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供销社火了:或将重构县域零售新格局

来源: 零售圈 老莫 2022-11-10 16:26

黑龙江龙江镇某供销社生鲜超市

来源/零售圈

作者/老莫

最近,已经很久没有人提及的农村供销合作社(以下简称供销社),突然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供销社突然就火了,人们在茶余饭后谈起供销社,回忆起许多故事。其实,供销社系统一直运行良好,只不过离年轻人不太熟悉。

近日,《零售圈》采访了几位经济过“供销社时代”的经济学家,他们一致认为:如今重提供销社,并不是要恢复计划经济!各地重启的供销社只是基层供销社,即乡镇一级的供销社。重启供销是为了使其成为城乡沟通的桥梁,成为县域经济和乡村振兴的助推者。

01

久违了,供销社如今被热议

1922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组建了第一个消费合作社——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到今天为止,供销合作社这种特殊的业态已在中国走过了百年路程。

1950年7月,我国成立“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标志着全国性供销社系统正式成立。数据显示,供销社曾承担中国农村90%以上的物资供应。

在其百年的发展演进过程中,供销合作社在支撑城乡消费体系、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畅通城乡交流等方面,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几亿国人的日常的生活消费,都只能依赖于供销社这一个商家。这也使其被诟病垄断、服务态度恶劣、商品短缺种类少等等问题。

北京工商大学区域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杨德勇教授近日在接受《零售圈》采访时回忆:在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社是连接产供销的重要渠道。当年,在城市里还有一个百货系统;在农村,就只有独一无二的供销社了,农民吃喝拉撒完全靠供销社的运行来维持。

小时候对供销社那高高的柜台充满了敬仰,柜台里面有无限的梦想和好吃的东西。看着供销社后院正在卸饼干的卡车,嘴里不停的咽着吐沫。那个时候谁家要是能有亲戚或者朋友在供销社工作,是特别荣耀和有实际意义的一件事儿。现在回头看那时候的文献。才知道我们国家当时把供销社给予了厚望,希望其能成为连接、生产、供销、信用的主渠道。

到改革开放之前,供销社体系已经完全无法满足人民的消费需求。改革开放之后,由于供销合作社垄断地位的丧失,以及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成长,农村供销合作社经营状况逐渐恶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多区域的供销社因经营不善歇业。

20世纪90年代,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加速转轨的过程中,由于供销合作社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再加上各种长期累积矛盾的集中爆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供销合作社都陷入了经营困境。

1999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甚至提出口号——“供销合作社不消灭亏损,亏损就消灭供销合作社”。

2021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到2023年6月底,打造若干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三位一体”试点单位。

意见指出,发展“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是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要培育实施载体,大力推进基层社改造,真正将基层社办成管理民主、运行规范、以农民社员为主体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

数据显示,1999年,供销合作社的工作重点转向了扭亏增盈。2000年全系统扭亏为盈,当年系统汇总实现利润13.77亿元。2001年,情况进一步好转,汇总实现利润16.39亿元,2002年达到28.6亿元。2021年,全系统实现农产品销售额27591亿元、日用品销售额149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3%和17.1%,进一步畅通了农产品上行、日用品下行双向通道。

02

专家:不必过度炒作供销社

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张宝通向《零售圈》表示:最近供销社炒得很热,但很多解读的人并不了解供销社的历史和功能。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当时要实现工业化,只能实行统购统销,通过价格剪刀差,让农业支援工业,同时要加强农业基础,保证农业物资供应,供销社起到了城乡流通主渠道的作用。改革开放后,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经济产物的供销社逐步退出了县乡市场,但供销社的机构还在。

现在中国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实力增强了,到了以工支农、以城带乡的阶段,要实行乡村振兴战略,供销社就成为有力的助手。在新形势下重振供销社,发挥供销社流通网络的作用,帮助农民销售农副土特产品,保障农村物资供应,支持县域经济和乡村振兴。重振供销社不是恢复计划经济,供销社不是社区组织,而是流通组织,是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助推共同富裕,不必过度炒作。

年轻的网友们不了解供销社的背景,觉得这是一家很神秘的单位。事实上,供销社在各个层级由机关部门和下属企业两个部分组成。前者属于事业单位,比如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是部级单位,北京市供销总社是厅级机关单位,2009年以来,县及县级以上的供销社机关还开始成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县级供销社也参照事业编制,而乡镇一级的供销社,则没有编制。供销社经过改革,主要形式是社企分管,以前的社有资产经过重整,通过集团公司的形式进行管理运营。供销集团会有很多二级三级四级子公司。基层供销社也像触角一样,遍布全国。

据供销总社官网,截至2020年底,全系统有县及县以上供销合作社机关2789个,基层社37652个,比上年增加5187个;人员结构方面,2020年年末,全系统共有职工326万人,其中县及县以上供销合作社机关人员编制4.9万个。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以合作经济组织形式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新形势下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在多次改革后,供销社发展迅速。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教授指出,全国供销社系统现有3.1万家,拥有网点近40万个,它与中国邮政、中国电信以及不同经济成分的网点,形成纵向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等链式关系;同时也形成横向的多种类型的生态链关系。

供销社有着任何快递公司都无法媲美的流通网络。截止2020年底,全国供销系统拥有连锁企业6697家,拥有配送中心10802个,发展连锁、配送网点83.2万个,对比来看,我们随处可见的菜鸟驿站的网点总数也才不到10万。

03

对话单元庄:供销社重启利好乡村振兴

要想了解重启供销合作社的战略,我们就得了解供销社的历史背景和中国经济近几十年来的发展经历。对此,《零售圈》独家专访了西安朝华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单元庄教授。

西安朝华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单元庄教授

《零售圈》:如何看待重启供销社与全国统一大市场?

单元庄:二十大以后,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现代化进程,其中重建供销合作社做为其中之一备受关注。供销社做为连接城乡的重要桥梁,其主要功能就是把农业的各种资源组合起来,发展农业现代化,同时向城市提供农业产品,它和城市的商业系统有着功能的区别。之所以重启供销社,就是为了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协调发展。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许多地方的供销社已经名存实亡,这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从50年代发展到今天,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存在四个"明显分化"。第一个和最重要的就是农业和工业的"明显分化",第二个就是城乡的"明显分化",第三个是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明显分化,第四个是社会收入分配领域的"明显分化"。如今,由历史原因形成的农业和工业的“明显分化”,已经严重的制约和拖延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而这个两极分化之所以形成,是我们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环境、国际环境和自身的一些因素造成的。

按照经济学理论,三大产业中,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除了为人民的生活提供基本的保障外,也会促进轻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活跃市场。在整体的产业领域,轻工业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就是它能够快速积累。比如同样投资一个工业化产品,如果投资七个亿建设一个大的轮船,三到五年资金才能周转一次,但是这七个亿投入到服装行业,它在一年之中大体就可以周转3到4次,相对于28亿资金发挥效能。

《零售圈》:我国经济发展历史上,为什么“强工弱农”?

单元庄:我们国家在经济运行历史中采取了两次“强工弱农”,强化工业,弱化了农业的现代化。第一次是在50年代到60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后,西方对中国进行封锁和打压,后来又与苏联的关系恶化,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有很强烈的政治性和军事性,首先要建立强大的抵御外部压力和侵略的国防力量,快速的发展军事工业,进行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与第三次军事革命的补课。加之学习斯大林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所以当时要大力的发展钢铁工业、重工业。对农业就采取了剪刀差的政策,低价收购农产品,高价转卖工业品,大大的弱化了农业的现代化的进程。

第二次是在80年代到90年代,当时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受到了比较严重的损失,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此时的西方国家在80年代已经基本完成了第三次工业(机电)革命,开始进入了第四次工业(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革命。而中国第三次机电革命尚未完成,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到近一半的比重,仍然是农业国家。

为了追赶超越,国家经济建设的重心就是抓住工业化。恰逢其时,中美关系发生重大调整,80年代到90年代,西方国家“去工业化”,走虚拟经济、福利经济和服务经济道路。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机遇和国际环境。而这个机遇使我们能够从外部转移来大量的中低端工业制造业、大量资本与技术。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由此就使得农村大量农民的转入到了工业。从整体的经济来看,它是一种需要,但是客观上又一次削弱了农业的发展。尽管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强调发展农业的,但是实际上农业没有能够真正的强化,反而因为侧重强化现代工业,使得农业和工业的两极分化现象更加的严重。

在这种前提下,走到了今天。经过了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在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工艺、智能化方面,已经进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阶段,而且在部分领域,已经开始超过发达国家。于此同时,中美关系交恶,再一次面临西方国家的封锁,这是来自外部的压力;另一个压力来自我们内部,从整个国家的战略格局来说,曾经有一段时间,重外(对外依存度在60%以上)轻内,重东轻西,重房车轻制造(2010年以后全国与相当多的省把工业,制造业排在消费第三产业之后,不少省市工业比重下降到20-30%。),国民经济非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剧。李克强总理明确说到,我们6亿人人均的月收入只有1000块钱,就是年收入1400美金。全国去年平均超过1.2万,而东部地区普遍已经超过了2万美金,有些甚至到了3-5万美金。这种严重的两级分化在80年代以前是不存在的,当时东部和西部有一定的差距,也就是1比1.2或1.3,不会很大。但是现在已经超过了两倍三倍。此外,我们的基尼系数现在已经到了4点多,是危险数据。所以,工业和农业的两极分化,城乡的两极分化,东部和西部的两极分化,收入的两级分化成了我们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零售圈》:未来供销社将在乡村振兴中起哪些作用?

单元庄:面对内外都有压力的情况怎么办?我们国家采取了重要的策略,建立全国的统一大市场,把过去的60%的对外依存度,转化为60%以上依存于内需。

除了要建立统一大市场,还要繁荣农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美丽乡村,活跃农村,活跃城乡流通。目前,我国的农业还远远达不到现代化,落后的农业,拖了工业的后腿。为了真正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那么我们必须把农业和工业的巨大的差异加以弥合。

要繁荣农业农村,推动农业现代化,整合提升小散低的农业经济,活跃城乡流通,谁来主导呢?城市的商务部门实际上说力所不及,农业的经济有它自己的规律性,农业资源的整合又有它的特殊性。那么在这种背景之下,为了真正的活跃、繁荣农村的经济,特别把农村的小散低产业组合起来,形成新的资本力量,形成新的产业力量和畅达的市场流通渠道,就需要有这样一个机构来进行组合。

供销社做为构架城乡的桥梁组织,把它重新恢复起来,做为克服一产、二产之间不均衡发展,让现代工业社会严重脱节的中国农业经济走出困境,加速现代化。作为实现国民经济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举措,从实现二十大的战略目标的角度来看,它的意义就不是一般化的,而是一项有重要战略意义。

本文为联商网经零售圈授权转载,版权归零售圈所有,不代表联商网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