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边球营销屡试不爽,椰树椰汁的营销值得学习?
来源/联商专栏
作者/无名
若问零售行业近日最大的热点是什么,我想必然非“椰树‘擦边球’营销”莫属,因为它不仅得到了各大媒体的集体聚焦,更使舆论分化为针锋相对的“两大阵营”,一时竟上升到社会、乃至理论热点层面,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作为一名营销潜泳者,这不禁勾起了我的兴趣,此文应运而生。还是老套路,先亮明观点——椰“风”,你真的挡不住。
一、为何“挡不住”?
经历了这些年的实践感悟与学习思考,我对营销的看法是越来越“敬畏”,它真的不是什么套路,而是一种技术、艺术、以及哲学。所以营销其实是分级的:
·最低级的应该属于那种“不明理论的为做而做”:即人家搞活动我也搞、人家做低价我也做、人家活动多我更多,这一层级并非没有效果,而是不明白为何有效果。
·最高级的应是“让人防不胜防的”:即利用人类最底层的东西,即“娘胎里带的、人性本质的东西”,你也可以理解为“基因”。那是人类应激性的反应、下意识的东西,你根本没有可能逃脱。
说到此,聪明如你或许知道我要说什么了,没错:椰树的营销正属于最高级的那类。即便他们或许并不知道自己这么厉害,但实事求是地讲,事实确实如此。
就事论事,以椰树营销为例,它迎合的人类最底层的东西即“繁衍”。道金森曾在其成名作《自私的基因》中论述过(大意为):基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让自己永远存在,所以更多的繁衍(复制)是它们最大的目的与渴求。一方面是男性基因繁衍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是女性对于择偶对象的无比慎重。结果就是有责任心与能力(物质基础与社会地位)的男性(基因)获得了更多的繁衍机会,而没有的则基因无法繁衍,逐渐被淘汰。
而物质与社会地位毕竟也是稀缺的,尤其原始社会更是如此。所以除“高质量男性的基因”拥有稳定繁衍机会外,其他男性则以“负责任”这一主线发展,因此男性的基本面是老老实实的“从一而终”,当然这是物质基础的限制,而不是他们自愿的选择,越“高质量男性”则越三妻四妾。所以基因为了更“有效”的繁衍,逐渐对“更可能传宗接代的女性形成了一套识别标准”:在我国叫“丰乳肥臀”,在西方也差不多,只是有个更科学的叫法比如“腰臀比”。但虽叫法不同,但底层标准其实是基本一致的。
所以,人类尤其男性,基因里面就带着对于“丰满”的底层渴求。说到这里,你一定基本明白了:椰树正是利用了“人类的这个底层逻辑”。因此,椰(树)(营销)风,你真的挡不住!
二、椰树的营销确实值得学习
平心而论,仅以营销专业为论,无论在哪个层面,椰树的营销都可圈可点,值得学习:
1、它真正有效利用了人类最底层的逻辑,四两拨千斤;
2、它一直坚持自己的风格,无论外界怎么嘲讽,人家都坚持自我,这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3、承接第2点,所以椰树是我国所有品牌中,极少数打造出“自主品牌IP”的。换言之,提起椰树,你一定会联想到一个很鲜明的形象或轮廓,其他品牌呢?更何况它的IP还是能挑动人心的;
4、再承接第3点:它的IP不仅是鲜明的、有相对明确形象的、挑动人心的,而且是系统的,包括代言人选择、包装、VI体系等;
5、它的营销极具吸睛特质与话题性,在媒体去中心化时代,这可谓就是“裂变传播”的基础;
6、它的营销其实是“男女通吃”的,因为无论对于男女而言,这都属于“一种美好的理想”。我甚至认为:男性在公开场合喝这个更多、而女性则在私下场合喝得更多。
综上,试问我国有几个品牌能做到并且能够在“各种群嘲之下”一直坚持?所以,营销人确实应该研究它、学习它。
三、椰树这一营销事件的未来走向预判
私以为会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各大平台非但不会封,也不敢封。因为平台们比谁都知道,这同样是它们的崛起与持续发展的底层逻辑。如果把这个视为违规,那么至少80%的女网红得被封,与之对应的则是平台吸引力的急速下降,当然对应的是各类营收的大幅萎缩,所以不是瞧不起它们,是它们真的不敢;
2、“挺椰派”会越发占据上风,因为这其实已不仅是个“是不是营销擦边球”的辩论了,更已上升到“直播、短视频是不是靠擦边球牟利”的博弈了。所以站在这个角度上,平台们也会挺“挺椰派”的;
3、但也有一种可能:如果官方层面出手并定性,那这事就会有其他变数,且这也意味着对于整体传媒领域的全面颠覆与整改。只是对于椰树而言反而没什么影响,因为它们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
综上,无论如何,椰树都是大赢家,因为它虽然引发了舆论,但由于这并非触及法律或原则底线,只是认知方面的差异,而且不是突然为之,是它们一直以来的特色;与此同时,它们赚足了眼球,获得的广告曝光度及效果若换算成广告投放,那可得以亿计算了,真可谓是“四两拨千斤”。
最后,说一句玩笑话:我越想越感觉——或许这些舆论发酵早在它们的计划之中,甚至第一波反向舆论都可能是它们自己做的…
但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未来的椰树,就更挡不住了!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