谊品转型硬折扣背后的启发
出品/联商VIP专享频道
撰文/袁则
在合肥,在重庆,谊品不断在推进“谊品批发部”“一件也批发”的店铺整改,在全国各区,折扣牛、爱折扣、奥乐齐、条马、吖嘀吖嘀、零食魔珐、小象生活、京小盒等一大批硬折扣店兴起。
这个时代,企业的很多行为都会有人评说,很多时候,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厚重的历程,判断一个企业或品牌的作为,我们始终得相信,眼下的决策,应该是他们自身“最善”的决策。因为缺乏资讯厚度,我们一直不太敢妄议一个企业的好坏,而总是从美好商业的尺度,探索一些积极的力量。谊品转型的批发部,恰恰是国内热点话题——硬折扣店的案例。所以,本着同样的角度,透过谊品,我们试图发现什么,获得一些启发。
一、谊品爱变、求快似乎是其企业基因
作为国内早期从事生鲜折扣经营的企业,成立于2013年的谊品,过去一直是令人惊叹也有些争议的存在。短短几年快速扩店至千家,创业以来估值不断提升,几轮融资,投资方稳定在今日资本、腾讯、美团等少数几家,而后就是风风火火的要对现有上千家门店进行改造......相对大批风口折戟的公司,谊品是有其独特的价值的。
从各种公开信息中,我们似乎能看到谊品一直在做“快事”:
①2018年完成2.4亿A轮,强调合伙制、门店效率、垂直供应链;
②2019年3月完成20亿人民币B轮,加速线下门店布局及物流,加工中心建设,进入更多的城市。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依托,打造智能零售中台体系,计划拓店至1000家,下定决心做数字化建设、员工的任务化;
③2020年8月和10月分别完成25亿人民币C轮和战略融资,发力电商平台“谊品到家”定义为外卖业务),接近6000个提货点,完善仓配系统;
④2021年7月,谊品生鲜完成了新一轮融资,龙珠、腾讯继续跟投,精细组织调整;
⑤2022年对旗下1000多家店进行“活着的菜”24小时精品店改造,对门店生鲜实施精细化,供应链建设要把账算清楚;
⑥2023年转型批发部。
一个企业像一个人,不停在求变,我们要怎么看?
有时改变,需要很大的勇气。扩张、向好、挣扎、求生,是生命体的天性,行业更迭,往往是一鲸落,万物生。不管是资本加持还是自我扩张,前进,都是值得赞同的一种精神。所以,看待国内零售的荣辱成败,我们更愿意用秉性的标准,而不是成王败寇。
二、谊品转型背后是对流量和效率价值的追求
从相对早期开创社区生鲜折扣店、到裂变式的全国开店、大面积开设到家服务、大幅度升级四代店,到近期退出各边缘市场、大面积地整改批发部,谊品似乎一直在用“快”方式做事,所以,业内会有谊品只想“风口套现”的评价。但创品牌与风口变现,最终都有赖价值的实现,如果有价值,谁不想呢?
转型批发部,谊品到底能提供什么价值呢?
(1)首先,从零售的大环境来说,求变,关乎生存价值。
中国零售品牌一直有生存之争,存量过剩,竞争过度,一直是商业基本态,这与品牌大小多少都无关。从早期的百货、超市、大卖场、购物中心、便利店里,到后来移动电商、O2O、全渠道、直播,零售的江湖,概念涌现,而这一切,都是供需市场双向“互驯”的结果。我们看见的,是消费市场的风云变幻,在长期价值与短期风潮之间,似乎所有人都在“赶秀”。苏宁、步步高、大润发、家乐福、永辉......时代之下,每个企业都在坚持,也都在放弃。观察者们从中提炼各种行业评价,但面对业绩,也只有责任在肩的企业家们自己,才有焦虑的切肤之痛!
三年疫情,中国零售遭遇的是考验,是诱惑,更是洗礼。疫情猛然开始,然后又猛然结束,从长的时间尺度上看,多数人遭遇的,更像是一场变故!而今天,实体零售事实还处在疫情累计的供给侧中,商业冗量依然过多、大家生意都不是太好。活下去,活好,成为一种本能,本能之下,有人退、有人熬、有人变、有人攻。
而转型批发部,做硬折扣店,似乎是谊品的变与攻。从逻辑上讲,这与其“24小时折扣店”理念并不矛盾,更像是一种精进。
(2)其次,折扣店是零售的边缘机会,可能也是谊品找到的发力空间。
从网络信息可以看出,谊品似乎是较为快速地模仿了重庆条马——一家重庆本地较具口碑的食品折扣店,从VI、广宣甚至陈列风格都十分相似;模仿,很多时候也体现了谊品对竞争的反应。
图源:小红书
从口碑来看,在川渝地区,奥特乐、条马、吖嘀吖嘀、零食魔珐这类折扣店还是有很强的竞争力,有些品项价格甚至可以低于线上。趋势上,像条马、京小盒、奥特乐、折扣牛、好特卖、乐尔乐.....低价+品质,这些新品牌以价格杀手进入市场,在资本的加持之下,扩展速度很快,做大,本身就是价值答案。
对谊品批发部来说,我们看到的变化,一定会有显而易见的价值表现:
首先,品少,整体价值链效率都会更高。做减法,精选,这是近两年一直在提的策略,而折扣店们是实实在在地在执行这些策略,小象生活、零食魔珐把品项控制在1000品;奥特乐、折扣牛等把品项控制在800品左右,大部分折扣店似乎都在这个范畴。食品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少品带来的好处几乎是整个价值链的:单品突出,管理难度会降低,物流效率会提升,供应商议价能力会提高;终端,补货理货会快,货品周转管理会好,防盗控损效率更;线上,更有履约单价优势。所以,谊品的转变,在货品效率上无疑会变得更高。
只不过从那么多的品项存量中进行筛选和精选,对供应链会是巨大的考验。过去积压的存货、供应商合作关系、新品项的定价压力都是挑战,并且是一个巨大的口碑挑战。这,可能是很多零售业转型转不动的“癌障”,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谊品做的是件大事,也是一件险事。
其次,简单,成本调控有了更大的空间。实体零售人都知道,人力、房租和水电是店铺的三座大山,尤其是人力。在缺乏完全技术替代的情况下,少人的代价很多时候是服务变差,从而恶性循环,尤其在社区店,更会因服务影响生意。谊品转型批发部,应该能够为降低成本提供空间,品少,管理难度减少,在低价的核心撬动下,业绩有保障情况下,费率应该会更优。
第三,低价,会有流量空间。过去,大卖场一直有品类策略,所谓线内聚客,线外营客,生鲜聚客,食品、百货转化。而竞争之下,超市每个品类都需要聚客营客。谊品批发部,可以说是用低价,升级了自己流量聚集手段。目前我们不确定其效率情况,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低价,最终一定会有转化流量。有流量,一切就有可能。
而谊品,应该不太可能会放弃其生鲜能力。我们看到的一些批发部,更像是小面积或商圈不足以支撑生鲜经营情况下的灵活选择。从这方面看,重庆条马,似乎是给了谊品业态发展的另一种启发,就是把那些小物业、不适合经营生鲜或竞争过于激烈的社区,开设批发部进行品牌扩张。
所以,网络上有观点觉得谊品放弃了生鲜,很大程度上应该是误判。部分店面的改造及放弃生鲜,说白了,肯定是这些店亏的太多,效率太低。这如同钱大妈、叮咚退出部分市场逻辑应是一致的。
可以想见,谊品结合其生鲜优势,在同一个商铺空间中,全类都有自己的流量作用,这样的社区店,一定是有杀伤力的,这也是值得所有社区经营者理解的逻辑。不论最终效果如何,谊品所给予的商业思考是值得吸收的。
三、转型的背后,有践行低成本和组织效率的挑战
1、践行低成本的挑战
对企业来说,转型,总是意味着要打破和抛弃一些东西;关店、裁人、退出一些市场,许多人看到的是舍弃、不行了,但对企业来说,可能是肌体更加健康。
而转型折扣店,流量的背后是低价-低毛利率,这是硬折扣店比较现实的挑战。如果不是依靠会员费生存,企业最终必须找到转化空间,要么是自由品牌的空间,要么就是内部极致的运营成本,否则,企业靠什么存活?
我们不太确定谊品整体链路成本如何,但对于一个有着十年运营时间的公司来说,谊品可能需要去解决所有公司大了之后的共性问题——边际成本变高。如同所有价格杀手品牌的成长路径一样,低价切入市场,然后成本变高,规模效应迎来拐点,品质和涨价是企业的必然选项,这可能也是很多大型企业创新失败的逻辑悖论。低价并不是战略,背后的低成本才是!
而硬折扣店,如何才能使成本更低?
(1)价值链层级少、流转效率高、节点简单;
(2)组织精简高效,运营费用低;
(3)采购规模效应及供应链合作政策;
(4)精简SKU及高效周转;
(5)实施自有品牌战略;
(6)零售技术创新......
我们不太确定谊品在寻求毛利率突破和整体低成本上的措施,只是从当前的行情来看,两个方向的措施都是挑战极大的存在。而企业的品牌形象、门店方差、持续发展等,也需要融合在做大规模和做强质量的维度中去解决。
今天,社区商业已从过去的香饽饽变成资本罕至的业态,这说明她已经壮大。整体行业的壮大有时意味着一些小品牌的弱小,市场够大、够成熟,同样会不断吸引低成本杀手的进入。所以,在社区生鲜领域,大家都会有增长、成本、竞争和生存的挑战,而每个品牌,每天都在践行自己的解决方案。
在社区生鲜领域,生鲜传奇和谊品,过去一直是向左向右的两个范例。在合肥,对比两个企业的门店,往往会有两种不同的感觉:
A、生鲜传奇:用体系、科技、文化上的重投入来解决标准化的问题,搭建了自己优质低价的品牌价值体系,像个大家闺秀,有丰富感和质感,门店表现稳定,行业一直有很好的口碑;而背后是重资产——物流及加工中心的大支持,延续的逻辑必然是需要产能转化,从而降低边际成本,所以,生鲜传奇必然需要更多门店销售渠道、亦或是作为一家生产型零售,对外提供2B或代加工服务,从长远布局看,有很高的价值;
B、谊品:用合伙、卖货、做生意的逻辑,粗犷,活跃,门店很多显得乱,好的门店人气旺,不同店经营标准差大。但显得更轻,更灵活,低成本快速发展。规模变大之后,无疑会带来社会责任的要求,规范化、标准化提升,能控制价值链的关键节点,同样很有价值。
两者颇有些像大卖场早期的沃尔玛和家乐福,一是门店严控标准化,一是门店高度灵活,而最后殊途同归的像大润发,能够较好地左右平衡。可能选择无所谓对错,只有自己的逻辑自洽,同时可能也意味着结构性代价。路无好坏,中国零售应该容得下万种可能,而最终殊途同归,靠市场来检验。
2、转型成败的背后是组织能力
所有的一切,是企业创始人认知之下的组织打造。所有企业,对管理层意志的理解、落实,都会有漏斗效应。从很多角度评判,谊品都是一家想法不断的公司,从去年风风火火推出“活着的菜”,到今年大面积转身批发部,似乎是一种逻辑跳跃。而这样的转型,势必需要内部组织补位。对谊品来说,如果认知不乱,很大程度倒能显得其组织能力强大,亦或另一种可能,其内部已经适应了这样的“折腾”。产生的表现,可能是沉淀不足,延续性不足。
从网络信息上看,我们能看到这家公司极其两极化的消息。这也让我们非常好奇,从谊品团队在各种公开场合交流的点来看,我们似乎很少看到其对自身品牌形象打造的内容,谊品,似乎很像一些职场上,我行我素、放荡不羁的“狠人”。
所以,可以想象,谊品内部人心里是有磨难的。谁都想有好的口碑,谁都想店铺清清爽爽,而不为,很多时候能折射出来一些经营生鲜的痛点,要么是对盈利的追求,要么有另外的重心,从最近两年的新闻看,改造,似乎一直是企业内部主题。生鲜业态的粗犷性、改造任务重、沉淀不足,而这些,也可能是这些年谊品一直未能有效解决品牌美誉度的重要原因。
当然,每个企业都有自身存续的逻辑,每个组织都有独一无二的“指纹”。移动互联时代之下,概念迭起,消费者迭代,组织探索,适应变化,本身可能就会有多个维度。谊品们都是大时代中的一员,所以,从美好商业的角度,我们只能有这样那样的期望,让子弹飞一会儿。
四、谊品转型背后的启发
因为PEST(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的不同我们多次给予零售业发展阶段的定义,见微知著,今天,透过谊品转型批发部,我们也试图从中汲取些养分。
(1)转型的核心,永远该是效率。品效、人效、费效、投入产出比、动销率、周转率......效率在很多资源要素上都要有体现。企业很多时候的转型,是在“要素+时间”的组合里,有的是业态转型、有的是渠道、是组织、是技术......效率提升一直会有个认知升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最后才形成迭代、进化亦或蜕化、流变的效率定义。我们追求改变的深度,最后都归整在“效率”这两个大词上。所以,我们都需要自问,我们的效率怎么样?空间还有多大?用今天看过去的选择,是进还是退......
(2)零售转型,底层的不是方向选择,而是选择后的逻辑自洽。会员店也好、硬折扣店也好、全渠道升级也好,方向都可以对,但对新的方向之下,考验的永远是围绕这些方向,企业建立的自洽逻辑系统,当前不具备也不要紧,投入资源、限定时间,能够逐步进入自己的良性循环体系也行。对每个已经改变的企业来说,我们的逻辑自洽了吗?进入良性循环了吗?还需要何种资源要素支持......
(3)转型考验企业的决断力。沉没成本对很多人来说一直是成本,但从本质上讲,沉没成本从产生那天起就已经不是成本。很多企业的衰老,恰恰是缺乏速率。转型,很多时候就是意味着决断。透过谊品近几年的发展,我们看到的是一家企业的变化,更鲜明的还有这家企业的决断,在门店形态、改造、去库存、市场选择上都有快的决断。这点,足以让我们也来个自评,我们,是否该做出抉择?魄力怎么样?传承什么?打破什么......
它山之石可攻玉,在当下困难的阶段,每家企业都在依照自己的资源禀赋,尝试改变,在效率、逻辑和决断力方面,每个企业都在选择,时间,会给出答案。
五、硬折扣店的展望
在转型方向上讲,随着新经济周期的启动,中国的硬折扣店风起云涌,低价杀手形成的势能已经积蓄,也必将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像会员店一样,新品牌还会不断涌现,折扣势力也一定会有新的江湖故事。而这些品牌运作下来,一定会驱动零售业向精益管理的深水区不断推进:
(1)低成本,意味着更大程度的精益化。我们过去对零售的探索,很多时候并没有否定“多”这个底座,因为我们越来越认同顾客需求的丰富化和多样性,加法成为一种本能,多数企业从低成本、少,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多与优质的成本循环。以少而精为基石的逻辑体系和商业实践,则还有巨大的探索空间,硬折扣店更是如此。在当下国内食品供给整体产能过剩的情况下,硬折扣应该会有更大的未来。
(2)防止低价杀手从边缘市场壮大。折扣的市场不可能只是靠临期支撑,基于整体价值链的低成本,基于工艺革命,高品质低价,应该一直会有市场。零售业的价值虽然不一定全部在低价,但最可能形成企业伤害的,永远是低价杀手,品牌零售需要自己的竞争壁垒,用户是第一位的,而从竞争的角度,如同过去网络零售、社区拼团以低价冲击市场一样,应对低价杀手,企业应当永远有一种警觉!而这种驱动,有可能会让很多企业开发这种业态。
(3)高效率,永无止境。品项精选、大包装、自有品牌、流程简约......这些主题词,可能是泛行业的,但在硬折扣店这一业态中,可能就是基础要素。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零售企业往硬折扣方向转型,道、法、术、器,硬折扣都还大有可为。
最后,我们还是想说,由于缺乏资讯和切肤之感,我们所说的可能都是错的。面对硬折扣这样一个全新的领域,我们可能并不能真正理解“效率”意味着什么,“少”、“精选”要面对怎样的纠结。对谊品、对所有零售品牌,可能我们都需要抱着敬畏的心态,不断探究。有这种思维,我们相信效率一定会在新时代、新技术、新理念的加持下,不断精进。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