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消费趋势及需求变化,催生餐饮供应链升级整合

来源: 联商专栏 方宝庆 2023-01-18 09:33

出品/联商VIP专享频道

撰文/联商专栏、上海交通大学ICCD中国商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方宝庆

【接上篇:后疫情时代团餐及团餐供应链发展趋势分析》《餐饮供应链整合及投资趋势》

一、餐饮行业现状

1、 市场规模

2021年,全国餐饮收入合计46,895亿元,同比增长18.6%,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0,434亿元,同比增长23.5%。

2、市场划分

(1)品类市场:餐饮消费的各品类中,火锅占了最大的比例,达到22%,其次为自助餐,占比12%,也显著高于其他品类。火锅、自助餐容易标准化,易于开店、拓展,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占据较大的份额。

(2)餐饮O2O市场:互联网营销、数字技术和物流体系的完善,推动了餐饮O2O发展。据凯度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O2O市场增长迅速,2020年,O2O市场规模达到了2.63亿元。结合美团数据的到家O2O餐饮和到店O2O餐饮占比,2020年我国餐饮O2O市场规模接近1.87亿元,占整个O2O市场规模的71.2%,仍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3、产业链

餐饮上游为餐饮供应链,供应链最上游为农户、畜牧户等生产环节,其产品一般会经代理商、加工商等多环节流入市场,再经批发商、分销商或以中央厨房为代表的供应链企业,流向终端餐饮企业,经加工后,直接或通过O2O平台销至消费者。 

二、“四高一低”,企业存续困难

餐饮已告别暴利时代,属于充分竞争市场,毛利越来越低,而人工、房租、原材料、能源四大成本不断上涨,经营难度日益加剧,行业存在“四高一低”难题。据《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正餐、火锅、快餐、团餐、西餐等市场的净利率水平分别为6.75%、11.76%、6.92%、6.25%、7.86%

据迈点研究院统计,从营收来看,营收同比小幅上升,回暖趋势明显。2022年第三季度,重点监测的企业中共有25家上市餐饮企业公布了财务数据,累计营收总额达到1380.31亿元,同比去年同期上升1.49%;17家企业营收均出现上涨,其余8家企业营收同比下滑。

在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下,消费信心逐渐恢复,居民生活逐步迈入正轨。随着各地政府持续加强消费提振叠加暑期旺季影响,疫情逐渐缓和,部分餐饮企业呈现缓慢复苏态势。一部分没有被压垮的餐饮企业,根据客群需求,积极创新,逆势发展,不断提升经营管理能力,进一步推动市场整体升级迭代。期待餐饮企业将在产品、渠道、物流和服务端不断创新,提高数字化运营能力,以匹配和满足新生代客群的差异化餐饮消费需求。

三、连锁化困难,市场分散

餐饮门槛低,跨界竞争者众多,同时消费者需求多、变化快;并且餐饮依赖人力服务,连锁化对产品、服务的品控、标准化和管理的难度都将显著提升,所以餐饮作为4万亿体量的市场,格局非常分散,尚未出现巨头。

美团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1年,中国餐饮市场连锁化率从13%提高到18%,两年增长了5个百分点。但目前美国和日本的餐饮连锁化率分别达54%和49%,中国餐饮市场连锁化较成熟市场仍有较大差距。

随着餐饮行业标准化、规模化程度的逐步提高,企业数字化渗透率不断增强。在此背景下,资本对餐饮产业持续看涨,越来越多企业收到了资本抛来的橄榄枝。据红餐大数据,2021年至2022年上半年,共450余起餐饮相关的融资事件中,供应链、餐饮服务商、调味品、植物基、物流配送的融资事件共计占比43.4%,单次融资金额最高达8亿美元。

四、消费年轻化,多样化,终端营销和服务要求提升

据中国烹饪协会《2021年度美食消费报告》,80、90后消费占比达80%,消费主力的年轻化是消费升级的动因之一。老一代消费群体主要追求果腹、讲究场面,新一代消费群体成长环境宽裕,选择众多,重视服务、品质、品牌特色等饮食之外的内容,消费需求走向多样化、潮流化、品牌化。

“网红店”即是需求变化的体现,如海底捞、喜茶、遇见小面、胡桃里餐厅等,通过精准的品类选择、新奇的消费体验及独特的品牌定位广受热捧。“网红店”背后是营销方式变化,美团点评、微信等渠道使得品质优良的品牌能快速传播、迅速扩大市场。单纯的饮食消费已不足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对终端营销和服务的要求日渐提升。

五、连锁化、标准化趋势

餐饮竞争日趋激烈,“四高一低”难题持续困扰,应对利润萎缩的方式之一是连锁经营。通过连锁化,有助于达到规模经济,缩减成本,并通过标准化生产显著降低生产损耗,保证品控。

据美国商务部10年跟踪调查,特许连锁加盟的成功比率远超独立经营模式。为应对竞争激烈的市场,餐饮行业将逐步释放连锁化需求,同时供应链也在数据技术、运输物流的发展下逐日改进,将有力支持前端连锁化。

六、消费升级倒逼供应链升级

消费升级趋势下,需求日渐多样,激发餐企不断提高食材技艺、性价比及服务质量等,前端需求升级将倒逼后端供应链升级;后端供应链的变革也助推需求释放,共同演进。

从产品角度,消费者日益挑剔,从“吃饱”、“物美价廉”到追求品质及食品安全,要求日渐提高。比如新零售下,TO C端的生鲜电商满足了对食材的追求,随之需要TO B端安全、高效的供应链满足供应。

从服务角度,消费者关注饮食之外的品牌、体验、配送等内涵,餐饮前端需将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投注在营销和服务,趋向于将采购、生产环节转移后端供应链整合,实现专业化分工。

从竞争角度,餐饮O2O带动下,口碑良好的餐饮企业将更容易获取市场,会有一定的“马太效应”,销售增长将进一步放量,从而相应地有了连锁化、标准化等需求,需要后端供应链的跟进驱动。

七、应对“四高一低”,供应链整合势在必行

餐饮终端消费者对价格较为敏感,同质化竞争严重,创新容易被复制,为了应对“四高一低”,需从成本端入手。从直接降低成本的需求出发,餐饮企业可通过专业化分工,将部分采购、生产环节交由供应链;而上游供应链可通过整合增效,为下游餐企提供更低成本的供应,响应市场需求。

连锁经营也是降低成本的方式。中国连锁化困难之一在于供应链不健全,采购、物流、品控、标准化等环节尚未完善。对标美国,据美国餐饮业协会数据,2018年美国餐饮连锁化率达30%,背后是有强大的供应链支撑:美国具有宽线、窄线、专营三大定位明确的供应链体系,拥有自19世纪80年代起步的冷链物流,食品加工基本整合在供应链环节;形成了以Sysco为代表的大型供应链企业主导的市场格局,Sysco等三大巨头占据31%的供应链市场。当下国内供应链散而乱,缺乏强有力的企业,但中央厨房、冷链物流等已初具形态,供应链的完善和连锁化的推进将在互为正反馈中推进,整合也势在必行。

1、餐饮供应链现状

餐饮供应链涵盖了上游农产品生产、中游贸易流通和配套物流,同时包含了面向下游门店提供的加工服务(中央厨房),是一个TO B的行业。供应链成本约占餐饮价格的30%~40%。 

2021年中国餐饮行业规模为46,895亿元,同比增长18.6%,餐饮行业市场规模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2022年餐饮行业受疫情影响仍较严重,但预制菜的发展让餐饮行业降低了堂食业务减少带来的影响,并为行业提供了新的盈利模式。

2、供应链现状及市场格局

(1)生产加工环节:餐饮产业链最上游环节,主要系农户、养殖户等农林牧渔供应商。

中国地理环境复杂,食材品种多,农田、牧场等分散、碎片化;供应商主要由小农户、小养殖户构成,且自动化、规模化程度低。据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小农户数量占农业经营主体的98%,小农户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0%;据统计局数据,小规模的家庭猪场生猪占中国生猪出栏的60%-65%。上游供应呈现散乱、缺乏规模化及规范化的市场格局,也导致标准化生产的压力转移给了下游环节,影响了流通效率。

(2)流通环节:属于餐饮产业链的中游环节,主要由以批发市场为中枢的流通体系以及配套的冷链物流组成(中央厨房模式也属于流通环节,但整合了食材加工功能)。

以最主要的商品农产品为例,中国70%农产品通过批发市场流转,往往会经历农户、养殖户——供销社——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部分会划分一二级)——销地农贸市场/超市/酒店食堂——消费者等多个环节;其中,终端也仍以简单的农贸市场为主,与美国、日韩以超市、食品商店为主也有不同。

流通环节历经多个节点企业,次数多、规模小,过程中运输、储存、加工保鲜、中介利润等流通成本高,导致农产品流通成本占总成本达40%,其中鲜活产品及果蔬产品达到60%以上,而发达国家一般控制在10%;流通环节成本高企,加大了下游餐饮的成本压力。 

同时,冷链作为流通环节的重要配套,中国冷链技术普遍较低。大部分生鲜产品在常温下流通,部分产品在屠宰或储存环节采用了低温处理,但运输、销售等环节又存在“断链”现象,全程冷链比例较低。中国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即物流过程中采用冷链物流的比率)约为22%、34%、41%,冷藏运输率则约为35%、57%、69%;而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易腐食品的冷藏运输率已超过90%、冷链流通率约95%~98%,其中肉类等产品冷链流通率更是达100%,中国与欧美差距巨大。

由于供应链条冗长低效,冷链物流尚不成熟,也导致供应链环节较高的损耗率。以农产品为例,中国保鲜量占总量比例为10%~20%,损耗率为25%~30%,美国、日韩的保鲜量占总量比例超过50%,损耗率仅为1%~5%。中国作为饮食大国,在餐饮供应链条方面仍明显不足,效率低,与国外差距较大。

根据海底捞的年报显示,2021年海底捞的最大和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比分别为15.1%和36.1%,海底捞最大的供应商是蜀海,第二和第三大的供应商是蜀韵东方和颐海。

海底捞的生态布局上,食材和仓储供应商主要是蜀海,门店的工程装修是蜀韵东方,调味料和方便速食产品就是由颐海来供应,而人力咨询方面则是微海,核心食材羊肉是从扎鲁特旗采购。

在2021年,海底捞跟蜀海产生的总交易金额为34.66亿元,跟蜀韵东方所产生的总交易额为21.6亿元,跟颐海产生的总交易金额为19.3亿元,从扎鲁特旗采购的交易金额为2.1亿元,而微海方面的总交易额为2.6亿元。

在这些核心的供应链布局之外,海底捞还跟松下有一家合资公司——瀛海科技,海底捞在瀛海科技中持股51%,投资的成本为6769.4万元。

(3)下游销售环节:下游餐饮企业主要由餐厅经理或厨房人员向批发市场,按需、零散、频繁采购;中国餐饮食材、调料繁多,区域差别大、需求多样化,呈现非常零散的格局。

整体上,中国餐饮供应链细分品类多样,参与者众多,从供到销,整个链条都呈现小而散的市场格局,高度分散,整合难度高,链条冗长,尚未出现产业巨头。

3、供应链痛点

(1)从产业效率角度,商品流转经多个环节,效率低下,不仅增加了各环节成本,导致终端成本较高,同时环节多,周期长,损耗较为严重。中餐对于食材鲜活有较高要求,对保鲜和运输要求较高,然而冷链等第三方物流也存在散而乱的问题,技术水平普遍较低,流通环节也损耗较大,变相加高采购成本。

(2) 对于下游餐饮企业而言,传统的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采购方式虽然简单,但量少,零散,未能获得规模议价,原材料和物流成本都较高;同时也难以保证品控、安全以及供应的及时,效率也较低下。

(3) 从食品监管角度,供应链各环节参与者良莠不齐,冗长的链条也导致监管难度大,各环节可能隶属不同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管控难度高,存在一定的卫生安全隐患。

4、供应链内生整合需求

(1)供应链效率具有改善空间

传统供应链效率低,成本高,援引美团王兴的观点,餐饮行业供应端的效率和成本尚有约25%的改善空间。餐饮终端对成本的改善需求,也将倒逼供应链进行整合增效:部分企业选择向上游延伸,搭建专用供应链体系,而部分企业选择连锁化、标准化,将采购生产转移至上游,实现专业化分工。不论何种形式,整体产业将向上游寻求效率改善的空间,催生对现有供应链的整合需求。

(2)基础设施完善为供应链整合提供基础

数字化技术、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供应链整合提供了基础。过往供应链散乱,整合的需求一直存在,但由于缺乏相应技术基础和体系,整合难度较大,效率难以改善。

万物互联的当下,数字化技术在供应链领域逐步普及,实现流程数字化、自动化、可视化,管理更为高效,使得餐饮这种交易频繁的场景整合成为可能;前端数据向后端供应链的实时反馈、匹配,让供应链向柔性化演进。冷链技术的发展,让食材供应更高效、规范、安全。此外,餐饮供应链由于交易频繁,资金周转需求大,供应链金融等配套服务提供了金融支持。各类基础设施完善,大幅促进产业规范、释放效率,为供应链整合夯实了产业基础。

中国餐饮供应链体系一直存在,但因过往餐饮利润较高,成本改善动力不足,以及数字技术等基础尚未完善,导致一直呈现散而乱的格局。在消费升级、降低成本动力(外因)以及效率改善需求,基础设施完善(内因)趋势下,供应链将逐步出现现有格局的整合、变革,以数据、技术、资本对上下游进一步打通,重构供应链条各个环节,其中也将诞生投资机会。

(未完待续)

注:《后疫情下餐饮企业供应链的应对与举措》课题研究将以如下纲要展开——

1. 团餐及团餐供应链发展趋势分析

2. 供应链整合及投资趋势

3. 消费趋势及需求变化,催生供应链升级整合

4. 跨国公司如何看待疫情和供应链影响?(敬请期待)

5. 大型团餐供应链企业的角逐与机会(敬请期待)

6. 团餐供应链管理怎么做?(敬请期待)

7. 中国大型团餐公司必学Sysco的7条法则(敬请期待)

8. 中央厨房如何改变餐饮供应链?(敬请期待)

9. 食材供应链运营的关键要点(敬请期待)

10. 餐饮供应链视角下的调味品展望(敬请期待)

联商专栏,不止有深度!优质专栏作者长期招募中,欢迎联系咨询:

版权声明:联商专栏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专栏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不得转载,违规转载必究。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联商网立场。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