融资太多,巨头也难以吃下,有业内人士评论,对巨头来说,花钱买每日优鲜,还不如自己花钱开城,稍微打点广告带来的流量,就比每日优鲜自己的体量大,而巨头们自己都有配送队伍,所以,每日优鲜的战略价值又被稀释。
03
再说每日优鲜的运营失误。
前置仓模式的用户大多是没时间去超市或者菜市场购物的年轻人,这个定位有一丝尴尬。
我们知道,电商是做长尾市场的,就算是细分服务,放到网上,也能聚集足够多的用户;而线下零售要做的是渗透,订单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效率最大化。
问题就是,每日优鲜的模式既不是纯线上,也不是纯线下,名义上定位的是长尾用户,不能去做渗透率,需要在全国广泛开展业务才能聚拢足够多年轻用户;但是服务又需要足够的订单密度才能实现效率优于同行。
为了吸引资本,也为了自身规模,每日优鲜选择了全国扩张,最高时全国有5000多个前置仓,但分散在全国,无论是供应链还是配送,都很难做到优于同行。
当然,如今收缩规模,聚焦于京津和上海,或许反而能逐渐实现单个城市的盈利。
如果一开始就稳打稳扎,单个城市盈利之后再去扩城,或许不至于亏损那么厉害,只怕资本不允。
其次,除了扩城,每日优鲜先后做社交电商每日一淘和社区团购每日拼拼,这两类模式都昙花一现,属于机会主义尝试。去年又给菜市场做信息化,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在这些方向尝试,可能以前野心太大,现在也是不甘心,但恐怕于事无补。就跟前两年,每日优鲜总是盯着盒马对比,但这种对比只是模式对比,没有对比背后的资源投入,很快两者就失去了对比的价值。
另外,每日优鲜给供应商的回款较慢,这是行业共识,让大批优质的供应商不敢在每日优鲜上放筹码,优质货源跑向了对手。
04
每日优鲜现在是大规模收缩,就像我上周说的,垂直电商基本只剩下半条命了,每日优鲜也不例外。
但这并非是终局,每日优鲜还有机会。
如今,中国电商还有三大主战场,直播带货、私域、即时零售,前置仓在即时零售战场。
这个战场的三大主角阿里京东和美团,其中,美团平台上一些前置仓玩家生意也还可以,他们在美团上开店,依托美团骑手送货,算不上规模很大,也算不上多赚钱,但养个小团队还可以。
每日优鲜既然不能绑定巨头,不如放下身段,砍掉大部分的自有配送队伍,专门在各大平台上开即时零售的店铺,再把直播带货和同城零售结合起来,说不定,另有一番局面。
毕竟,一年亏损几十亿这条路,每日优鲜是不可能走下去了,缩减规模、缩减成本,以轻体量寻求转型,会更容易一些。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