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下沉市场做电商产业园的痛点、逻辑、解法

来源: 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 王国平 2023-06-19 14:11

QQ图片20210323172532

出品/联商VIP专享频道

撰文/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 王国平

当下,下沉市场电商产业发展有这样的痛点:产品端农产品具有分散性、非标准化等特点,物流端成本居高不下,人才端匮乏,思想端利己。 

电商产业园同样存在痛点:同质化、定位模糊、缺乏人才、缺乏运营整合。产业园同质化意味着入驻企业可以无差异化在不同电商园进行切换,享受产业园给予的扶持红利。这种同质化给了后来者抢占市场的机会,可以很轻松无障碍地在当地快速做一个新的电商产业园。

电商产业发展不起来,意味着这些电商企业会把精力放在降低成本上,无法把精力全部用于经营上。

电商产业园的通病

现有电商产业园有三大通病:圈地、骗补、填场

很多电商产业园为什么喜欢用地方来背书,就是看中地方的补贴,不愿意市场化运作。产业园建完后,靠填场保出租率,变现看销售周转速度,够快“逃生”,慢了就套住。大部分电商产业园是没有市场化基因的。

行业痛点大部分人都能说出一二,但为什么没有人愿意改变呢?还是因为太辛苦、太累、太抠门了。基础路径都是非常传统的精细化操作,赚的是辛苦钱。

电商产业园通常以办公为主,配套物流仓储以及部分生活服务项目。办公以电商企业为主,辅以链条服务企业(如平台站点、支付企业、咨询企业等)。以办公逻辑思维来运作电商产业园的话,通常引入共创、共享空间等。而共享空间及设备在下沉市场电商产业园利用率极低,主要是面子工程,一段时间没有维护好,这些共享设施基本荒废。

基于打通平台、渠道、产品端链条打造的电商产业园,面临一个问题:平台入驻以要补贴为主,这个涉及地方愿不愿意给,以及投资方愿不愿意给。

产品端很多希望建立选品中心,但选品中心商品具有有限性,而销售产品理论上具有无限性,选品中心有限商品是不足以支撑无限性选品的。加上公共选品中心商品很容易被复制,在构建选品中心时,大部分地区逻辑是跑不通的。只有基于电商企业自用的选品中心逻辑才比较能跑通,但这种都属于大麦。下沉地区看到的选品中心通常作为参观展示拍照作用,并非为企业选品服务,也不具备销售功能。

井喷的行业浪潮给了不少电商产业园快速填场的机会,电商产业园大部分却没有能够留住这些企业的能力,倒的倒,跑的跑,空置率成为电商产业园挥之不去的梦魇。

农村电商的困境

电商企业作为渠道受困于上游商品的非标准化,非标准化在于上游端缺乏中间商来赚差价。农户端是分散性、非标性产品,从农户端到渠道端,需要有人来进行集约及标准化。在大部分地区通常注重电商渠道端建设,没有重视本地中间商的发展,这又导致农户端与电商渠道端无法有效兼容。 

电商渠道端想做大,就会选择找中间贸易商合作,而不愿意投放精力进行自己采购、分拣、仓储等诸多链条。市场上的所谓“助农大麦”基本都不会从农民手中采货,而是选择更为高效的中间商,顺便骗取补贴及利用消费者对助农的慈善心理。这种高效的中间商通常选择规模化种植的农业大户合作,规模化种植通常以牺牲品质为主,反向抑制本地小农生存,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大部分试图发展电商来助力本地农民发展的愿望基本落空,原因在于本地中间商太弱,无力支撑农民与电商渠道对接,当然也不可能出现农超对接这类传统模式,只能依靠更为传统的赶集卖货等模式。当然也有部分是本地中间商太强,比如市场价10块的商品,1块多向农民采购,压价太狠,直接导致农民不愿意种植。

传说中的理想模式:农民(=电商+打包分拣仓储等集合体)→快递→消费者,中间链条最短,效率最高。

农一代种田,农二代网上卖货,起盘阶段基本养不活,除非已经到了走投无路而硬刚,后来吃到红利。个体跑出来还是少数。

农村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一方面件量少,快递企业没动力;另一方面收件价格高,客单价不高的情况下,叠加运费,产品基本没有竞争力。运气好,哪天流量爆了,个体农户也是没有能力承接的。

看似效率最高的模式,实际很大程度上跑不通。这也造成了农村电商的困境无解。

农民→中间商(集货)→云仓(仓储分拣)→电商(销售)→快递→消费者,各环节各行其是,做好自己的事。

电商大麦通常自建体系,甚至自建农产品加工体系,与快递企业议价能力也较强。小型电商企业直接从小农手上拿货需要投资人力成本、仓储成本,如果不现金采购提前入库,农产品采购价是随行就市浮动制的;很多电商企业轻运作,先卖货后找农民采购,产品降价就算了,产品涨价就会觉得农民不守信用,前天多少钱进的,今天居然要多少钱,云云。

怎么做?

农户和中间商链条并不适合电商产业园运营端过早介入,云仓、冷链冻库、电商、快递快运的整合是有必要的。一方面是链条环节需要补齐,一方面是整合链条优化效率。

链条补齐方面主要是冷链冻库配套农产品,云仓提高分拣、集货等功能,不自建就要采用招商方式引入,以及引入检测机构等进入设点,提高运作效率。

链条上下环节优化,要引导把控寻求企业间量、价最优,产业园运营方要用整体打包议价方式,倒逼各链条提效。整体环节依赖于电商渠道端能卖,电商不强,后面配套环节都没有量。电商强,则产业园对外有话语权,进一步吸引外部电商企业入驻,以及原有产业园内电商企业开始扩大租赁面积。

物流端需要的是规模,上下行货最好适配,避免过度空载闲置。当物流端无法有效化解成本时,才考虑是否适当介入物流端整合。

电商产业园可以利用园区体量优势向快递企业议价,快递企业愿意向订单妥协降低利润点。快递企业无法提效,又会让谈判价格达到一定程度难以继续下探。需要引导快递企业一定程度上采用“共仓共配共转共运”,特别是山区地带。快递企业让利不多,会导致各环节都进入低效,影响产业园的竞争力。物流快递链条存在诸多低效环节,以及诸多企业下探同时存在这种问题,这个行业需要进行内部及跨业态整合。

人才端痛点是很多下沉市场普遍提及的,核心是老板自身能力不足,不具备传帮带实力,导致整个企业没有方向、没有技术支撑等。大城市很多方面都可以靠钱实现,小地方没钱主要依赖老板单打独斗,特别是电商、直播这类体系。收入端没有放大,这些企业开不出工资;收入端放大了,企业又不想给工资。就像某返乡人员说的,他在省城一个月接近一万,回来就拿3000元/月。不仅收支预期不匹配,还存在供求双方信息不匹配。

企业方很多基本不懂人力九大模块,没有组织设计和工作分析能力,对于市场人力供给端也未进行分析。既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又不知道市场供给什么,就非常自我的把理想化的一些信息在人才网上挂着等“鱼”上钩。等了很久没鱼上钩,又急着要人来帮忙赚钱时,赶紧广撒网,随便网罗一通,再抱怨供给市场不给力。很多人又开始考虑所在地高校能够提供适配的低薪人才,核心是大部分普通院校老师也没做过电商及直播之类的。要是这个专业好招生,也就申请开个专业;要是招不到生源,学校也是要吃饭的,不能光做赔钱货。

推动电商跨区域融合交流,引入外部人才与本地共振。不论货架电商、视频电商等,还是比实体好做,分润模式适当变化。

下沉市场大部分电商企业“屌丝”出身,会缺乏高级感。前期产业园方要帮助其降本增效,摸清整个链条环节,进行有效整合。后期要助力其进行企业改革,不断完善企业体系,使其能够租赁更多面积,给更高租金。

版权声明:联商专栏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专栏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不得转载,违规转载必究。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联商网立场。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